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求取 ⇩

绪言1

第一章 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政体9

第二章 资产阶级初建政权时的政治制度16

第一节 湖北军政府与《鄂州约法》16

第二节 民国第一个议政机关23

1.各省代表会23

2.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6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28

1.首任大总统的推定28

2.临时政府的建制32

第四节 临时立法机构39

1.参议院的组成39

2.民国第一个根本法的产生41

第三章 《临时约法》的实行与失败49

第一节 内阁制度49

第二节 议会制度54

1.参议院的改组54

2.两院制国会的成立56

3.《天坛宪草》的诞生61

4.国会与约法的厄运66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迅速败阵的原因68

第四章 北洋政府的政治制度74

第一节 北洋政府政治制度的性质与特点74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议政机构76

1.约法会议76

2.参政院(代立法院)79

3.第一届国会第二期常会79

4.第二届国会(安福国会)81

5.流产的第三届国会(“新新国会”)85

6.直系“恢复法统”后的旧国会86

7.第一届国会第三期常会92

8.临时参政院95

9.国会的最后纷争98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根本法99

1.《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5月1日)99

2.《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9年8月12日)103

3.《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10月10日)106

4.《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年12月11日)113

5.北洋末期宪法活动的余波(1926年4月—6月)116

1.“新约法”下的总统制118

第四节 北洋政府的行政与司法118

2.责任内阁制中总统的地位121

3.国务院摄政制度126

4.内阁官制128

5.司法制度132

6.其他重要中央机关134

第五节 四个特殊形式的北洋军阀政府136

1.临时执政府136

2.安国军政府139

3.护宪军政府140

4.建国军政制置府141

第五章 资产阶级力图重建政权时的政治制度143

第一节 护国军政府143

1.云南、贵州都督府144

2.两广都司令部148

3.军务院149

第二节 护法国会与政府153

1.国会非常会议的举行153

2.军政府的成立及其政治体制的缺陷156

3.军政府改行总裁合议制159

4.正式国会与正式政府163

第三节 大元帅大本营的设置168

第六章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174

第一节 建立国民政府的政治基础174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政治制度178

1.广州国民政府的组织原则179

2.广州国民政府的机构设置182

第三节 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186

1.联席会议的成立187

2.“迁都之争”包含的政制纠纷188

3.国民政府政治制度的重大修订190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体制197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政治制度197

1.南京国民政府的出现197

2.特委会成立和宁汉国民政府合并200

3.蒋介石统治体制的初步建立202

第二节 进入“训政”和建立五院制政府204

1.“训政”与“党治”204

2.胡汉民关于“训政”的政治设计206

3.五院制国民政府成立210

1.《训政纲领》中的权力分配211

第三节 训政法规的制订211

2.起伏跌宕的“约法之争”214

3.国民会议与《训政时期约法》221

第四节 起草宪法与筹备国民大会225

1.国难会议与结束训政的呼吁225

2.“五五宪草”的产生及其内容230

3.国民大会的筹备及中止235

第八章 五院制度详述240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组织法变化概况240

1.国民政府委员会242

第二节 国民政府委员会与主席242

2.国民政府主席244

第三节 行政院与行政制度245

1.国民政府基本行政制度245

2.行政院的组织机构246

第四节 立法院与立法制度252

1.国民政府基本立法制度252

2.立法院的组织机构256

第五节 司法院与司法制度259

1.考试院的组织机构263

第六节 考试院与公务员制度263

2.公务员制度的特质264

3.政务官与常务官266

4.公务员的考试制度268

5.公务员铨叙制度275

第七节 监察院与弹劾、审计制度281

1.监察院的组织机构281

2.弹劾制度282

3.审计制度286

第九章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政治体制288

1.两重性格的国民参政会290

第一节 因民族自卫战争而开放的国内政治舞台290

2.欲说还休的两次宪政运动300

第二节 个人专权制的极度强化305

1.国民党内对蒋介石领袖地位的确认305

2.以军事首领统驭党和政府308

3.无所不统的国防最高委员会311

第三节 战时体制的变异320

1.对党与政府关系的修饰320

2.行政改革——“行政三联制”的推行322

3.实行幕僚长制度329

第一节 民族资产阶级重提共和国方案332

第十章 走向没落时期的民国体制332

第二节 制宪“国大”与《中华民国宪法》337

1.制宪“国大”的召集337

2.《中华民国宪法》评析341

3.国民党被迫暂时放弃五权宪法原则349

第三节 召开“行宪”的第一届国民大会354

1.“行宪”的筹备与铺衍354

2.召开“行宪国大”358

3.国民政府与行宪政府的更替365

1.按照“1947年宪法”,中国有无国会?367

第四节 行宪后的中央体制367

2.“1947年宪法”中总统的地位371

3.行宪后的监察制度375

5.行宪后的司法制度375

4.行宪后的吏治制度377

第五节 国民党大陆政权的消亡379

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的地方制度382

第一节 民国地方制度总述382

第二节 省制383

1.北洋政府的省制384

2.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省制387

3.南京国民政府的省制388

第三节 地方军政制度395

1.北洋政府的地方军政制度395

2.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军政制度397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401

1.北洋政府时期的特别行政区域401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特别行政区404

第五节 省与县之间的行政组织405

第六节 县与设治局408

第七节 市制414

1.北洋政府时期的市制415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市制416

第八节 区、乡(镇)制418

第九节 保甲制度422

第十二章 联邦制度427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联邦制427

第二节 “单一”与“联邦”的论战432

第三节 联邦制的探索与民国政治的实际435

第四节 联省自治运动的命运438

第五节 新旧中国决战阶段联邦制旧话重提445

1992《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矛著 199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1992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政治制度史(1978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78
中国政治制度史(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1978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78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1995 PDF版)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99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民国政治史( PDF版)
中华民国政治史
北平文化学社
中国政治制度史(1987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87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治制度史(1993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93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中国政治制度史(1992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9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华民国政治史(1990 PDF版)
中华民国政治史
199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1999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199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政治制度史(1989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1991 PDF版)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991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政治制度史(1986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86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中国政治制度史(1986 PDF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1986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