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作者 | 陈福康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21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09739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5606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 胡孟浩1
引言1
第一章 中国古代译学理论9
一 最早的译事及零星论述9
二 支谦的佛经译论开篇14
三 道安论五失本三不易19
四 鸠摩罗什论西方辞体24
五 慧远主张厥中之论27
六 僧睿论翻译名实问题29
七 僧祐论胡汉音义同异32
八 彦琮的《辩证论》33
九 玄奘的五种不翻38
十 道宣批评历代译经45
十一 赞宁总结译经理论47
十三 传教士的翻译议论56
十二 少数民族零星译论61
十四 徐光启论翻译与超胜62
十五 李之藻请译西洋历法等65
十六 杨廷筠呼吁翻译西书70
十七 王徵的翻译资用思想71
十八 魏象乾的《繙清说》74
十九 章末片谈78
二 冯桂芬的《采西学议》84
第二章 中国近代译学理论87
一 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87
三 洋务派的翻译主张88
四 傅兰雅论科技翻译93
五 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99
六 康有为的翻译思想103
七 梁启超对译学的重大贡献109
八 严复杰出的译论建树117
九 林纾的翻译理论131
十 张元济论翻译140
十一 高凤谦《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146
十二 罗振玉的《译书条议》150
十三 王国维论哲学著作翻译155
十四 周桂笙、徐念慈的译论160
十五 周氏兄弟的译论169
十六 章士钊《论翻译名义》等178
十七 胡以鲁《论译名》189
十八 胡怀琛论译诗197
十九 章末片谈201
第三章 中国现代译学理论205
一 胡适、刘半农的翻译论205
二 罗家伦、傅斯年的翻译论214
三 郑振铎的译论贡献220
四 茅盾的译论贡献238
五 蒋百里借鉴西方译史252
六 朱自清论译名和译诗257
七 郭沫若的翻译理论262
八 郁达夫论“学、思、得”272
九 成仿吾论译诗278
十 闻一多论译诗285
十一 鲁迅对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288
十二 瞿秋白的译论贡献309
十三 曾虚白论神韵与达316
十四 陈西滢论形似、意似、神似322
十五 林语堂的《论翻译》327
十六 朱生豪、朱文振谈翻译333
十七 艾思奇的《翻译谈》336
十八 贺麟的《论翻译》340
十九 陈康论哲学著作翻译345
二十 朱光潜的《谈翻译》349
二十一 金岳霖论译意与译味353
二十二 章末片谈357
第四章 中国当代译学理论361
一 董秋斯论翻译理论建设361
二 焦菊隐论翻译批评和直译368
三 茅盾的纲领性报告374
四 老一辈革命家谈翻译382
五 傅雷的翻译观388
六 周作人的译论新贡献397
七 五六十年代其他译论家406
八 钱钟书的译学贡献419
九 旅居海外的翻译理论家426
十 香港、台湾的翻译研究438
十一 姜椿芳论新时期翻译452
十二 黄龙的《翻译学》456
十三 七八十年代译学概况461
十四 章末片谈476
余话480
翻译文论参考篇目484
1992《中国译学理论史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福康著 1992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哲学史稿
- 1980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论理学史
- 1926.02 商务印书馆
-
- 中国哲学史 讨论稿 下
- 1973
-
- 中国哲学史(讨论稿) 上
- 1973
-
- 中国哲学史 上 讨论稿
- 1977
-
- 中国哲学史 下 讨论稿
- 1977
-
-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 译稿
- 1985 北京:中华书局
-
- 中国政论文学史稿
- 1992 武汉:武汉出版社
-
- 中国哲学史稿
- 198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翻译文学史稿
- 1989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
- 198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991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美学论稿
- 1996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论稿
- 1988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 中国哲学论稿
- 1984 重庆:重庆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