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应用》求取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及其特点与功能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6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1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2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2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一些时代课题2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36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36

一、物质37

二、运动41

三、时间与空间43

第二节 意识48

一、意识的起源与本质48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54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57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60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60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66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7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70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70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73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观75

一、运动、变化、发展80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80

二、发展的过程论82

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84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6

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86

二、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87

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89

第四章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92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方法92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93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96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99

四、矛盾分析方法105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和适度原则108

一、质、量、度108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11

三、正确把握适度原则114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15

一、辩证的否定116

二、否定之否定119

三、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20

第五章实践认识真理123

第一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23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124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28

第二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过程131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31

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37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40

第三节 真理及思想路线146

一、真理及其属性146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49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152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55

第六章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159

第一节 思维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159

一、思维及其特点160

二、思维的类型和品质161

三、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165

第二节 思维方式168

一、思维方式及其特点168

二、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171

三、思维方式的变革180

第三节 思维方法185

一、控制方法186

二、信息方法190

三、比较方法192

四、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195

五、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197

第七章实践与人类社会209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产生与本质209

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成的基础210

二、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212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16

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16

二、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219

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及其基本结构222

一、社会有机体的起源及其要素的形成222

二、社会有机体及其基本结构226

第四节 历史主体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29

一、人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229

二、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234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238

第八章社会发展的动力238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39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44

三、生产力标准248

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54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58

一、科学技术革命的性质和特征258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263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66

四、科学技术革命与未来社会发展271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7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74

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77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80

第一节 社会意识284

第九章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284

一、社会意识的本质285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286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97

第二节 精神文明302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0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03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07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311

第十章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311

第一节 社会进步311

二、社会进步与文化315

三、社会进步与文明326

第二节 人类解放330

一、人类解放的内容330

二、人类解放的条件337

三、人类解放的途径342

1996《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应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凤德等主编 1996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1982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19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90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
199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87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87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党学基础(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党学基础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础(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
1984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1990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上(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上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下(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下
1987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
1990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原理(198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原理
198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