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要》
作者 | 刘伶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1 |
出版时间 | 198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243·2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9915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引言1
一 语言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一门科学1
二 语言学的方法与分类2
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语言学的指导思想3
四 语言学同其它科学的关系5
五 语言学的实践意义7
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5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15
第一章 语言的本质15
总论15
二 语言是思维工具21
第二节 语言是符号体系28
一 语言的符号性28
二 语言的体系性33
第三节 语言和言语42
一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43
二 语言的封闭性和言语的开放性44
一 语音的自然属性51
第一节 语音的属性51
上篇 结构论51
第二章 语音51
二 语音的社会属性58
第二节 语音的分类59
一 音素、记音符号、国际音标59
二 元音和辅音61
三 元音的分类61
四 辅音的分类65
第三节 音位69
一 什么是音位70
二 音位变体73
三 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76
四 音位的区别特征78
五 音位体系81
第四节 语音的结合83
一 音节83
二 复元音87
三 复辅音88
一 语流音变89
第五节 语音的变化89
二 语音的历史演变93
附录 国际音标(修改至1979年)102
第三章 语义105
第一节 语义及其主要类型105
一 语言意义106
二 言语意义107
一 词汇意义的性质108
第二节 词的词汇意义108
二 词的理性意义和感情色彩112
三 义素与义素分析113
第三节 语义的类聚117
一 语义场117
二 同义与反义120
三 单义与多义123
第四节 语义的组合125
一 词义的搭配125
二 句子的语义组合关系127
第五节 语义与语境129
一 语境对语义的作用129
二 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132
第六节 词义的历史演变135
一 词义演变的原因135
二 词义演变的途径137
三 词义演变的结果138
二 词汇的民族特点142
一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142
第一节 词汇的性质142
第四章 词汇142
第二节 词汇单位143
一 词144
二 固定词组153
第三节 词汇的组成154
一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155
二 通用词和专用词157
三 表情词和非表情词159
一 成语的运用161
第四节 词的运用与修辞161
二 同义词的选用162
三 反义词的运用163
四 同音词的运用163
第五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165
一 新词的产生165
二 旧词的消失167
三 词语替换168
一 什么是语法171
第一节 语法及其单位171
第五章 语法171
二 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定性172
三 语法的各单位174
第二节 语法的内容和形式177
一 语法意义177
二 什么是语法范畴178
三 语法范畴的类别179
四 语法方式188
一 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194
第三节 句法结构194
二 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202
三 句式转换210
四 下限结构与上限结构213
第四节 构词法216
一 构词的类型216
二 构词类型的比较219
三 构词法的性质220
一 语法变化的某些规则221
第五节 语法的历史演变221
二 语法演变中的某些现象224
第六章 文字230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与作用230
一 文字的性质230
二 文字的作用232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234
一 象形文字237
二 表意文字238
三 表音文字239
一 拉丁字母的被借用241
第三节 文字的借用与传播241
二 汉字的传播242
三 使用比较广泛的几种字母243
第四节 文字的创制与改革246
一 文字的创制246
二 文字的改革247
三 汉字的改革248
下篇 功能论257
第七章 语言与社会257
第一节 语言同社会的依存关系257
一 语言依赖于社会257
二 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259
三 语言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264
第二节 语言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变迁268
一 语言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变化268
二 “语言遗迹”所反映的古代经济生活269
三 词语演变所反映的文化变革270
一 语言的全民性和社会变体272
第三节 语言的社会变体272
二 语言社会变体的条件277
三 消除语言污染281
附录 世界语言的谱系287
第八章 语言与思维294
第一节 思维内容与语言表达294
一 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294
二 语言对思维的加工和改造295
一 语言是怎样表达抽象思维内容的298
第二节 语言与抽象思维298
二 抽象思维的严密性与语言表达的灵活性301
第三节 语言与形象思维305
一 形象的语言表达305
二 情感的语言表达312
第四节 语言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315
一 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提高316
二 语言知识的运用与思维能力的发展321
附录 内部语言328
后记330
1983《语言学概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伶主编 1983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语言学概论
- 1998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 语言学概论
- 1988.02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语言学概要 蒙文
- 1987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 语言学概论
- 1956 时代出版社
-
- 语言学概论
- 1999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 语言学概论
- 1985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 语言学概论
- 1992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 语言学概论
- 1992 北京:语文出版社
-
- 汉藏系语言概要
- 199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 语言学概论
- 1994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
- 语言和言语问题讨论集
- 1963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语言学概论
-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言语学概论
- 1931 商务印书馆
-
- 语言学史概要
- 1958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