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理学思想通论》
作者 | 陈福滨编著 编者 |
---|---|
出版 | 环球书局 |
参考页数 | 350 |
出版时间 | 199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410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晚明理学思想发展之缘起1
第一节 恪守程朱,重博学致知的初明学风2
第二节明季中叶王阳明倡致良知之教的意义及其影响4
壹、致良知之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6
贰、王学同期反阳明良知说的论争11
第三节晚明理学思想发展之时代背景及其意义24
壹、晚明理学思想发展之时代背景25
1.王学末流以现成言良知之说的流弊25
2.晚明政治之颓败对理与发展之影响29
贰、倡实学、重经世之学风与晚明思想之发展31
第二章本体学之气论思想在晚明理学中之地位49
第一节 宋明以降气论思想之发展趋向49
第二节 吕坤对「气一元论」与「道器非二」思想之阐释58
第三节 刘蕺山所谓「离气无理」之思想意义62
第三章晚明诸子对心性论之阐释及其会通之道(上)73
第一节 吕坤「义理、气质之性」的合一论73
第二节东林诸子释「心性」之意义及其旨趣77
壹、顾宪成以「性乃至善」为论,反对「无善无恶」之说的意义77
1.「性善」义之阐扬77
2.批判王学反对心学之理论82
3.疑朱子格物说,主心物调和论84
贰、高攀龙主「无性外之物」为「复性」学之旨趣86
叁、钱一本之「心性合一」与孙慎行之「天人合一」的思想涵义91
1.钱一本之「心性合一」的思想观92
2.孙慎行之「心性」学理与「天人合一」97
第四章晚明诸子对心性论之阐释及其会通之道(下)106
第一节刘蕺山以「性为体,心为用」重慎独之学的意义106
壹、内圣成德的慎独之学106
贰、蕺山论心、意、性、情111
第二节 黄道周以「致知为明善之主」,说「止于至善」之定向义119
第五章修养工夫与道德实践之内在价值及其意义(上)131
第一节「离玄虚、拈止修」,主「摄知归止」的止修学131
第二节东林诸子释「修悟」之诸说与成德之要道139
壹、顾宪成论为学工夫在修悟并重之意义139
贰、高攀龙论「格物入涵养」之归向,与「明体达用」实践精神之蹈厉143
1.由格物以入涵养之学思进路143
2.明体达用,以重实践148
3.修悟并重,实修实悟150
叁、钱一木「格物实践」论与孙慎行「动察静存」论之旨趣154
1.钱一本:格物穷理,慎独实践154
2.孙慎行:动察静存,德业双修156
肆、东林诸子思想对后世之影响及其时代意义159
1.言「性善」以为学159
2.彰「气节」以救世161
3.东林诸子思想影响之个别义162
第六章修养工夫与道德实践之内在价值及其意义(下)172
第一节刘蕺山言诚意之学及其殉节之道德实践172
壹、诚意之学:意根最微,诚体本天172
贰、人谱:重实践,以立人极之说181
第二节 黄道周以慎独为格物之要事的理论基础191
第三节 蕺山、道周学说之时代意义及其评价194
第七章结论198
第一节明末遗老理学思想之承继及其学说于思想变迁中之意义198
壹、明末遗老理学思想之承继198
贰、明末遗老学说于思想变迁中之意义231
第二节 晚明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及其影响233
附录明儒学案节选242
参考书目246
1990《晚明理学思想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福滨编著 1990 环球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晚明思想史论
- 1996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明治哲学思想集
- 1974.06 筑摩書房
-
- 儒家法思想通论
- 1992年05月第1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
- 晚明思想史编
-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宋明篇
- 1976 台湾:牧童出版社
-
- 青年思想教育通论
-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论思想
- 1948 光华书店
-
- 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
- 1997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恩格斯晚期哲学思想概论
-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明清思想家论集
- 1981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 列宁认识论思想通论
- 1992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
- 1997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情操·人生·理想 大学生思想品德通论
- 1991 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