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系统技术》

目录1

1

前言1

第一章 专家系统概述1

第一节 专家系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

一、孕育1

二、产生4

三、基本成熟5

四、进一步发展8

第二节 专家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学科范畴10

一、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11

二、专家系统与传统程序12

三、专家系统与专家14

四、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15

五、专家系统与知识工程15

六、专家系统的分类16

一、专家系统研究的意义19

第三节 专家系统研究的意义和趋势19

二、关于新一代专家系统的研究20

三、专家系统的评价问题22

第二章 知识和知识表示25

第一节 知识和知识的分类25

一、数据,信息和知识25

二、共性知识和个性知识27

第二节 知识表示的一般属性28

四、知识的层次28

三、静态知识和动态知识28

一、知识的深化表达和表层表达29

二、表示模式的模块性(扩展能力)和清晰性29

三、表示模式的自然属性——30

可理解性(自然性)和透明性30

四、表示模式实现上的便利性31

第三节 基于规则的产生式表示法31

一、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结构31

二、产生式系统的特点与不足33

三、适合于产生式表示的问题领域34

四、产生式系统设计的几个研究问题35

第四节 框架表示法36

一、知识的组织36

二、框架推理38

三、框架系统的特点与不足39

第五节 逻辑表示法40

一、逻辑系统的基本结构40

二、用逻辑表示知识42

三、逻辑系统的特点与不足44

第六节 判定表技术45

一、判定表的基本结构45

二、判定表的操作48

三、判定表结构的特点与不足49

第七节 语义网络表示法49

一、表示模式的基本描述49

二、语义网络推理54

三、语义网络结构的特点与不足56

第八节 功能表示法57

一、过程表示与描述性表示方式的区别59

第九节 过程表示法59

二、过程表示的特点与不足60

第十节 不精确知识的表示60

一、可信度因子61

二、事实和规则中的模糊性62

三、模糊逻辑与二值逻辑的区别65

四、模糊逻辑表示65

第十一节 知识表示的发展和问题68

五、小 结68

一、知识表示研究的现状69

二、知识表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0

第三章 知识获取71

第一节 知识获取与机器学习71

一、知识获取的困难71

二、知识获取的过程72

三、机器学习的基本模型73

四、机器学习的基本类型74

第二节 会谈式知识获取76

第三节 草案分析式知识获取78

第四节 归纳式学习79

一、强化-弱化算法80

二、匹配算法84

三、类比匹配88

第五节 格珊获取技术88

第六节 教导注入式学习91

一、自动化教导注入式系统的学习步骤92

二、知识获取的辅助工具94

第七节 多个知识源的知识获取95

一、直接方法96

二、间接方法96

第八节 关于知识获取的自动化98

一、知识获取自动化的好处99

二、知识获取自动化的困难99

三、知识获取自动化的研究方向100

一、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101

第一节 推理方式101

第四章 基于知识的推理101

二、非单调推理102

三、定性推理102

四、不精确推理:似然推理与模糊推理103

五、推理与知识表示103

第二节 冲突消解策略103

第三节 推理过程的控制策略105

第四节 数据驱动的控制策略106

第五节 目标驱动的控制策略107

第六节 混合控制策略109

一、目的-手段分析109

二、生成-测试技术110

三、双向推理技术111

第六节 元控制策略111

第五章 不精确推理113

第一节 不精确推理模型的抽象结构113

一、不精确推理模型的三个要素113

二、不精确推理模型的统一约束关系115

一、知识不确定性的描述116

第二节 主观Bayes方法116

二、证据不确定性的描述118

三、规则组合的概率传播119

四、PROSPECTOR系统的不精确推理120

第三节 确定性理论121

一、知识不确定性的描述122

二、证据不确定性的描述122

四、规则组合的可信度传播123

三、可信度因子的更新过程123

五、前提命题为逻辑组合时的可信度确定124

六、MYCIN系统的不精确推理124

第四节 证据理论126

一、基本证据理论127

二、规则组合的信任度传播128

三、用证据理论表示MYCIN系统中的规则130

第五节 基于模糊逻辑的不精确推理131

一、模糊演绎132

二、投影-扩张原则134

三、不完全匹配的插入技术136

四、有量词命题的模糊推理137

五、可能性理论的证据组合142

第六节 发生率计算143

一、基本理论143

二、发生率的更新步骤144

一、解释的作用146

第一节 解释功能的作用及要求146

第六章 解释146

二、解释的结构147

三、解释的要求147

第二节 唱片解释法148

第三节 追踪解释法148

第四节 策略解释法150

第五节 自动程序员方法153

第六节 一种用户模型158

参考文献160

1988《专家系统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信东,邹燕编著 198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专家系统设计(1990 PDF版)
专家系统设计
1990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实用专家系统(1992 PDF版)
实用专家系统
1992
专家系统在老厂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介绍我们的三个专家系统(1988 PDF版)
专家系统在老厂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介绍我们的三个专家系统
1988
专家系统建造(1986 PDF版)
专家系统建造
198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专家系统(1991 PDF版)
专家系统
1991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管理专家系统(1994 PDF版)
管理专家系统
1994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实用专家系统(1992 PDF版)
实用专家系统
1992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建立专家系统(1986 PDF版)
建立专家系统
1986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专家系统(1993 PDF版)
专家系统
199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专家系统初步(1986 PDF版)
专家系统初步
1986 北京:气象出版社
工程专家系统技术及其应用(1993 PDF版)
工程专家系统技术及其应用
1993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模糊系统与专家系统(1989 PDF版)
模糊系统与专家系统
1989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专家系统工具(1987 PDF版)
专家系统工具
1987 北京:气象出版社
专家系统技术指南(1989 PDF版)
专家系统技术指南
1989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专家系统(1990 PDF版)
专家系统
1990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