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方略 上》求取 ⇩

目 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上卷)特载文章第一篇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放眼未来,再谱新篇——热烈祝贺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3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日开幕4

李鹏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一号)17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选出新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李鹏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8

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19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简历20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简历21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简历27

江泽民主席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7

李鹏委员长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8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29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34

高举伟大旗帜,创跨世纪辉煌——热烈祝贺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35

李鹏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37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三次全会40

第二篇 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李瑞环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41

李瑞环在九届政协第一次常委会上的讲话44

李瑞环主持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闭幕45

发挥优势,大展宏图——热烈祝贺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闭幕46

第三篇 中国新一代政府国家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简历49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简历49

朱镕基任国务院总理50

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简历51

中国新一届政府主要成员简历52

众望所归57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简历57

朱镕基总理等答记者问58

国务院提出机构改革方案62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66

第四篇 中央领导论国是一、江泽民: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大趋势,把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新阶段69

二、江泽民: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发展70

三、江泽民: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72

四、江泽民:抓住机遇,埋头苦干,振奋精神,知难而进74

五、江泽民:军队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更加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大局76

六、江泽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社会政治稳定78

七、江泽民: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扎实工作80

八、李鹏: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抓大放小方针82

九、李鹏:抓好国企改革,关心下岗职工83

十一、李鹏:将黄河治理放到战略地位来抓84

十、李鹏: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84

十二、李鹏: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农业85

十三、朱镕基:一往无前义无反顾86

十四、朱镕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7

十五、朱镕基:再就业工程关系国企改革成败87

十六、朱镕基:做细做实做好政府机构改革89

十七、李瑞环:注意群众位置,重视研究问题89

十八、胡锦涛:发展需稳定,稳定为发展90

十九、胡锦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92

二十、李岚清:要切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92

二十一、尉健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93

二十二、尉健行:企业改革必须充分依靠职工参与95

二十三、钱其琛:答中外记者问96

附:各部长答记者问二十四、原铁道部部长韩杼滨: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展望99

二十五、国家财政部部长兼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刘仲藜:中国财政税制制度改革展望103

二十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展望106

二十七、水利部部长钮茂生:中国水利建设发展展望111

二十八、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展望114

二十九、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防止编制再度膨胀118

三十、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罗植龄:中国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展望119

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纲要第一篇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方略第一章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25

一、历史怪圈的启示125

二、政府机构平衡发展理论127

三、全方位深化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唯一的出路129

第二章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31

第三章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性意义133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135

第二篇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略第一章现代企业制度135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137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138

第二章产权制度变革与转换国营机制144

一、传统国有产权制度的基本缺陷144

二、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点145

三、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原则148

第三篇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方略第一章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任务151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151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151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任务152

一、财政性存款154

二、法定准备金存款154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负债154

三、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其他存款155

四、流通中现金155

五、中央银行的自有资金155

第三章中央银行的资产157

一、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157

二、再贴现157

三、财政借款158

四、外汇、金银占用158

第四章国家货币政策159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159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般内容159

三、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160

第五章商业银行自主经营一、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和特点162

二、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规定163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原则的规定167

第四篇 中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方略第一章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171

一、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71

二、新体制的目标模式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74

第二章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大技改投资力度183

一、正确认识技术改造的成就,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183

二、深化技术改造投资体制的探索185

第三章筑起中国长城:防范东南亚金融危机190

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我国防范政策190

二、对东南亚金融动荡的思考191

三、人民币为何能在东南亚危机中不贬值192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示193

五、我国对金融动荡的预防与抑制194

第五篇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方略第一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体制199

第二章科技进步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203

一、形势与任务204

二、机遇与挑战208

三、全局与重点211

四、关系与举措214

第三章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217

一、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的特点217

二、编制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的背景218

三、关于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221

第六篇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方略第一章跨世纪中国教育223

一、中国教育要实现总体性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现代化223

二、教育发展:从数量扩张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225

三、教育体制:从体制转轨向制度创新转变226

四、人才培养: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227

第二章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229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任务229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230

第七篇 中国科教兴国方略第一章解放科技生产力的伟大革命233

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233

二、确立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地位,培育技术市场234

三、改革科技拨款制度235

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235

五、引入市场机制,科学管理236

六、促进科技工作法制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237

七、全方位对外开放237

一、科教兴国的总体目标与任务238

第二章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思路和基本计划238

二、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与方针239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具有坚实的科教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240

第三章世纪方略:科教兴国的方法与对策一、进一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41

二、积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242

第八篇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略第一章构筑粮食流通体制的新思路247

一、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正反两方面情况的反思247

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整体推进粮食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248

第二章我国粮价政策和流通体制改革251

一、深化粮食价格政策和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与基本思路251

二、粮食价格政策改革252

三、粮食流通体制必须适应市场需要255

五、实施步骤256

四、国家对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健全256

第三章“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58

一、值得重视的三个转变258

二、当前存在的三个问题259

三、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几点思考259

第九篇 中国住房体制改革方略第一章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产业发展261

一、房改滞后、住宅供应实物福利分配与商品化市场购买双轨并存,是制约住宅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261

二、建设社会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是确保住宅商品化新体制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262

三、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时入手,使可支付住宅成为商品房建设的主体,是促成住宅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由之路263

第二章培育住宅大市场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67

一、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使住宅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前提条件267

二、加强对住宅开发市场的调控和管理,使住房价格与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是使住宅业成为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措施267

三、加大公房租金改革力度,制止低价出售公房,缩小福利供房范围,是使住宅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268

四、为城市低收入者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使住宅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必要措施269

五、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实现住宅业现代化是使住宅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根本措施270

第三章实现“两化”是住宅建设与住宅成为“两点”的关键271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和住宅商品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71

二、就住宅消费热点必须对住宅商品化加以深入认识272

第十篇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方略第一章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向275

一、改革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275

二、改革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及趋向277

第二章加快医疗保健制度改革279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其特殊性279

二、深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对策280

第三章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283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83

二、我国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284

第十一篇 中国税制改革方略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289

一、强化财政监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289

二、强化财政监督是健全财政管理的必然途径290

三、强化财政监督是整顿财经秩序的紧迫需要290

第二章切实强化财政监督291

一、强化财政监督,必须改变单纯面向企业财务收支的传统模式291

二、强化财政监督,必须改变重收入、轻支出的陈旧观念,实行收支并举291

三、强化财政监督,必须反映监督与管理更紧密地结合起来。292

四、强化财政监督,必须严格执法292

五、强化财政监督,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必须继续开展财税大检查292

六、强化财政监督,必须加快立法步伐293

七、强化财政监督,必须加强机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293

二、当前我国出口退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94

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的必要性294

第三章当前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294

三、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的基本思路295

第十二篇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略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299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99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远景目标304

第二章建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307

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框架和体系307

第三章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310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10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311

三、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问题312

一、深化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系统思路和操作性方案313

第四章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想与方案313

二、对本报告报提方案的可行性论证319

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指南(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览第一章概述323

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 郑必坚、龚育之、逄先知323

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第二版出版而作 逄先知、潘荣庭、汪作玲、冷溶33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在实践中产生的——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冷溶345

线索和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式和发展的几个问题 龚育之356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胡绳365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统一全党思想 逄先知376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383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383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388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90

四、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400

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413

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419

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425

第二篇 邓小平哲学理论第一章概述431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444

一、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444

二、继承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446

三、灵活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精辟论述矛盾规律449

四、批判“两个凡是”,坚持实践标准454

五、立足改革开放,坚持生产力标准455

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对精神污染458

七、坚持唯物史观,客观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463

第三章名词术语470

划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论述 苗长发479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479

全面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 葛洪泽阎长贵484

试论邓小平实事求是的实践观 聂世明488

在改革实践中大胆创造——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创造性实践的论述 曹伯纯494

尊重实践——略谈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 育葵496

论邓小平“三有利”准则对毛泽东“实践标准”的丰富和发展 萧新生501

实践: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学习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的科学思维原则和方法 包心鉴506

试析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及其展开 夏禹龙50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基点 朱小石李海燕512

论邓小平同志的建设辩证法 于宁515

第三篇邓小平政治理论第一章概述519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530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30

二、加强政治体制,加强党的领导535

三、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培养优秀人才537

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强行政管理545

五、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550

六、反对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562

第三章名词术语572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612

试析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观 徐国利612

试论邓小平的政策观 罗庆华616

邓小平的稳定观 沈建国619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大局观 于宁624

论邓小平的治国新思维 吴鹏森62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指针 张式谷633

论新时期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 黄如军635

第四篇 邓小平经济理论第一章概述641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653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653

二、坚持按劳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656

三、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方式657

四、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663

五、搞好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效率669

六、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675

第三章名词术语680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709

邓小平经济模式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翟泰丰709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创新 厉以宁712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战略意义 吴敬琏717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苏星723

关于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一个哲学工作者的学习心得 肖 前727

理论思维的创造轨迹与制度变迁设计轨迹的统一——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申可善733

第五篇 邓小平科技理论第一章概述741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757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57

二、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758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760

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770

第三章名词术语775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78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意义 刘 吉780

社会主义与生产力——唯物史观的新问题新发展 刘大椿785

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于维栋78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钟党孝790

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戴学江792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易希文793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当代新命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钱俊生795

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学习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 张华夏797

指引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邓小平有关论述的体会 石世印张建国804

学习邓小平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 冯国瑞810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熊亮华814

论新科技革命与邓小平的科技思想 李光816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晁增寿823

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的一个伟大贡献 梁超伦827

第六篇 邓小平教育理论第一章概述831

一、关于教育方针845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845

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848

三、教育与现代化建设850

四、教育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850

五、大力兴办教育事业851

六、提高知识分子和教师的地位854

第三章名词术语857

第七篇 邓小平文艺理论第一章概述917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932

一、文艺是不能脱离政治932

二、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936

三、社会主义文艺应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939

四、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安定团结,坚持双百方针941

五、老一代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943

第三章名词术语947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951

学习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崭新实践 刘忠德951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畅广元963

强大的思想武器 胡可970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刘庆福972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伟大指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马蓥伯975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实践——邓小平文艺思想论要 蔺宝侠979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一种人民本位主义文艺思想——学习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体会 张孝评983

论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思维品格 龙海清988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新贡献 胡百顺989

邓小平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二题 黄启国995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学习邓小平文艺理论心得 王凤海996

理论的深度与活力——学习邓小平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 宋梧刚1000

第八篇邓小平军事理论第一章概述1003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1014

一、关于军事斗争、军事策略1014

二、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1023

三、从严治军,走精兵之路1028

四、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1033

五、重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1038

六、增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039

七、服从大局,围绕经济建设中心1045

八、重视我军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1046

第三章名词术语1049

学习科学理论要落在实处 于永波1065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1065

军队要听党的话听中央的话 周克玉1068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指针 李文卿1069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反对腐败 谷善庆1074

军队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 史玉孝1075

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 张工1076

全面认识当代世界形势发展变化 刘安元1077

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努力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 王成斌1078

加强新形势下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陈玉田1079

新时期国防理论的重大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战争与和平论述的笔记 单荣范1080

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水平 于景常1084

学习邓小平的决策思想 陈开礼1086

超常的智慧非凡的胆识——浅谈邓小平新时期时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姜延玉1088

稳定是中国发展强大的关键 张树田1090

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思想探析 王乃明1091

强化在大局下行动的思想 满腔热情地支持边境开放——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的体会 姚双龙1095

邓小平军队质量建设思想的科学价值 何善昌 杨志国1097

把军队基层党支部建设切实抓好 李卫星1098

新时期军队院校建设的根本指针 李铁民1101

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战略思想初探 曹树枝 卢周来1102

论邓小平的“政治合格”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赵耀辉1107

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思想的鲜明特征 王成志黄维真1110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的哲学基础 卢冀宁1115

邓小平军事经济效益思想对军队审计工作的指导 马盛友1118

第九篇 邓小平统战理论第一章概述1125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1143

一、统一战线是克敌致胜之宝1143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149

三、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1153

第三章名词术语1162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1172

最大限度地团结人 孙维本1172

贯彻中共中央《决定》学好《邓选》第三卷 林英海1175

关于开拓政协工作新局面的若干问题 周文华1178

在湖南省常德市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选) 庞道沐1182

努力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李德洙1186

邓小平在新时期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卓越贡献 林庭芳1189

论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 周作翰1194

第十篇邓小平外交理论第一章概述1201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1219

一、关于当代世界1219

二、中国的对外政策1223

三、发展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1229

四、坚持对外开放1232

第三章名词术语1235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1240

“总设计师”怎样设计中国的“形象” 施艺鸿1240

系统研究、深入领会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 柳瑟青1245

论邓小平对我国外交路线的理论贡献 方光明 白水1274

和平与发展——当代两大主题 杨成绪1282

当今世界主要矛盾问题 金德湘1285

从世界格局看中国——谈邓小平的胸怀和眼界 刘建明1287

第十一篇邓小平党建理论第一章概述1293

第二章邓小平有关论述1307

一、坚持“一个中心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307

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1308

三、改善和健全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1332

四、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1334

第三章名词术语1339

第四章学习、研究文选1358

党的建设工程和党的建设理论 龚育之1358

中国的问题关键是把共产党内部搞好——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论述的一点体会 李希林1362

略论邓小平对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杰出贡献 宋镜明1365

试论邓小平同志的党建思想 陈安吉1369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申志诚1377

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李文学1382

围绕党的政治任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金文水1385

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学习邓小平同志党建理论的一点体会 范平1387

一、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1393

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指南(二)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思想库第一篇 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1393

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1426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1444

论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性——学习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的体会 施芝鸿1444

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读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 《经济日报》评论员1448

兴国的纲领行动的指针 虎 林1452

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学习江泽民国庆讲话的体会 袁震宇 刘泽连145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纲领 严仁忠1455

把握四个基本结论的精髓 武为三1457

依照党章从严治党——学习江泽民同志讲话的一点体会 韩茂华1459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一点理解 江 天1461

明胜利之本走成功之路——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一点体会 钟 言1462

指引全党向新目标迈进的纲领性文献——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466

把握讲话精神指导实际工作 《群众》评论员1469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阐述——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 周非非147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 唐作厚 马春娃1471

要扎扎实实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邢贲思147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陈光林 于钦彦1477

实现宏伟目标的坚实保证——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十二个重大关系讲话座谈会纪要 陈 雁1482

努力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杨春贵1485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现代化建设——学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求是》评论员1490

规律认识的新飞跃辩证法的新篇章——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董京泉1496

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汪啸凤1500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指导文献 王锐生1501

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法论原则——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的体会 黄为民1504

从《论十大关系》到《十二大关系》 何 文1508

新时期新关系——论江泽民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王清芳1512

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胡家祥 周景堂 汤庭芬1516

重视研究带全局性的重大关系 杨春贵15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讲政治 李红锋1521

讲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学习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体会 黄中平1526

第二篇 思想方法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1533

一、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1533

二、关于思想理论学习1544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1554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 向一1554

坚持理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 曾牧野1556

重要的是统一思想1558

坚持辩证思维 力戒片面性——学习江泽民同志讲话的一点体会 毕锡桢1560

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把握前进方向——学习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的体会 季 尧1564

坚持考察现实的矛盾分析法 雷厚礼1566

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沈铭贤1569

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徐安仁1571

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认识问题 张文杰1573

两点论思想的光辉篇章——学习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的体会 雷厚礼1574

一个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社 论1578

写好“结合”这篇大文章——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雷 云1580

努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李文海1582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李泽民1583

“结合”的方法论——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石 汶1589

对坚持“相结合”原则的思考 刘世文1591

在思想上筑起抵御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本报邀请部分理论工作者座谈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1594

指导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田伯泰1598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献——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1600

做坚定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体会 周文华1607

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唐铁汉1610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两篇重要讲话 《光明日报》评论员1613

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基本界限 陆伍 石 军1615

要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张廷武1622

认真把握学习与实践两个环节——四谈学习贯彻江总书记纪念“七一”重要讲话 《解放军报》评论员1626

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六谈认真贯彻江主席关于讲学习的重要指示 王幸生1627

第三篇政治建设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1631

一、关于党的领导1631

二、关于讲政治1636

三、关于稳定1640

四、关于政治体制改革1644

五、关于社会主义民主1649

六、关于社会主义法制1652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165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长治久安——首都理论界部分学者座谈江泽民“七一”讲话 夏伟东 陈华斌1654

弄懂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北京日报》评论员1655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林建公 张洪辰1656

讲政治与反腐败 侯宗宾1659

坚决落实讲政治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 傅全有1663

论江泽民同志“政治观”的战略价值 唐能赋1669

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要求 霍仁1672

论讲政治的时代特色 袁恩桢1673

政治诸方面的内在联系 陈大银1679

讲政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谭劲松1682

讲政治与加强政治纪律 宋厚宝1685

讲政治与反腐倡廉 谭福金1686

讲政治和“突出政治”不可同日而语! 理 人1688

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 黄永尧1690

讲政治抓落实求实效 白纯洲1693

坚持讲政治与抓业务的辩证统一 靳诺1694

讲政治需要澄清几种模糊认识 毛正顺1696

路在何方:中央就是中央 翁杰明等1697

(下卷)第四篇 经济建设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1709

一、关于经济体制及经济体制改革1709

二、关于经济发展政策与策略1718

三、关于对外开放1723

四、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1724

五、关于扶贫工作1731

六、关于农业1740

七、关于工业1749

八、关于第三产业1761

九、关于人口、资源、环境1762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1766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王宜民1766

经济发展中必须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石万鹏1769

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个重大关系论述的体会之二 韩永文1770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臧志风1773

依据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个重大关系论述的体会之三 韩永文1776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王东京1778

走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发展路子——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宗寒1781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逢锦聚1785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于峰侯以信 张建军1788

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徐青民 张吴祥1791

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学习江泽民同志“十二大关系”的体会 张奎1795

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廖晓礼 侯仰德1800

讲政治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理 人1803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讲话 张士儒1805

搞好国有企业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础 胡 钧1808

抓关键环节,促点面结合 袁宝华1809

第五篇 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1813

一、关于宣传文化工作1813

二、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827

三、关于教育1847

四、关于科技1853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融为一体的 黎 明1883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1883

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学习江泽民国庆讲话的一点体会 高成林1884

坚定不移地扫除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 吕之兴1886

要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鼓 劲1887

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赵行 李吉1889

要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张永庆1891

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张德成1892

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 张哲 包亚宁1896

毛泽东新闻理论的新发展 王传寿1899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的体会 杨超1901

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个重大关系论述的体会之十二 王建伟1905

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谈学习江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的重要讲话 《解放军报》评论员1907

坚持党性原则更好地为大局服务——学习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 王霞林1908

论“政治家办报” 喻权域1910

国史研究与讲政治 新 文1912

必须克服精神文明建设中淡化政治的倾向——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一点体会 高为学1914

领导干部讲政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朱佳木1917

第六篇 军队建设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1925

一、关于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1925

二、关于国防现代化1939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1941

走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个重大关系论述的体会之十一 刘义昌1941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蒋宝琪1943

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李卫星1945

党指挥枪:新时期的含义 翁杰明等1949

第七篇 统战外交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1959

一、关于统一战线1959

二、关于外交2001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2037

爱国 稳定 开拓 奉献——学习江泽民同志纪念“五四”重要讲话的体会 陈光毅2037

江泽民与台湾“统联”访问团共话祖国统一 李大宏2040

知识分子要担负起历史使命2043

组织部门应肩负起知识分子工作的历史重任 支益民2044

谈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董承耕 林其屏2046

坚定鲜明的立场 充满诚意的呼唤——北京学者畅谈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的重要讲话2047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步骤 远洋2050

江泽民关于祖国和平统一讲话的新意所在 李家泉2052

正确处理扩大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 胡平2054

一个中国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钱伟长2055

亲莫过于骨肉 痛莫大于分离 蔡子民2057

统一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李奇生2058

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郭小东 关智生 石祖培2060

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来考虑 宋建勇2062

第八篇 干部队伍建设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2067

一、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2067

二、关于干部的素质2070

三、关于干部的培养2075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2086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人民日报》评论员2086

讲学习 讲政治 讲正气 育葵 宏之 雨汀2087

讲政治一定要身体力行 李伯勇2092

讲政治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张世继2093

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赵永熙2097

关于讲政治的思考 贺美英 张再兴2103

“讲政治”要解开几个思想“扣子” 秦德2105

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 贺 坚2106

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蔡宜乔2107

干部工作必须讲政治 齐德堂2109

组织部门一定要讲政治 刘揆楚2111

讲政治必须澄清几种错误认识 敖庆立2115

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纪念“七一”重要讲话 《党建研究》评论员2116

年轻领导干部更要讲政治 梁衡2118

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高中级国家公务员的培训 李贵鲜2120

从伦理学视角看“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郑祖泉2123

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伦理学意义 郑祖泉2128

民族地区干部更要注重讲政治 刘明祖2133

把讲政治落实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上 戈方大2137

一、关于党的建设的方针2143

第九篇 党的建设第一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2143

二、关于党的思想建设2154

三、关于党的组织建设2159

四、关于党的作风建设2167

五、关于反腐败斗争2170

第二章学习、研究文选2186

党的状况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 慈 彪2186

党的现行政策与党的最高理想 左 华2187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愚 声2189

紧紧围绕党的使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何竹康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作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的报告 柏秀云杜悦2191

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陆立祯2193

执行党的现行政策与坚持党的最高理想 俞思念2194

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彭执群2195

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天津市部分企业领导同志座谈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2197

加强党性修养 维护党的形象——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 陈荣坤2200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 迟浩田2201

谈学习——读江泽民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一文的一点体会 刘学斌2207

跨世纪热点问题专题研究第一篇 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改造第一章现代企业制度2213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2213

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2213

借鉴公司体制建立新的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制度2215

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建立新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2217

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2219

深化企业内部各项制度改革,建立新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2220

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2220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221

改善职工民主管理2221

实行破产制度,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2221

竞争的原则2222

市场的原则2222

效益的原则2222

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2222

资产评估的原则2222

科学管理的原则2222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223

国家参与方式2223

党团组织的地位2223

国家宏观调控问题2223

关于理顺产权关系问题2224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2224

分配原则的兑现问题2224

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2224

职工的地位问题2224

关于改革现有干部人事制度问题2227

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问题2227

关于解决企业债务负担沉重的问题2230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同思路223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2231

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223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2233

关于法人财产支配权、法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223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223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2237

现代企业的含义2238

企业组织形式的划分及其对管理的影响2238

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及其管理制度2238

第二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纲要2238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239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特征2240

现代经营观念的确立2240

面向消费者2241

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结合2241

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结合2241

经营战略与管理方法的结合2242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2242

销售管理制度2242

生产管理制度2244

科技开发管理制度2245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2245

财务管理制度2246

四、现代企业管理者2246

管理者的特征及其重要地位2246

管理者的层次2247

管理者的职能2247

管理者的技能2247

企业家的职业化2248

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环境保证2248

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2248

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248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248

国有企业产权的实质2250

国有企业的界定2250

一、国有企业产权的实质和特征2250

第三章国有企业产权改革2250

国有企业产权的特征2252

二、国有企业的现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出路2254

国有企业的现状2254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256

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2257

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内容和目标模式2260

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深刻矛盾2260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2263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2265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与诸项体制的配套改革2267

股份制使企业真正做到政企分开2269

一、推行股份制的重大意义2269

第四章企业股份制改组的意义和形式2269

股份制明确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2270

股份制解决了投资资金来源问题2270

股份制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2271

股份制促进了经济系统内资源的最优配置2271

股份制真正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2272

二、股份制的组织形式2273

股份公司的含义、地位和作用2273

股份有限公司制度2275

三、股份制改组的途径2279

第五章企业股份制改组的条件与程序2281

一、企业股份制改组的目的2281

股份制改组概述2281

股份制改组的目的2282

股份制改组中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2285

二、企业股份制改组的条件2287

公司法规定的条件2287

国家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2288

国家政策规定的条件2288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2289

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程序2290

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般程序2290

改组为境内上市公司的一般程序2291

改组为境外上市公司的一般程序2291

四、企业股份制改组程序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2292

提出股份制试点申请与批准2292

选聘中介机构与开好第一次协调会2295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2296

五、企业股份制改组方案2298

资产改组的设想2298

股票发行的设想2299

需要请示政府明确的问题2299

第三篇 下岗职工与社会保障制度第一章社会保障基础知识2469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特征2469

社会保障的概念2469

社会保障的特征2469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2470

设置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原则2470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应采取的模式2471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职责2471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模式2471

三、社会保障主体2472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利与义务2472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2472

企事业单位的权利与义务2472

四、社会保障基金2473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2473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使用2473

社会保障基金的功能2474

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474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474

疾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475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2475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2476

生育保险制度改革2476

第二章养老保险2478

一、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2478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2478

三、养老保险的主要资格条件2479

退休年龄条件的确定2479

退休工龄或缴纳保险费年限的确定2481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2482

养老基金筹集的范围2482

养老基金筹集的方式2482

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2482

养老保险基金的提取2482

我国员工退休养老金的给付2483

公积金式的养老金给付2483

基本养老金给付2483

与工资挂钩的补充养老金给付2483

五、养老保险的待遇给付2483

养老保险金的调整制度2484

特殊条件下养老金的计发2484

第三章医疗保险2485

一、医疗保险的意义2485

二、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2485

三、医疗保险的资格条件2485

四、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2486

五、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2486

医疗保险待遇给付的标准2487

待遇给付的项目2487

待遇给付的方式2487

六、医疗保险的待遇给付2487

七、医疗保险的管理2488

医疗保险机构的设置2488

医疗社会保障管理费用的提取2488

医疗保险机构管理人员的配备2488

定点医院和处方外配点的管理2488

医疗保险费用的管理2488

第四章工伤保险2489

一、工伤保险的原则和实施范围2489

工伤保险的作用2489

工伤保险的原则2489

工伤保险的范围2490

工伤保险待遇2491

二、工伤保险待遇及基金费率2491

工伤保险基金费率2494

三、劳动能力及评残鉴定标准2495

劳动能力鉴定的概念及作用2495

劳动能力鉴定的原则、要求与组织2496

评残鉴定的程序2497

评残鉴定的标准2498

评残标准的实施效果2498

四、工伤事故的调查与处理2499

工伤事故调查2499

工伤事故处理2499

工程技术措施2500

五、工伤的预防措施2500

教育措施2501

管理措施2502

六、我国工伤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2503

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2504

适当提高待遇标准2504

建立工伤保险基金2506

加强工伤的预防与康复工作2507

第五章生育保险2509

一、生育保险的特征2509

生育保险的特征2509

生育保险与疾病保险2509

四、生育保险费用的补偿方式2510

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2510

二、生育保险的范围2510

三、生育待遇的内容2510

生育保险费用的补偿方式2511

五、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2511

生育保险基金的概念2511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2512

生育保险费率的确定2512

生育保险费的列支和支付2512

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2512

六、计划生育系列保险2514

二、失业保险的性质2515

保障性2515

强制性2515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2515

第六章失业保险2515

非盈利性2516

普遍性2516

统一互补性2516

促进就业性2516

三、失业保险待遇及享受条件2516

失业保险待遇2516

失业津贴给付期2517

失业保险待遇事受条件2517

四、我国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2519

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的内容2520

建立专门机构2526

失业职工管理及服务2526

转业训练、生产自救和再就业指导2528

第四篇 资本运营与国有资产管理第一章资本运营一般2531

一、资本运营的内涵2531

二、资本运营的发展2534

三、资本运营的实质2537

四、资本运营的意义2539

第二章资本运营的条件2543

一、资本运营的宏观环境2543

二、建立和健全资本运营机制2548

三、建立与资本运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2552

四、资本运营与经营者激励机制2555

五、企业资本运营与可供运作的资本2558

第三章 中国企业资本运营展望2561

一、中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2561

二、企业资本运营在中国已初见成效2566

三、中国企业资本运营的若干问题2569

四、中国企业资本运营展望2573

第四章国有资产管理基础2577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和分类2579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特征和内容2579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2582

四、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和方式2584

第五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58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2588

二、政府的管理职能2592

三、中介机构的运作职能2594

四、企业的经营职能2597

五、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2599

1998《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方略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袁永松主笔,《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方略》编写组编 1998 北京:红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