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作者 | 李秀林等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42 |
出版时间 | 198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2011·10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644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页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1
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
四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及其同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8
第二节 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1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史11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9
一 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20
二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1
三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4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主和方法27
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7
二 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斗争和自觉性31
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32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35
第一节 物质35
一 哲学物质观念的历史发展35
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38
第二节 运动43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3
二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47
一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50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50
二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55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58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58
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60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64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64
一 由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65
二 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66
三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68
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71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71
二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73
三 意识和思维模拟76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79
一 物质的决定性和意识的能动性80
二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81
三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82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4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84
一 事物、现象的普遍联系85
二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88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91
一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辩证关系92
二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7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100
一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100
二 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5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108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108
一 质、量、度108
二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113
三 量变、质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117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123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24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29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33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42
一 辩证的否定142
二 否定之否定146
三 螺旋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51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155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55
一 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156
二 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159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62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162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64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68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68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71
第四节 形式和内容173
一 形式和内容的含义173
二 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174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178
一 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178
二 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81
第七章 认识和实践183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83
一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184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187
一 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88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188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9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94
一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94
二 理性认识到实践200
三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202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204
一 归纳和演绎204
二 分析和综合205
三 抽象到具体207
一 真理是客观的209
第一节 客观真理209
第八章 真理209
二 对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批判211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213
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13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214
三 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217
第三节 真理的谬误219
一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219
二 真理和谬误的互相转化221
第四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224
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24
二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27
三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229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233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33
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33
二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及其根本缺陷235
三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根本变革239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41
一 自然和社会242
二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245
三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的一般过程252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254
一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254
二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257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方法论意义260
第十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62
第一节 生产力262
一 生产力的构成262
二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266
三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269
第二节 生产关系271
一 生产关系的构成272
二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274
第三节 生产力和生平关系的辩证关系276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276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79
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84
第十一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89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89
一 经济基础289
二 上层建筑293
三 社会形态296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98
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298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04
三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10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12
一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13
二 同类社会形态的共同本质和具体特点315
三 体现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一致性和多样性之统一的历史时代318
第十二章 阶级 国家 革命32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321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321
二 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25
三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329
第二节 国家331
一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331
二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333
三 国家的职能335
一 社会革命的根据和条件337
第三节 社会革命337
二 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340
三 社会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44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346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346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348
三 阶级消灭和国家衰亡352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356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356
一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356
二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359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367
一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367
二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相互联系374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特点、作用和不断进步的一般过程378
一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78
二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381
三 社会意识的进步和社会的精神文明386
第十四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93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93
一 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的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393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397
三 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399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02
一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03
二 历史人物的社会制约性405
三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409
第三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关系412
一 个人和集体412
二 领袖和群众415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19
第十五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423
第一节 历史进步和人的解放的一致性423
一 人类社会是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423
二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427
三 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432
第二节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435
一 劳动的异化及其主要表现435
二 共产主义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439
198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秀林等主编 198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78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78.01
-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961年09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198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6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78 辽宁第一师范学院
-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辅导
- 199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198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