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
作者 | (美)阿斯克兰(Askeland,D.R.)著;刘海宽等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宇航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16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034131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6814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一章材料导引1
1-1 引言1
1-2材料的类别1
1-3结构-性能-工艺之间的关系4
1-4环境对材料行为的影响8
1-5强度-重量比9
第Ⅰ篇原子结构、原子排列和原子运动14
第二章原子结构14
2-1 引言14
2-2原子结构14
2-3原子的电子结构15
2-4周期表20
2-5原子键23
2-6结合能及原子间距27
3-2短程有序与长程有序32
3-1引言32
第三章原子排列32
3-3 晶胞33
3-4晶胞中的点、方向和晶面39
3-5同素异构转变47
3-6复杂晶体结构48
第四章原子排列中的缺陷58
4-1 引言58
4-2位错58
4-4施米德定律61
4-3位错的重要性61
4-5晶体结构的影响63
4-6滑移过程的控制66
4-7位错的相互作用66
4-8 点缺陷66
4-9 面缺陷69
5-4扩散机制76
5-3合金中的扩散76
5-2自扩散76
5-1 引言76
第五章材料中的原子运动76
5-5扩散激活能78
5-6扩散速率(菲克第一定律)78
5-7成分分布(菲克第二定律)83
5-8互扩散和柯肯德尔效应85
5-9扩散的类型87
5-10晶粒长大和扩散88
5-11扩散焊89
5-12烧结和粉末冶金90
5-13离子化合物中的扩散91
5-14聚合物中的扩散91
第Ⅱ篇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控制98
第六章力学试验和性能98
6-1 引言98
伸拉试验98
6-2应力-应变图98
6-4屈服强度101
6-3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101
6-5拉伸强度103
6-6真应力-真应变103
6-7脆性行为104
6-8弹性模量104
6-9 延性106
6-10温度的影响107
冲击试验107
6-11冲击试验的实质107
6-12温度对冲击试验的影响108
6-13缺口敏感性109
6-14冲击能与真应力-真应变的关系109
6-15冲击性能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09
疲劳试验110
6-16疲劳试验的实质110
6-17疲劳试验的结果110
6-18影响疲劳性能的因素111
6-19蠕变试验的实质112
蠕变试验112
6-20蠕变数据的应用114
硬度试验115
6-21硬度试验的实质115
第七章凝固和晶粒度强化124
7-1引言124
7-2成核124
7-3长大128
7-4凝固时间130
7-5冷却曲线132
7-6铸件(锭)组织133
7-7凝固缺陷134
7-8铸件组织的控制138
7-9凝固和金属的连接140
第八章凝固和固溶强化149
8-1 引言149
8-2相、固溶体、溶解度149
8-3金属具有无限固溶性所需的条件151
8-4固溶强化152
8-5同晶相图153
8-6强度和相图之间的关系157
8-7固溶合金的凝固158
8-8固溶合金的非平衡凝固159
8-9偏析161
8-10具有一定凝固范围的合金的可铸性163
8-11陶瓷和聚合物系统163
冷加工170
9-2与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170
第九章变形、应变硬化、退火170
9-1 引言170
9-3位错增殖171
9-4性能与冷作百分数的关系172
9-5金属冷加工后的微观组织174
9-6残余应力176
9-7冷加工的特性177
9-8 退火的三个阶级179
退火179
9-9 退火的控制181
9-10 退火织构182
9-11 用冷加工与退火相结合的方法对性能进行控制183
9-12 退火与高温性能的关系183
热加工184
9-13 热加工工艺的特性184
9-14 热加工变形工艺186
9-15 变形连接工艺186
9-16 超塑成型188
第十章凝固和弥散强化196
10-1 引言196
10-2 弥散强化的原理196
10-3 金属间化合物197
10-4 三相反应相图198
10-5 共晶相图200
10-6 共晶合金的强度206
10-7 共晶系的非平衡凝固209
10-8 包晶反应210
10-9 偏晶反应211
10-10三元相图212
第十一章相变及热处理引起的弥散强化225
11-1 引言225
11-2 固态反应的成核及长大225
11-3 超过溶解度极限引起的合金强化225
11-4 时效硬化或沉淀硬化229
11-5 时效温度及时间的影响231
11-6 时效硬化的必要条件232
11-7 在高温下使用的时效硬化合金233
11-8 在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234
11-9 共析反应235
11-10共析反应的控制239
11-11马氏体反应244
11-12马氏体回火247
12-2 铝合金253
12-1 引言253
第十二章有色合金253
第Ⅲ篇工程材料253
12-3 镁合金260
12-4 铍262
12-5 铜合金263
12-6 镍和钴270
12-7 锌合金272
12-8 钛合金273
12-9 锆278
12-10难熔金属278
第十三章铁基合金283
13-1 引言283
13-2 Fe-Fe3C平衡图的回顾283
13-3 钢的命名及其典型组织284
13-4 简单热处理286
13-5 等温热处理和弥散强化288
13-6 淬火和回火热处理291
13-8 合金元素对TTT和CCT图的影响295
13-7 钢中添加合金元素的目的295
13-9 淬透性曲线299
13-10工具钢302
13-11特种钢302
13-12表面处理303
13-13钢的可焊性305
13-14不锈钢307
13-15铸铁的凝固311
铸铁311
13-16铸铁的基体组织316
13-17铸铁的特征和生产317
第十四章陶瓷材料331
14-1 引言331
14-2 晶体陶瓷材料的短程有序331
14-3 晶体陶瓷材料的长程有序334
14-4 硅酸盐结构337
14-5 晶体陶瓷结构中的缺陷338
14-6 非晶陶瓷材料341
14-7 变形和失效344
14-8 陶瓷材料的相图346
14-9 陶瓷的加工352
14-10陶瓷的用途和性能358
第十五章聚合物366
15-1 引言366
15-2聚合物的分类366
15-3聚合物结构的表达方式367
15-4加聚机制中链的生成368
15-5由缩聚机制所形成的链374
15-6聚合度376
15-7热塑性聚合物的变形378
15-8温度对热塑性材料行为的影响380
15-9热塑性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控制383
15-10弹性体(橡胶)391
15-11热固性聚合物395
15-12聚合物的添加剂401
15-13聚合物的成型402
16-3弥散强化复合材料409
16-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409
第十六章复合材料409
16-1 引言409
16-4真正颗粒状复合材料411
16-5颗粒状复合材料的应用412
16-6纤维增强复合材料417
16-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418
16-8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性421
16-9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制造425
16-10纤维增强体系427
16-11层状复合材料429
16-12层状复合材料的实例及应用431
16-13层状复合材料的制造434
16-14木材434
16-15混凝土和沥青436
16-16夹层材料438
17-2欧姆定律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444
17-1引言444
第Ⅳ篇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能444
第十七章导电性444
17-3能带理论446
17-4碱金属的能带结构447
17-5其他金属的能带结构447
17-6控制金属电导率的因素451
17-7热偶455
17-8超导性456
17-9能隙——绝缘体和半导体458
17-10本征半导体459
17-11非本征半导体461
17-12半导体在电气器件中的应用465
17-13半导体器件的制造469
17-14离子材料的电导率470
18-3材料在电场中的极化475
18-2偶极子475
18-1引言475
第十八章介电性能和磁性能475
18-4介电性能和电容器478
18-5介电性能的控制481
18-6介电性能和电绝缘体484
18-7压电现象和电致伸缩现象484
18-8铁电效应486
18-10磁偶极子和磁矩488
18-9磁化与极化488
18-11磁化强度、磁导率和磁场强度489
18-12磁偶极子和磁场的相互作用491
18-13磁畴结构492
18-14磁化曲线的应用493
18-15温度效应496
18-16磁性材料497
18-17涡流损耗500
19-2连续辐射和特征辐射505
光学性能505
第十九章光学性能、热性能及弹性性能505
19-1引言505
19-3辐射现象实例508
19-4材料和光子的交互作用513
热性能519
19-5热容519
19-6热膨胀521
19-7热导率524
19-8弹性526
弹性性能526
19-9滞弹性和热弹性529
第Ⅴ篇材料劣化与失效的预防536
第二十章腐蚀与磨损536
20-1 引言536
20-2化学腐蚀536
20-3电化学原电池538
20-4电化学原电池中的电极电位540
20-5电化学原电池中的腐蚀电流543
20-6极化的来源549
20-7电化学腐蚀的类型550
20-8电化学腐蚀的预防553
20-9氧化和其他气体反应560
20-10辐照损伤563
20-11磨损和浸蚀563
21-1 引言571
21-2确定金属失效的断裂机制571
第二十一章失效——起源、检测和预防571
21-3非金属材料的断裂577
21-4金属失效的起源及预防578
21-5缺陷材料的检测581
21-6断裂力学592
附录A金属的部分物理性能598
附录B部分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600
部分奇数练习题的答案600
索引610
1988《材料科学与工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阿斯克兰(Askeland,D.R.)著;刘海宽等译 1988 北京:宇航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导论
-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工程材料科学
- 台湾开明书店
-
- 材料学与工程学院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
- 1995 台湾:晓园出版社
-
- 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详解 下
- 1995 台湾:晓园出版社
-
- 英汉材料科学与工程词汇
-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 1991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
- 1992 台湾:晓园出版社
-
- 农业产业化的知与行
- 1997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的审计工作
-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工程材料学
- 199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
- 198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列宁全集 第52卷 1921年11月-1923年3月
- 1988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材料与材料科学
-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 1997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