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作者 | 王宇信,杨升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12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69999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1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及其原始民主制3
一 早期人类的原始群和氏族制度的产生3
二 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结构6
三 母系氏族的民主制14
四 母系家族与萌生中的贫富差别20
第二节 父权制的确立和父系氏族公社组织27
一 私有财产的产生和父权制的确立27
二 父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结构31
一 军事民主制的组织——部落联盟37
第三节 军事民主制的组织形式与职能37
二 部落联盟的结构与职能44
三 部落联盟内“僭取”联盟酋领职位的斗争52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人材选拔54
一 原始群居公社与创造发明型人材54
二 氏族社会的“贤者”、“能者”型人材58
三 军事民主制时期与军事统帅型人材62
第五节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66
一 战争的暴力是奴隶制诞生的催生婆66
二 社会分工及其分裂为阶级73
三 部落联盟机关“公共权力”的阶级性与早期79
国家的形成79
发掘出来的原始社会史影89
第六节 古文献中生殖崇拜的遗迹和从遗迹中89
一 《史记》鲧禹失统引起的思考90
二 鲧禹出台的宏观场景93
三 宏观上的“鲧时期”和“禹时期”96
四 鲧禹——“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102
时刻102
第二章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106
第一节 夏王朝社会政治的演进107
一 夏王朝初期巩固王位世袭制的斗争107
二 夏王朝的阶级关系和夏王朝的灭亡112
三 关于夏文化的探索118
第二节 夏王朝的王权和行政体制123
一 夏王朝的王权124
二 夏王朝的中央朝廷官吏132
三 夏王朝的地方侯、伯及其对中央王朝136
应尽的义务136
第三节 夏王朝的军事制度144
一 夏王朝的军权和领军将佐144
二 夏王朝军队的原始性147
三 夏王朝战时族军的兵种和训练151
第四节 夏王朝的贡纳、刑罚与教育制度153
一 夏王朝的贡纳制度153
二 夏王朝的刑罚157
三 夏王朝的教育159
一 夏王朝政治制度的实质及其影响160
第五节 夏王朝政治制度的实质与历史地位160
二 夏王朝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164
第三章 商朝的政治制度167
第一节 商朝社会政治的演进167
一 商朝的建立167
二 商朝的巩固与发展169
三 商朝的疆域176
四 商朝的人口180
五 商朝的经济182
第二节 阶级结构和社会组织184
一 奴隶主贵族阶级184
二 自由平民阶级187
三 奴隶阶级191
四 贵族的族组织197
五 邑人的公社组织198
第三节 商朝的王权202
一 商朝王权的独尊203
二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210
三 大臣会议和民众会议214
四 王位的继承制度217
第四节 商朝的职官制度221
一 内服职官的构成222
二 殷边侯甸——商朝的外服职官235
第五节 商朝的军事制度240
一 商朝的武装力量种类241
二 商朝军队的领导和指挥系统243
三 商朝军队的编制245
四 商朝军队的兵种248
五 士卒的来源250
第六节 商朝的法律制度252
一 商朝的法典——汤刑252
二 商朝法律的特点——神判神罚254
三 商朝法律的内容257
四 商朝刑罚的种类260
五 商朝的军法266
第七节 商朝的财政制度267
一 商朝国家财政收入之一——国家(或王室)268
直接经营的产业268
二 商朝国家财政收入之二——贡纳275
三 商朝的财政支出280
第八节 商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285
一 商朝政治制度的利弊285
二 与同期世界上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288
第四章 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294
第一节 西周王朝社会政治的演进295
一 周族早期国家的形成295
二 奴隶制的鼎盛与封建因素的孕育300
三 西周王朝的灭亡308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分封与宗法制度311
一 周初的大规模封诸侯建同姓311
二 严密的宗法制度316
一 西周的王权319
第三节 西周的王权与中央决策系统319
二 西周王朝重大决策的制定和贯彻325
第四节 西周王朝的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作330
一 百官之首的“三公”331
二 西周王朝的“内服”官僚行政机构334
第五节 西周王朝外服诸侯的行政体制348
一 中央王朝对“外服”诸侯控制的加强348
二 四方诸侯对西周王朝承担的义务352
三 地方诸侯的日渐坐大及西周中央王朝与地方355
诸侯的矛盾355
第六节 西周王朝的军事制度359
一 西周王朝军队的指挥系统359
二 西周王朝军队的组成和兵种360
三 西周军队的编制与训练365
第七节 西周王朝的刑罚制度368
第八节 西周王朝的教育和人事管理制度376
第九节 西周王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382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385
第一节 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的演进385
一 周王室的衰微386
二 春秋时期的列国形势389
三 争夺霸权的政治斗争391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国君制度和君权394
一 春秋时期的国君制度394
二 春秋时期的君权399
三 对君权的限制406
第三节 朝议制度和决策方式411
一 列国的宫寝制度和朝议地点411
二 三朝制度和决策方式414
三 左右国政决策的其它因素420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职官制度422
一 中央政权职官422
二 国君近身职官428
三 地方政权职官432
四 贵族家臣435
第五节 春秋时期的军事制度437
一 各国军队的规模437
二 兵役制度441
三 兵种442
四 武装力量体制447
第六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450
一 法律的制订450
二 法典的内容452
三 成文法的公布454
四 司法制度457
五 刑罚的特点及其种类459
第七节 春秋时期的财政制度465
一 春秋时期税制的变革465
二 春秋时期各国的赋制473
三 春秋时期的贡制475
四 国家经营的手工业和控制的自然资源478
第八节 春秋时期的人事管理制度480
一 职官的选拔制度481
二 职官的爵禄制度485
三 官吏的考核制度490
四 官吏的致仕制度492
五 对户口的管理和民众的教育494
第九节 春秋时期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498
一 春秋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98
二 与同期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501
第六章 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506
第一节 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演进506
一 战国名称的来历与年代506
二 战国时期的形成和列国疆域507
三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510
四 各国间的兼并战争与合纵、连横运动512
五 战国时期的阶级结构514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国君制度、王权和决策517
方式517
一 战国时期的国君制度517
二 战国时期的王权522
三 列国加强王权的措施524
四 战国时期的决策方式527
第三节 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531
一 中央行政体制531
二 地方行政体制540
三 封君制度547
第四节 司法与监察制度549
一 成文法的颁布549
二 刑罚的种类553
三 司法制度557
四 监察制度561
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564
一 职业军官的出现和国王的军权564
二 军队的规模及编制567
三 士兵的来源572
四 军队的装备与给养575
五 军队的奖惩制度578
一 列国的财政方针582
第六节 战国时期的财政制度582
二 财政收入585
三 货币政策592
四 计与上计593
第七节 战国时期的人事管理制度595
一 官吏的选拔制度595
二 官吏的爵制599
三 官吏的俸禄制度602
四 官吏的考核制度604
五 对官吏的教育制度606
第八节 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608
一 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608
二 与同时代世界其它各国的比较610
《先秦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宇信,杨升南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册,先秦
- 1943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78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78
-
-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三卷 秦汉
- 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二卷 先秦
- 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册 先秦
- 民国68.10 启业书局有限公司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87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93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9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86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1986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 1992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