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飞行控制系统》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思考题3

参考文献3

第二章 飞机飞行力学5

2.1 飞机飞行性能5

2.1.1 飞机在铅垂平面内运动的质心运动方程5

2.1.2 平飞需用推力6

2.1.3 可用推力8

2.1.4 飞机的基本飞行性能10

2.1.5 计及动能变化的最速上升12

2.1.6 航程与续航时间14

2.1.7 盘旋飞行16

2.2 飞机扰动运动模态的可观性、可控性和可扰性分析17

2.2.1 系统的模态表示式17

2.2.2 可控性、可观性与可扰性19

2.3 放宽纵向静稳定度要求的飞机特性23

2.3.1 放宽静稳定度后飞机的纵向平衡与操纵24

2.3.2 配平升力和配平阻力26

2.3.3 纵向静不稳定飞机的锁舵动态特性28

2.4.1 概述32

2.4.2 直接升力控制32

2.4 直接力控制32

2.4.3 直接侧力控制37

2.4.4 直接阻力/推力控制41

2.5 主动控制技术的其它用途42

2.5.1 人工航向稳定42

2.5.2 自动机动襟翼,可变机翼弯度43

2.5.3 机动载荷控制43

2.5.4 阵风减缓45

思考题47

参考文献47

3.1 概述48

第三章 飞行品质及评价方法48

3.2 飞行品质规范MIL-F-8785C49

3.2.1 规范的基本体制及形成49

3.2.2 规范对飞机纵向飞行品质的要求50

3.2.3 规范对飞机横侧向飞行品质的要求55

3.3 评价飞行品质的等效系统方法56

3.3.1 等效系统的提出及原理57

3.3.2 用等效系统评价飞行品质的方法57

3.4 C?准则和尼尔-史密斯准则61

3.4.1 C?准则61

3.4.2 尼尔-史密斯准则62

3.5 库珀-哈珀评价等级63

3.6.1 有关RSS飞机的飞行品质评价64

3.6 有关规范的若干问题及其研究64

3.6.2 飞机着陆进场阶段和拉平阶段的飞行品质评价66

3.6.3 大型飞机的飞行品质评价67

3.6.4 时间延迟对飞行品质的影响69

思考题70

参考文献71

第四章 飞行仿真72

4.1 概述72

4.1.1 飞行仿真的意义和作用72

4.1.2 飞行仿真的类型72

4.1.3 飞行仿真技术的发展72

4.2.1 动力装置73

4.2 飞行仿真的数学模型73

4.2.2 飞行员的数学模型75

4.2.3 大气紊流76

4.2.4 目标环境特性的模型76

4.3 回路内包含人员的飞行仿真77

4.3.1 飞行仿真器的要求及其组成78

4.3.2 动态特性相似准则和信息相似准则79

4.3.3 飞行仿真器中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的仿真81

4.3.4 视景系统83

4.3.5 操纵负荷系统86

4.4 回路内包含实物的飞行仿真87

4.3.6 音响仿真87

4.4.1 飞行仿真系统的一般构成88

4.4.2 角运动仿真88

4.4.3 负载仿真89

4.4.4 目标环境仿真系统(目标仿真器)90

4.5 飞行仿真中的计算机系统91

4.5.1 仿真计算机系统的作用和要求91

4.5.2 仿真计算机系统的发展92

4.5.5 实时飞行仿真用的数字计算机系统的类型、原理和构成92

4.6.3 飞行仿真数据库94

4.6.2 编程语言94

4.6.1 飞行仿真软件的作用、组成和要求94

4.6 飞行仿真软件与仿真语言94

4.7 飞行仿真计算的某些问题95

4.7.1 飞行仿真中的坐标变换方法95

4.7.2 实时仿真的数值积分方法99

4.7.3 多变量函数的产生100

思考题101

参考文献101

第五章 飞行计算机控制系统103

5.1 概述103

5.1.1 飞行计算机控制问题的提出103

5.1.2 飞行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104

5.2.1 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典型结构105

5.2 飞行控制用的计算机系统105

5.2.2 并行处理机在飞控系统中的应用108

5.3 数字飞行控制系统设计114

5.3.1 数字飞控系统设计方法及特点114

5.3.2 数字飞控系统采样频率的选择116

5.4 数字飞行控制系统软件119

5.4.1 数字飞控系统软件的组成与功能119

5.4.2 数字飞控系统软件编程语言126

5.4.3 飞控系统软件的开发与测试128

5.5.1 数字式飞控系统硬件余度技术概述135

5.5 飞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135

5.5.2 数字飞控系统软件可靠性及余度技术138

5.6 数字飞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140

思考题141

参考文献141

第六章 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分析143

6.1 概述143

6.2 增稳系统的结构分析143

6.2.1 偏航阻尼系统143

6.2.2 滚转阻尼系统146

6.2.3 俯仰阻尼系统148

6.2.4 纵向增稳系统(α-SAS)150

6.2.5 航向增稳系统(β-SAS)155

6.3.1 俯仰姿态保持模态156

6.3 纵向自动驾驶仪控制模态的结构与分析156

6.3.2 俯仰角速度控制模态162

6.3.3 高度保持模态166

6.3.4 飞行速度或马赫数保持模态168

6.4 侧向自动驾驶仪控制模态的结构与分析173

6.4.1 滚转角保持模态173

6.4.2 航向保持模态175

6.4.3 VOR保持模态179

6.4.4 自动协调转弯182

6.5.1 下滑坡度截获与保持模态186

6.5 自动着陆控制模态的结构与分析186

6.5.2 自动拉平着陆控制模态193

6.5.3 侧向波束导引模态196

思考题201

参考文献201

第七章 主动控制202

7.1 概述202

7.2 电传操纵系统204

7.2.1 概述204

7.2.2 有关电传操纵系统的设计指标的几点说明206

7.2.3 典型电传操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07

7.3.1 放宽静稳定度的效益及风险213

7.3 放宽静稳定度213

7.3.2 实现放宽静稳定度的不同方法及其对气动导数的影响215

7.3.3 控制增稳系统在放宽静稳定度条件下的设计218

7.4 边界控制系统简介235

7.4.1 边界迎角控制系统与正常控制增稳系统235

7.4.2 不用模态切换逻辑的边界迎角限制器239

7.5 直接力控制240

7.5.1 概述240

7.5.2 纵向直接力作用下的几种非常规机动241

7.5.3 侧向直接力作用下的非常规机动241

7.5.5 非常规机动几种模态的实现242

7.5.4 直接力各种用途242

7.6 阵风减缓及乘座品质的控制247

7.6.1 纵向阵风减缓的方案、技术指标和控制律249

7.6.2 侧向阵风减缓的方案、技术指标和控制律250

7.7 机动载荷控制251

7.7.1 大型飞机的机动载荷控制251

7.7.2 小型战斗机的机动载荷控制254

7.8 主动颤振抑制系统256

7.8.1 飞行器结构-气动弹性振动数学模型257

7.8.2 主动颤振抑制的控制方案和控制规律268

思考题272

参考文献273

8.1.2 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76

8.1.1 概述276

第八章 综合控制与飞行管理276

8.1 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276

8.1.3 轨迹生成277

8.1.4 火力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282

8.1.5 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建模、控制律设计和分析287

8.2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290

8.2.1 概述290

8.2.2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91

8.2.3 推进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94

8.2.4 推进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303

8.2.5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模型、控制律设计与分析309

8.3 综合飞行/火力/推进控制系统简介314

8.4 飞行管理系统316

8.4.1 产生背景、发展历史316

8.4.2 飞行管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17

8.4.3 成本优化的原理和方法319

8.4.4 4D轨迹优化324

8.4.5 飞行管理系统与空中交通管制326

8.4.6 九十年代的飞行管理系统328

8.4.7 战术飞行管理系统329

思考题329

参考文献330

1992《现代飞行控制系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文传源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编著 1992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