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法思想通论》求取 ⇩

序 匡亚明1

前言1

第一章 儒家法思想与中国古代法文化1

一、“二十五史”《刑法志》的基调2

序 杨景凡3

二、儒家法思想与中华法系5

1. 法系和中华法系5

2. 中华法系和儒家化的法律7

三、儒家法思想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法心理13

1. 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面面观13

2. 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的一般特性及其儒家伦理型取向21

3. 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的儒家型结构:“法--情--权”模式23

4. 余论24

四、结语:儒家法思想--中国古代法文化的主干25

第二章 儒家法思想研究的方法论检讨27

一、人治与法治--一条虚构的儒法斗争主线27

1. “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的由来28

2. “对立论”不能成立的理由31

3. 应当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价先秦儒法之争38

二、“儒家自然法”--比附的产物40

1. “儒家自然法”说的提出40

2. 什么是自然法43

3. 儒家法思想不是自然法45

4. 余论:道家、墨家的法思想同样不能归结为自然法56

5. 摈弃比附,寻找中国法思想史上的“自我”58

三、成文法与公布成文法--儒家是反对派吗59

1. 一些代表性著作的提法60

2. 悬法象魏--中国历史上远早于郑刑书的公布成文法方式64

3. 几种观点的讨论68

4. 叔向诒子产书的要害并不在于反对公布成文法76

5. 儒家反对公布成文法吗80

四、罪刑法定与非法定--儒家的态度是什么84

1.“从议事以制,不为刑辟”说起84

2. “议事以制”、“原情定罪”传统的形成和变迁87

3. 《晋书·刑法志》:罪刑法定主义与非法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成果92

4. 儒家思想家们的态度98

五、礼法关系--研究儒家法思想的一个前提与基点100

1. 周礼:礼外无法100

2. 礼治的通义:失礼入刑109

3.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再议114

4. 儒家的礼治121

5. 结语124

第三章 儒家法思想的特质128

一、儒家法思想是伦理法思想的基本精神128

1. 儒家伦理法128

2. 儒家伦理法生长于特有的文化土壤131

3. “伦理”是我国固有的文化范畴132

4. 儒家伦理法的含义和特点134

二、儒家伦理法的基本精神137

1. 天下本位--儒家伦理法的最高价值目标138

2. 家族伦理主义--儒家伦理法的价值论之一140

3. 民本主义--儒家伦理法的价值论之二141

4. 大一统的君主主义--儒家伦理法的价值论之三142

5. 中庸主义--儒家伦理法的方法论143

6. 礼治主义--德礼为主,法刑相辅的治理模式145

7. 结语:儒家伦理法的内在结构147

第四章 孔子的法思想151

一、孔子生平事迹及有关其政治法律活动的一些辨析152

1. 身世152

2. “志于学”--兼论“志于学”不训“志于仕”153

3. 从政--兼析“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和“堕三都”事件162

4. 出游--兼析孔子适卫的原因166

5. 归鲁--孔子与“六经”172

二、孔子法思想研究的问题讨论174

1. 孔子反对晋刑鼎再辨析175

2. 关于“七日而诛少正卯”的再辨析--兼论孔子不是言论罪的创始人186

3. 孔子与法192

4. 孔子的法思想是伦理法思想199

三、仁--孔子伦理法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本体202

1. 仁--我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202

2. 仁与礼208

3. 仁与法217

四、孔子伦理法思想的基本原则220

1. 民本主义原则221

2. 家族伦理本位原则224

3. 相对的君主主义原则231

4. 中庸主义原则238

5. 天下大同的理想法原则241

五、孔子法思想的主要内容243

1. 正名--法自君出的立法观244

2. “道德齐礼”--德刑关系论247

3. “为政在人”--人与法的关系论249

4. “富之”和“教之”--预防犯罪的理论251

5. “刑罚中”--刑法观与刑罚观260

6.“哀矜折狱”--刑事司法主张265

7. “父子相隐”--诉讼原则267

8. “直道”--司法道德观270

9. 轻徭薄赋--财政赋税方面的法律主张271

六、孔子伦理法思想的内在结构及其评价275

1. 孔学传人279

一、孟子生平--其法思想的时代背景与个性条件279

第五章 孟子的法思想279

2. 动荡的天下,争鸣的时代280

3. 行道救世283

4. 晚年著述286

二、从一则虚构的故事看孟子的法观念286

三、仁政学说--孟子法思想的母体290

1. 天下大一统观290

2. “民贵君轻”论291

3. 辅贤伐暴的君臣关系论292

4. “取于民有制”和“正经界”的养民富民说292

5. “明人论”的教民说292

6. “明政刑”的法制观293

7. “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293

8. 性善论295

9. 结语:仁政图式296

四、仁政之法--孟子法思想的主要内容298

1. “法先王”--法的渊源和理想法298

2. “仁义”与“孝悌”--法的价值论300

3. 省刑慎罚--刑法观和刑罚观307

4. 养民教民--犯罪原因及其预防的学说314

5. “薄敛”和“制民之产”--经济方面的法律主张316

6. 贤人和良法并重--人法关系论320

7. 爵禄与禅让、征诛--政事方面的法制设想324

8. 执中权时--法的方法论329

五、孟子法思想的特点与价值331

一、荀子和荀学334

第六章 荀子的法思想334

1. 游学、从政335

2. 学术成就337

3.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一个新派338

4. 荀子法思想有自己的特色340

二、性恶论与法341

1. “性”和“伪”342

2. 性恶论与性善论347

3. 性恶论与荀子法思想的基调350

三、“法后王”论与法352

1. “法后王”与“法先王”352

2. 法圣人与理想法358

四、王霸论与法360

1. 王道、霸道与强道361

2. 王道政治的法的基本原则368

3. 王道政治在政事方面的法律主张373

五、礼法论390

1. 礼的属性论390

2. 礼法一体论401

3. 礼法构成论405

4. 礼法起源论410

5. 礼法适用论415

6. 礼法损益论424

7. 礼法特质论427

六、德刑论433

1. 德刑关系说433

2. 犯罪理论436

3. 犯罪的原因和预防438

4. 刑罚原则452

5. 军法原则464

七、富国论与法467

1. 经济法律政策的指导原则468

2. 经济法律主张473

八、“治人”论476

1. “治人”和“治法”476

2. “有治人,无治法”478

3. “治人”重于“治法”480

九、荀子礼法思想的体系及其启示482

第七章 儒家法思想的历史嬗变(一)489

一、从禁绝到“独尊”--儒家法思想在秦汉之际的“之”字形发展489

1. 秦汉之际:儒家法思想的低潮490

2. 西汉中期:儒家法思想的复兴496

3. 儒家复兴的社会历史原因501

二、辉煌与烂熟--作为封建法思想主流的儒家法思想的历程504

1. 自西汉中期至唐前期:儒家法思想的上旋阶段505

2. 唐中期至清代:儒家法思想的下旋阶段519

3. 晚清(鸦片战争以后):儒家法思想的式微和瓦解524

三、儒家型封建主流法思想的特点534

第八章 儒家法思想的历史嬗变(二)543

一、《大学》和《中庸》--儒家伦理政治哲学的总结与儒家伦理法思想的深化544

1. 《大学》545

2. 《中庸》551

二、神化与异化--董仲舒对儒家法思想的继承和重构560

1. “天人感应”论的理论要点561

2. “天人感应”论的政治哲学564

3. 神化和异化:“天人感应”论的法思想意义571

三、《春秋》决狱--司法和立法的儒家化运动576

1. 原心论罪576

2. 评价和再评价579

3. 《春秋》决狱、原心论罪与中国法律的儒家化581

四、《唐律疏议》--儒家立法之大成584

1. 儒家伦理--《律疏》之魂584

2. “十恶”:纲常名教的法律化586

3. 宗法伦理性的罪刑原则590

4. 宗法伦理观念支配下的婚姻家庭立法及其罪刑制度593

5. 简短的结论594

1. 理学与儒家伦理法595

五、道统与法统--宋明理学的法思想595

2. 朱熹以“理”为核心的法思想603

六、用夏变夷--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对儒家法思想的皈依608

1.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以礼率法609

2.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611

七、包拯和海瑞--儒家型的清官615

1. 包拯“恤民为本”,秉公执法616

2. 海瑞:恪守礼义,以情断狱,抑强抚弱618

八、明清思潮--儒家批判主义法文化价值的新开展621

1. 明清之际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法文化意义622

2. 黄宗羲的“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论之再研究628

九、沈家本修律--一个儒家型文化人格的开明官僚对儒家化法律的终结632

1. 清廷的假立宪与沈家本的真修律633

2. “渐进主义”、法古和仁政--沈家本修律的思想武器639

3. 一个儒家型文化人格的开明官僚643

十、孙中山的学说--一个“真实的民主主义者”对儒家法思想的改造647

1. “融贯”中西法文化以创造适合“民情国史”的新宪法647

2. 儒家法思想的近代化阐释与改造651

第九章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家法思想与当代社会(代结束语)660

一、反传统主义价值取向的回报与反思:儒家法思想的“死”与“活”661

二、人类思维发展的“回归”与儒家法思想的新观照663

三、儒家法思考的双重结构:踏进了法律正义的圣地,也陷入了误区666

四、民本思想的宗法人伦诠释:有“子民”意识而无“公民”观念--儒家法思想的困境672

五、两项显例:儒家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理性适应”675

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纪之交的展望678

后记680

1992年05月第1版《儒家法思想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俞荣根 1992年05月第1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儒道佛思想散论(1984 PDF版)
儒道佛思想散论
1984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 PDF版)
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
儒家和儒家思想批判(1974.09 PDF版)
儒家和儒家思想批判
1974.09
中华法系与儒家思想( PDF版)
中华法系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と教育(1991.05 PDF版)
儒家思想と教育
1991.05 成文堂
儒家思想导论(1984.04 PDF版)
儒家思想导论
1984.04 时中出版社
音乐治疗学科信息  3( PDF版)
音乐治疗学科信息 3
枣庄统计年鉴  1993(1993 PDF版)
枣庄统计年鉴 1993
1993
儒家史学思想研究( PDF版)
儒家史学思想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儒家教育思想研究( PDF版)
儒家教育思想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儒法文艺思想斗争概况  法家文论选(1975 PDF版)
儒法文艺思想斗争概况 法家文论选
1975
批判儒家反动思想(1973 PDF版)
批判儒家反动思想
197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儒家思想新论(1948 PDF版)
儒家思想新论
1948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1990 PDF版)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
199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儒家法思想通论  修订本(1992 PDF版)
儒家法思想通论 修订本
1992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