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10卷 清代》求取 ⇩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皇帝与中央决策系统15

第一节皇帝制度15

一从金国汗到大清皇帝15

二显示皇帝威严的礼仪特权22

三皇位继承制度29

四皇子的教养和分封40

五后宫制度51

一决策的依据58

第二节 中央决策及行运58

二政令的发布和推行74

三几项有关制度81

第三节管理宫廷和皇室事务的特设机构92

一宗人府92

二总管内务府衙门93

三太监制度98

四为宫廷服务的其它机构102

第三章中央行政体制105

第一节 中枢行政机构及其变迁105

一议政王大臣会议105

二 内阁109

三南书房114

四军机处117

五督办政务处、资政院和责任内阁123

第二节 中央行政机构及其职能130

一六部和各院寺监130

二各部院机构的职能和分工134

三机构的运转140

四清末改制呼声下的机构变动142

第三节 民族、外交事务管理体制150

一理藩院和理藩部150

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156

第一节行政区的划分163

第四章直省行政体制163

一顺天府和奉天府164

二省的行政区划165

第二节各级行政机构(上)180

第三节各级行政机构(下)195

第四节地方基层组织208

一里甲制度209

二保甲制度216

第五节行政体制特点及其它225

一行政体制特点226

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33

三清末地方官制改革240

第一节区域划分和建置沿革243

一盛京、吉林、黑龙江243

第五章边疆特别行政体制243

二蒙古地区245

三新疆247

四青海250

五西藏252

六土司地区253

第二节机构设置和各行政组织形式256

一派驻将军、都统、大臣256

二编旗设佐领264

三蒙古盟旗组织270

四新疆维族地区的伯克制度277

五西藏的噶厦治政283

六土司、土官287

七其它291

第三节边疆施政特点295

一大权集中,小事分散295

二依据民族特点,循其俗、施其政296

三厚养头领人物,实行分而治之297

四推行和亲政策299

五大力倡导喇嘛教301

六贡赏制度和年班、围班制度303

第四节清末边疆危机下的应变改制307

一设立新疆行省307

二台湾建省309

三设置东三省310

第六章司法监察制度314

第一节司法制度314

一从地方到中央的司法管理315

二皇族、旗人的司法审判319

三蒙、维、藏等边疆民族地区的审判制度323

四断罪引律令是罪刑法定论的依据328

五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334

六热审、朝审与秋审340

第二节监察制度352

一中央监察机构352

二地方监察机构358

三六科与部院的关系359

四吏、户、礼三科的监察活动360

五兵、刑、工三科的监察活动361

六各道的监察活动363

七有关御史的几项规定367

第七章军事制度374

第一节军事领导体制和武装力量体制374

一军事领导体制374

二武装力量的构成和军制的演变375

三八旗的编制和装备378

四绿营的编制和装备386

五湘军的编制和装备389

六海军的编制和装备392

七新军的编制和装备393

一八旗——兵民合一的世兵制397

第二节兵役制度397

二绿营——由募兵制向世兵制的演变398

三勇营——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募兵制399

四新军——仿效西方的募兵制401

第三节优抚制度402

第四节武科考试与教育训练制度404

一武科考试404

二军事学堂和军事留学生406

三训练和校阅408

第五节俸饷与后勤411

一俸饷411

二后勤供应419

三军费奏销制度422

第六节马政与邮驿424

一马政424

二邮驿427

第七节军器、军屯、卡伦430

一军器430

二军屯433

三卡伦435

第八节军政、军功、军纪437

一军政437

二军功442

三军纪446

一制度为体,谋略为用458

第九节军制理论458

二集权分寄,大小相制462

三久据兵权,殊非美事466

四上下相维,将卒亲睦,但求其精468

五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居重驭轻469

六撤遣提镇,淘汰弁兵469

第八章财政管理制度471

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471

一中央财政管理体制471

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474

三服务于皇室的内务府管理体制478

一收入和收入项目、数额的演变484

第二节预算的收支与分配484

二支出493

三收支分配特点497

第三节财政管理制度特点507

一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507

二建立严格的奏销制度508

三区别政府和皇室两套收支系统509

四 出现近代的财政管理制度510

第九章学校、考选制度511

第一节储才以应科目的学校制度511

一学校和学生的培养511

二设立新式学堂516

一科举519

第二节考选制度519

二荐举524

三捐纳529

第十章人事管理制度532

第一节官缺的划分和官员的任用532

一官缺定制和类别532

二官员的任用535

三入仕的“正途”和“杂途”542

四回避制度544

第二节品衔和俸禄553

一品级制度和世爵制度553

二俸禄和养廉银564

一京察、大计572

第三节考核制度572

二奖赏和处罚577

第四节丁忧、给假和致仕581

一丁忧守制581

二终养584

三给假585

四致仕制度587

第五节幕客和书吏591

一幕客591

二书吏596

第六节行政法规601

一《大清会典》和会典事例601

二各部院寺的则例和章程605

三省例和其它有关规例608

第十一章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611

第一节天王制度611

一国号、尊号、王号、爵号611

二天历、玺印、宫室、礼仪616

三宫内官、朝上官620

四天王的权力630

第二节地方官制632

一守土官632

二 乡土官634

第三节军事制度640

一军中正职官兵640

二军中杂职官兵642

三水营、土营643

四女官、女营、女绣锦营644

五童子兵649

六军纪、军令650

第四节教育、招贤、科举制度653

一教育制度653

二招贤制度655

三科举制度656

第五节财政制度662

一土地政策662

二赋税制度666

三供给制度672

1996《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10卷 清代》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松义,李新达,杨珍 1996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