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
作者 | 宋金寿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778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0002720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9607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绪论 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出发点1
一 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西北苏区的创建1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7
三 实施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10
第一编21
延安,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21
第一章 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实施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政策,推动抗日战争的发展21
一 力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2
二 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27
三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31
四 制定和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33
五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的方针和政策38
六 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45
七 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49
第二章 指挥敌后战场的抗战62
一 敌后战场的指挥中心63
二 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70
三 发展和建设抗日的人民武装76
四 制定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85
五 反“围攻”、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90
六 开展攻势作战,恢复和扩大解放区96
七 部署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00
第三章 制定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103
一 坚持已经取得的阵地,发展新阵地104
二 建设抗日根据地的纲领110
三 提出自力更生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114
四 制定抗日民主政权原则121
五 推广“精兵简政”政策126
六 指导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运动130
七 实施抗战的文化教育政策138
八 完善党对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体制144
第四章 培养、教育和输送干部上抗日的第一线150
一 制定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151
二 创办干部学校,造就抗战人才158
三 加强在职干部教育167
四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175
第五章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182
一、把党的组织推向全国182
二、建设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的理论和189
方针189
三、开展全党的整风运动196
四、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胜利前进208
第二编215
抗日民主的模范区215
第六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215
一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216
二 建设抗日民主政权223
三 边区的政权构成及其职能234
三 抗击日寇,保卫河防,保卫边区243
四 结束双重政权的局面,统一边区政令243
五 贯彻“三三制”政权原则250
六 实施“精兵简政”264
七 确立生产和教育为边区的两大中心任务279
第七章 建设抗日民主的模范政府284
一 边区政府的施政纲领285
二 坚持“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的原则292
三 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294
四 完善法制,实施法制297
五 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00
第八章 完善司法法制,加强司法工作305
一 边区司法机构的进一步完善306
二 司法法制的不断完善311
三 司法工作的不断改善和加强318
第九章 建立和发展抗日武装,保卫边区325
一 边区的抗日武装及其任务326
二 剿匪除奸,安定社会秩序335
四 “摩擦”与反“摩擦”的斗争347
五 八路军留守部队的生产运动353
六 走政治建军的道路360
第十章 动员老百姓,开展抗日的民众运动368
一 动员的组织与领导369
二 扶持抗日民众团体371
三 开展抗日的政治动员383
四 动员人力、物力,支援抗战389
五 动员民众,参军参战,防奸除奸396
六 开展拥军优抗运动398
七 赈济救灾,防灾备荒404
八 优待移民难民409
第十一章 贯彻中共中央的少数民族政策,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救国412
一 边区的少数民族概况413
二 边区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针415
三 边区的少数民族工作机构和少数民族工作417
四 边区是全国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427
第十二章 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繁荣市场434
一 边区的经济概况和特点435
二 发展边区经济和繁荣市场的方针438
三 建立和发展公营经济451
四 扶持合作社经济的发展465
五 保护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77
六 开发盐业,支持边区财政486
七 发行边币,稳定金融,支持财政,支援边区建设490
八 边区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确立498
第十三章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503
一 休养民力的政策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04
二 贯彻农业第一的方针,集中全力解决“救民私粮”507
三 发动和组织群众生产运动514
四 组织起来520
五 自己动手,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528
第十四章 保障地权,实施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政策541
一 边区的土地问题及其特点542
二 保护已进行过土地革命地区农民的土地所有权545
三 实施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的政策549
四 减租以后农村的新变化559
第十五章 繁荣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564
一 延安文化思想运动的发展565
二 革命文艺运动的兴起579
三 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592
四 文教大会和文化工作统一战线604
五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财两旺”612
第十六章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和科学技术620
一 边区教育的一般状况621
二 保育儿童626
三 国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628
四 社会教育的广泛发展638
五 干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647
六 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奖励自由研究,发展科学技术654
七 边区本地知识分子队伍的基本形成662
第十七章 中共边区组织与边区666
一 中共边区组织领导机构的沿革667
二 边区党的建设与发展671
三 中共边区组织对边区的领导685
第三编699
中国解放区的重心699
第十八章 中共中央与边区699
一 中共中央的直接实践区700
二 中共中央面向海内外的“窗口”709
三 处理国共两党关系的战略基点754
第十九章 边区与各敌后解放区757
一 首席解放区757
二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761
三 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模型766
结束语 通向全国解放的桥梁772
一 欢庆抗战胜利结束772
二 解放全中国的新起点774
编后778
1995《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宋金寿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 1995 北京:北京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988 北京:宇航出版社
-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一编 总论
- 1981年06月第1版
-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
- 1981年06月第1版
-
- 陕甘宁边区史 抗战时期 上
-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史 抗日战争时期 中、下篇
-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的生产故事
- 1947 光明书店
-
- 陕甘宁边区金融史
- 1992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的图书馆事业
- 1998 西安:西安出版社
-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稿
- 1988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 1990.10 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时期陇东民主政权建设
- 1990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 198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合作
-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