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
作者 | 陶东风著 编者 |
---|---|
出版 |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21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060567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7702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再版序言 童庆炳 程正民1
总序 童庆炳 程正民1
前言 陶东风1
一、从心理防御机制到审美的纯粹知觉--虚静论7
(一)焦虑及其超越--庄子虚静说之一8
(二)超功利与纯粹知觉--庄子虚静说之二22
(三)“虚壹而静”与认知心理--儒法虚静论初识30
(四)庄子虚静说的影响32
二、抽象艺术与人类心理--空灵论42
(一)空灵的两个基本点42
(二)说“逸”47
(三)空灵与简化的艺术形式50
(四)空灵与“以形写神”53
(五)空灵与抽象60
三、言不尽意与言外之意--言意论68
(一)“言不尽意”与美感经验的特殊性70
(二)寓情于景与文学语言的感觉比81
(三)感觉化的两种策略:一个比较90
(四)“但见性情,不睹文字”96
四、语义破译与意之境的诞生--意境论100
(一)意境为“意之境”而非“意加境”100
(二)意境与接受主体114
(三)意境与简化的艺术符号130
五、自然的世俗化--心物论138
(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138
(二)移情说与同构论144
(三)“兴”的特点及其心理学依据154
(四)自然的世俗化与自然的神秘化:一个比较163
六、创伤与超越--发愤论177
(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苦闷与创作动力178
(二)“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苦闷与艺术品的价值187
(三)蚌病成珠与文人的变态心理194
(四)政治悲剧与生命悲剧--中西文论论诗与苦闷(之一)202
(五)怨刺与游戏--中西文论论诗与苦闷(之二)217
1992《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陶东风著 1992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八论
- 1995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美学概观
- 1984 桂林:漓江出版社
-
- 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
- 1989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 人生境界与生命美学 中国古代审美心理论纲
- 1998 长春:长春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词典
- 1985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 当代美国心理学
- 199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
- 1985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 中国古代美术
- 1991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鉴识
- 1986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 要录
- 199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
- 198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
- 198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 1992 北京:中华书局
-
- 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
- 1994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
- 198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