《写作系统学导论》
作者 | 尹相如,王昆建著 编者 |
---|---|
出版 |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9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528185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844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也算是“序”端木蕻良1
绪论4
一、对写作教学和研究的反思4
二、创立写作系统学的构想9
第一章蜿蜒多姿的信息流——写作过程鸟瞰16
第一节写作信息流程概观16
一、写作过程中的信息流程16
二、艺术变形和中介符号17
第二节信息的获取24
一、信息获取的规律24
二、信息获取的过程26
第三节信息的加工32
一、信息加工的过程32
二、信息加工的特点45
第四节信息的传递57
一、信道的选择58
二、编码注意事项62
第五节信息的反馈72
一、信息反馈的机制72
二、信息反馈的方式75
三、信息反馈的作用78
四、读者的反馈可为作者修改作品提供参考81
第二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写作系统与环境84
第一节环境对写作系统的作用85
一、环境是写作的信息源85
二、环境提供信息的通道87
三、主客体感应律92
第二节写作系统对环境的反作用98
一、记载精神文明的成果,推动人类改造世界98
二、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使之获得美感享受100
三、沟通人与人之间、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102
第三章内宇宙的四维空间——作者的品质、知识、智力、能力结构104
第一节作者的品质结构104
一、素质、气质和品质104
二、作者应具备的品质结构108
第二节作者的知识结构116
一、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创作的关系116
二、作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118
第三节作者的智力结构122
一、作者的智力结构与创作的关系122
二、作者应有的智力结构125
第四节作者的能力结构153
一、作者的能力结构与创作的关系153
二、作者应有的能力结构154
第四章巧妙的建构艺术——作品的内部结构和控制机制175
第一节作品的结构175
一、作品的内部构成175
二、作品的组合形态190
第二节作品的定向控制206
一、立主脑207
二、定视角213
三、设线索230
第三节作品的定序控制239
一、时空序列239
二、情节序列241
三、意识序列243
第四节作品的定势控制245
一、设悬念246
二、留空白248
三、出意外250
第五节作品的定度控制251
一、繁简相宜252
二、虚实相济254
三、张弛有度258
四、褒贬恰当262
五、内外相通263
第五章不该被冷落的创造者——读者二度创造的心理机制268
第一节读者在写作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68
一、写作过程研究的三维空间268
二、阅读过程的三维结构270
三、阅读中的心理距离275
第二节读者接受艺术信息的心理历程277
一、感受277
二、想象280
三、情感283
四、理解286
〔附录〕291
系统科学方法论概述291
作家的自白——25位作家创作情况调查309
后记328
1989《写作系统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尹相如,王昆建著 1989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系统工程学导论 上
- 198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通信系统导论
- 1983
-
-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1991.01 辽宁大学出版社
-
- 写作系统训练
- 1987 工人出版社
-
- 地理系统学说导论
- 1991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系统工程导论
- 198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学术论文写作导论
- 1994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小说写作系统工程论
- 1990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 系统辨识导论
- 198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系统科学导论
- 1986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经济写作导论
- 1990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 系统工程学导论
- 1999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 领导系统概论
- 1998 北京:新华出版社
-
- 系统中医学导论
- 1989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系统工程学导论 下
- 198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