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 | 福建省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哲学教材编写组编 编者 |
---|---|
出版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7 |
出版时间 | 198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2173·4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0002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1
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4
三 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0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2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17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17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3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27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27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27
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2
第二节 物质的存在形式37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7
二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4
第三节 意识及其对物质的反作用49
一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49
二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54
三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58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4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4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64
二 现实世界的永恒发展70
三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72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74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4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9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4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91
一 质、量、度91
二 量变和质变96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04
一 辩证的否定104
二 否定之否定108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18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18
一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18
二 因果联系的辩证性和复杂性121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24
一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124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25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29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29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30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132
一 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132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33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136
一 现象和本质的含义136
二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38
第五章 认识和实践143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43
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143
二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148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155
一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55
二 科学的思维方法163
第三节 真理169
一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69
二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77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80
一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180
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82
第六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86
第一节 社会存在及其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186
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86
二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97
第二节 社会意识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06
一 社会意识的构成206
二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11
三 社会意识诸形式217
第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232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32
一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32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23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43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43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246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252
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252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257
第八章 阶级、国家、革命268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68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68
二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71
三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74
第二节 国家、社会革命277
一 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277
二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281
三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286
第九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90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90
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290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298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301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04
一 个人和群众、个人和社会304
二 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308
三 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312
第十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318
第一节 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318
一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318
二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21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25
一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25
二 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330
198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福建省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哲学教材编写组编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78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78.01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上
- 1977
-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 1949 解放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6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
- 198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78 辽宁第一师范学院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