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 | (苏)康士坦丁诺夫(Х.В.Константинов)等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77 |
出版时间 | 195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7493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二版序言7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科学9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9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中的一个最伟大的革命11
三 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客观性20
四 历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自由和必然性32
五 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性及其创造性36
六 资产阶级社会学的破产43
简短的结论53
第二章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54
一 地理环境54
二 人口增长62
三 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67
简短的结论79
第三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80
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80
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83
三 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法88
四 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法97
五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05
六 生产发展的动力110
七 从旧生产方式向新生产方式过渡的规律性121
简短的结论127
一 问题的意义128
第四章 社会的基础和上层建筑128
二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定义;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和更替的规律130
三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137
四 生活和家庭及其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142
五 文化及其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145
六 语言是社会生活现象150
简短的结论155
第五章 阶级和阶级斗争157
一 社会划分为阶级的原因。阶级的定义157
二 阶级斗争是对抗性社会的历史的动力166
三 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是劳动者和被压迫者的领袖和领导者170
四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174
五 阶级和政党179
六 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斗争的尖锐化186
七 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193
八、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203
简短的结论209
第六章 国家和法权210
一 国家和法权是经济基础上面的政治和法律上层建筑210
二 国家和法权的起源216
三 国家的职能220
四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223
五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的国家类型237
六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244
七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指导力量252
八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职能255
九 尽力加强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建设新社会和保卫新社会、抵御资本主义包围的工具266
简短的结论271
第七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272
一 社会革命的本质和原因272
二 革命的历史类型276
三 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283
四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92
五 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国家内胜利和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内胜利的道路的学说297
简短的结论309
一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311
第八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311
二 民族运动和民族殖民地问题321
三 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的历史意义330
四 世界分裂为两个体系和民族解放运动339
简短的结论345
第九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46
一 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唯心主义见解及此种见解之毫无根据346
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355
三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67
四 工人阶级领袖的作用374
简短的结论385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386
第十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态386
二 阶级社会中思想体系的阶级性397
三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406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在苏维埃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14
五 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422
六 社会主义意识的基本特征。苏联人的精神面貌426
七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态431
(一)政治思想和法权思想432
(二)道德443
(三)宗教460
(四)科学475
(五)哲学488
(六)艺术496
简短的结论51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512
一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513
二 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和苏维埃爱国主义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518
三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528
四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社会领导和指导的力量533
简短的结论549
第二十章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律性551
一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551
二 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557
三 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主义建设的主要工具570
简短的结论576
1955《历史唯物主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康士坦丁诺夫(Х.В.Константинов)等著;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80
-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78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78.01
-
- 历史唯物主义
- 195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6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历史唯物主义
- 195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历史唯物主义
-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78 辽宁第一师范学院
-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198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