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工程手册 第5篇 自动控制理论 试用本》
作者 | 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85 |
出版时间 | 197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2097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编辑说明3
常用符号表3
概论3
第1章 线性连续反馈控制系统3
1 基本知识3
1.1 名词术语3
1.2 反馈的概念3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
目录3
1.4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部件4
1.5 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4
1.6 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4
2 拉氏(拉普拉斯)变换5
3.2 传递函数9
3 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9
3.1 微分方程9
3.3 频率特性10
3.4 脉冲过渡函数(脉冲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15
3.5 阶跃过渡函数(阶跃反应函数、阶跃响应函数)16
3.6 任意输入作用下的过渡函数17
4 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及其组合17
4.1 典型动态环节17
4.2 方框图21
4.3 串联的传递函数21
4.4 并联的传递函数22
4.5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22
4.6 方框图的计算22
5.3 稳定性准则(稳定性判据)23
5.2 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的物理原因23
5.1 定义23
5 稳定性23
5.4 稳定裕量26
6 静态误差(又称稳态误差)27
7 动态品质分析28
7.1 品质指标28
7.2 分析方法29
8 系统的校正33
8.1 串联校正33
8.2 并联校正(又称反馈校正)35
第2章 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36
1 概述36
2 用描述函数确定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自振荡40
2.1 描述函数的物理意义40
2.2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40
3 消除自持振荡的方法41
4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系统动态品质的方法42
第3章 统计学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理论基础1 随机过程及其统计学特性42
2 测量动态特性的统计学方法45
3 伪随机噪音46
第4章 线性采样控制理论简介48
1 概述48
2 信号的采样及其复现49
2.1 信号的采样过程49
2.2 信号的复原和实用保持线路50
3 线性采样系统的数学表达方法50
3.1 Z变换法50
3.2 Z的逆变换及差分方程52
4 采样系统的稳定性52
5 关于采样系统的动态特性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53
1.1 状态变量的选取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列写方法54
第5章 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54
1 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54
1.2 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56
1.3 连续时间状态方程的离散化57
2 可控性和可测性58
3 状态变量的应用概述59
3.1 最优控制问题59
3.2 最优状态估计(最优滤波问题)60
3.3 对象的辨识和参数估计问题61
第6章 逻辑控制中数的表示62
1 二进制数、八进制数62
2 各种进制数间的转换63
2.1 二进制数(或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63
2.2 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63
3 用二进编码表示的十进制数和八进制数64
3.1 二-十进制数64
2.3 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64
2.4 八进制数与二进制数间的转换64
3.2 二-八进制数65
4 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65
5 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法66
第7章 逻辑代数(布尔代数)66
1 逻辑代数中的变量及运算66
1.1 逻辑代数中的变量66
1.2 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运算67
1.3 其他逻辑运算67
2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68
3.4 最小项和最大项形式的性质70
3.3 最小项和最大项的表示法70
3.2 最大项形式70
3.1 最小项形式70
3 逻辑式的几种表示形式70
3.5 逻辑式的其他不同形式71
4 真值表71
5 真值图(卡诺图)72
5.1 真值图的画法72
5.2 用真值图表示逻辑式73
5.3 用真值图简化逻辑式73
6 多余组合——任选情况的处理74
7 逻辑式的简化75
7.1 公式简化法75
7.2 表格简化法75
2.1 “与非”组件的等效逻辑关系77
2 按给定电路列写逻辑式77
1 概述77
第8章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77
2.2 “或非”组件的等效逻辑关系78
2.3 按“与非”电路列写其逻辑式78
3 用“与非”组件实现逻辑式78
3.1 原变量和反变量的输入都可以提供的情况78
3.2 输入没有反变量提供的情况79
3.3 多输出的情况80
4 用“与或非”门实现逻辑式80
5 用有接点电器实现逻辑式81
6 用二极管矩阵实现逻辑式81
6.1 基本电路及原理83
6.2 矩阵电路的组成步骤83
7 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84
参考文献85
1979《电机工程手册 第5篇 自动控制理论 试用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197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机械工程手册 第55篇 自动控制基础理论 试用本
- 198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电气工程师手册 第5篇 自动控制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工程手册 第31篇 传动总论(试用本)
- 1980年01月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工程手册 第37篇 电力传动(试用本)
- 1980年03月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工程师手册 第13篇 自动控制 下
- 198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电机工程手册 第1卷 基础理论 第5篇 自动控制理论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工程手册 第55篇 自动控制基础理论
- 198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电机工程手册 第9卷 自动控制系统 第48篇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电机工程手册 第9卷 自动控制系统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电机工程手册 试用本 第35篇 电焊机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电机工程手册 试用本 第34篇 工业用电炉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电机工程手册 第9卷 自动控制系统 第49篇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工程手册 第31篇 传动总论 试用本
- 198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工程手册 第37篇 电力传动 试用本
- 198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