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教程》
作者 | 辛敬良著 编者 |
---|---|
出版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0 |
出版时间 | 198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3103·22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2510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1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3
一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
二 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及其根本缺陷5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革命10
一 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10
二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结合的产物12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18
一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乎规律的客观过程2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24
二 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社会科学26
三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28
第一章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32
第一节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3
一 地理环境是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33
二 评“地理环境决定论”38
一 人口是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41
第二节 人口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1
二 评资产阶级的人口理论46
第三节 生产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52
一 人和社会是随着劳动的产生而产生的52
二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和发展56
第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59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两个不同方面59
一 生产力59
二 生产关系63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68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68
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73
三 人对生产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利用77
第三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历史形式80
一 原始公社社会80
二 奴隶社会82
三 封建社会84
四、资本主义社会87
五、社会主义社会94
第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04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105
一 经济基础105
二 上层建筑110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统一112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114
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114
二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121
第三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历史形式125
一 原始社会125
二 奴隶社会128
三 封建社会130
四 资本主义社会132
五 社会主义社会134
第一节 家庭141
一 个体家庭的起源141
第四章 家庭 氏族(部落) 部族 民族141
二 私有制社会的家庭146
三 妇女解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149
第二节 氏族和部落151
一 氏族151
二 部落155
第三节 部族和民族156
一 部族156
二 民族158
三 民族运动和民族观162
第五章 阶级170
第一节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170
一 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学者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170
二 阶级的起源174
三 阶级的实质177
四 对几种阶级起源理论的评述179
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82
一 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182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83
三 阶级分析方法188
第三节 阶级消灭190
一 阶级消灭的历史必然性190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191
第六章 国家197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97
一 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国家学说197
二 国家的起源201
三 国家的实质207
第二节 国体与政体211
一 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211
二 剥削阶级国家的国体和政体212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与国家消亡218
一 无产阶级国家的国体与政体218
二 国家的消亡220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222
第一节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形式222
第七章 社会革命222
二 暴力革命是阶级社会革命的一般形式225
第二节 社会革命的根据和条件229
一 社会革命的根据229
二 社会革命的条件230
第三节 社会革命的基本类型232
一 原始社会转变到奴隶社会的革命232
二 阶级社会的革命234
三 社会主义革命236
第四节 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和不断革命241
一 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241
二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革命244
第八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247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和一般特点247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47
二 阶级社会的社会意识250
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52
一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256
第二节 社会心理256
二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同经济和政治的关系259
第三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262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62
二 道德268
三 文艺277
四 宗教287
一 科学的一般特征295
第四节 科学295
二 科学发展依赖于生产和社会制度298
三 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301
第五节 社会精神文明303
一 社会精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303
二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07
第九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310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10
一 贬低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唯心史观的基本特征310
二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313
一 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318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318
二 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319
三 评价杰出人物的基本原则322
第三节 无产阶级领袖是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324
一 无产阶级领袖的特征324
二 维护无产阶级领袖的威信与反对个人迷信327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30
一 人是社会存在物333
第十章 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类解放333
第一节 人的社会本质333
二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36
三 人的异化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特殊表现338
四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345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348
一 人的自由和历史必然性348
二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52
三 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355
1985《历史唯物主义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辛敬良著 1985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78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78.01
-
- 历史唯物主义
- 195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6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历史唯物主义
- 195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历史唯物主义
- 195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历史唯物主义
-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78 辽宁第一师范学院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