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求取 ⇩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

第二节 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2

二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地位、作用与意义6

一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与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12

二 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与形而上学的几种表现形式23

第三节 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32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2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与特点36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39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与方法53

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53

二 掌握观察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54

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57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58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58

一 不同的哲学派别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58

二 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论证71

一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76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76

二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84

三 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88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91

二 空间和时间的含义91

二 空间、时间的客观性94

三 空间、时间的相对性95

四 空间、时间的无限性98

五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意义101

二 规律的客观性、稳定性和可知性102

第四节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102

一 规律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02

三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07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08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108

一 物质反映特性的发展过程108

二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113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116

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16

二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19

三 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122

第三节 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124

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125

二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28

第四节 意识论与人工智能131

一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131

二 人工智能的产生是机器进化的结果133

三 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与科学依据134

四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联系与区别135

五 人工智能对意识论的充实与深化137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40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141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概念141

二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149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153

一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153

二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57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体系161

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161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65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167

第一节 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67

一 矛盾的含义167

二 矛盾的客观性168

三 矛盾的普遍性170

第二节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172

一 矛盾的同一性172

二 矛盾的斗争性175

三 同一性与斗争性同时存在紧密结合177

四 同一的相对性与斗争的绝对性178

第三节 矛盾的群体性与矛盾群体的特殊性181

一 矛盾的群体性181

二 矛盾群体的特殊性188

第四节 矛盾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190

一 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190

二 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转化193

三 斗争的形式取决于矛盾的性质也受存在条件的制约194

第五节 矛盾学说与一般系统论195

一 一般系统论的形成内容与特点196

二 一般系统论对矛盾学说的充实与深化200

三 矛盾学说对一般系统论的指导作用202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206

第一节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206

一 质206

二 量210

三 度212

第二节 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215

一 量变和质变215

二 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216

三 质量互变的必然性与普遍性217

四 引起质变的两种量变形式与质变的两种形式221

五 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224

一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225

第三节 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226

二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充228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230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观230

一 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230

二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234

三 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241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243

一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244

二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螺旋式上升246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50

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250

二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殊性257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67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范畴概述268

一 范畴及其一般特点268

二 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273

三 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关系274

四 学习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践意义276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几对基本范畴278

一 现象和本质278

二 个别与一般287

三 形式与内容295

四 原因和结果304

五 必然性与偶然性314

六 可能性和现实324

七 绝对与相对333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34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48

一 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349

二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机械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350

三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353

第二节 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58

一 主客体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地位358

二 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具体内容361

一 关于实践概念367

第三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367

二 实践的内容和形式369

三 实践的性质和特点374

四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377

第四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384

一 从实践到认识,物质变精神384

二 从认识到实践,精神变物质396

三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不断发展401

第五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405

一 归纳和演绎406

二 分析和综合410

三 抽象和具体414

四 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417

第十章 真理424

第一节 客观真理424

一 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性424

二 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431

第二节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436

一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含义436

二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437

三 防止和克服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441

第三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45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445

二 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448

三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450

四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53

第四节 真理的发展规律456

一 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456

二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459

三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真理而斗争469

1989《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光武主编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辩证唯物主义(1958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
195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修订本)(1991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修订本)
1991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1980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1980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79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1979
辩证唯物主义的飞跃原理(1956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的飞跃原理
1956 北京:学习生活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995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99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996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1996 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91.09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1991.09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982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198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81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1981 北京:人民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961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961 北京:人民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辅导(1983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辅导
198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91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1991 北京:人民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1953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
195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1954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
1954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