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手册》求取 ⇩

上篇 基础理论1

第一章 脏象学说1

一、脏腑的生理功能2

二、脏腑之间的关系4

第二章 经络学说7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8

二、十二经脉9

(一) 名称分类及循行部位(四肢部分)9

(二) 走向和交接规律9

(三) 表里关系10

(四) 流注次序10

(五) 循行路线与病候关系11

三、奇经八脉23

(一) 各脉名称、功能与病候举要23

(二) 循行路线24

四、经络的生理及其应用32

第三章 四诊33

一、望诊33

(一) 望神33

(二) 望舌34

二、闻诊35

(一) 闻声音35

(二) 闻呼吸36

(三) 闻体气36

(四) 闻口气36

三、问诊36

(一) 一般内容36

(二) 现在症状36

四、切诊39

(一) 二十八脉的脉象与主病40

(二) 常见兼脉与主病41

第四章 辨证43

一、八纲辨证43

(一) 阴阳辨证44

(二) 表里辨证45

(三) 寒热辨证45

(四) 虚实辨证46

二、病因辨证47

(一) 六淫辨证47

(二) 七情辨证49

三、脏腑辨证50

(一) 心与小肠50

(二) 肺与大肠52

(三) 脾与胃52

(四) 肝与胆53

(五) 肾与膀胱54

(六) 脏腑兼病55

四、气血津液辨证56

(一) 气病辨证56

(二) 血病辨证56

(三) 津液辨证57

五、六经辨证58

六、卫气营血辨证59

七、三焦辨证60

中篇 临床各科63

第一章 内科63

一、时行温病63

(一) 风温63

(二) 春温64

(三) 暑温66

(四) 湿温67

(五) 秋燥68

(六) 伏暑69

二、杂病70

(一) 感冒70

(二) 内伤发热71

(三) 咳嗽73

(四) 喘证74

(五) 哮证76

(六) 饮证77

(七) 肺痿79

(八) 肺痨80

(九) 肺痈81

(十) 胃脘痛82

(十一) 呃逆83

(十二) 噎膈84

(十三) 呕吐85

(十四) 泄泻86

(十五) 霍乱88

(十六) 痢疾89

(十七) 便秘90

(十八) 腹痛91

(十九) 胁痛93

(二十) 黄疸94

(二十一) 湿阻96

(二十二) 积聚97

(二十三) 奔豚气98

(二十四) 鼓胀99

(二十五) 水肿100

(二十六) 淋证101

(二十七) 癃闭103

(二十八) 消渴104

(二十九) 遗精105

(三十) 阳痿106

(三十一) 腰痛107

(三十二) 虚劳108

(三十三) 血证110

(三十四) 惊悸、怔忡113

(三十五) 胸痹114

(三十六) 头痛115

(三十七) 眩晕117

(三十八) 中风118

(三十九) 不寐120

(四十) 郁证121

(四十一) 癫狂123

(四十二) 痫证124

(四十三) 厥证125

(四十四) 痉证126

(四十五) 破伤风128

(四十六) 痿证128

(四十七) 痹证129

(四十八) 疟疾131

(四十九) 虫证132

(五十) 汗证133

(五十一) 痰证135

(五十二) 瘀证137

(五十三) 昏迷139

第二章 外科141

内治法简表141

外治法简表142

一、痈143

二、疔疮147

三、疖153

四、疽155

(一) 有头疽155

(二) 无头疽156

(三) 疽毒内陷157

五、?颐158

六、?注159

七、流痰160

八、瘰疬161

九、臁疮162

十、褥疮163

十一、阴疮163

十二、乳病164

十三、皮肤疾病167

十四、肛肠疾病177

(一) 痔177

(二) 肛裂179

(三)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80

(四) 肛痿181

(五) 脱肛181

(六) 直肠息肉182

(七) 肛管直肠癌183

附1.痔疮专科住院病史记录184

附2.肛漏专科住院病史记录186

附3.肛门检查法188

附4.痔疮疗法190

附5.肛裂扩创术205

附6.肛漏手术206

附7.肛管止血法209

附8.气囊袋止血法210

第三章 妇科212

一、月经病212

(一) 经行先期212

(二) 经行后期213

(三) 经行先后无定期214

(四) 月经过多215

(五) 月经过少216

(六) 崩漏216

(七) 经闭217

(八) 痛经218

(九) 经行吐衄219

(十) 经行发热220

(十一) 经行便血221

(十二) 月经前后诸证221

(十三) 绝经前后诸证222

二、带下病223

三、妊娠病225

(一) 妊娠恶阻225

(二) 流产证治226

(三) 妊娠心烦228

(四) 妊娠肿胀230

(五) 子痫231

(六) 妊娠其他症233

四、产后病236

(一) 产后出血237

(二) 产后血晕238

(三) 产后发热238

(四) 产后恶露不绝239

(五) 产后痉病240

(六) 产后腹痛241

(七) 产后排尿异常242

(八) 产后大便难242

(九) 产后自汗、盗汗243

(十) 产后惊悸、忧惚、心烦243

(十一) 产后蓐劳244

(十二) 产后诸痛245

(十三) 产后缺乳246

(十四) 乳汁自出246

五、妇科杂病247

(一) 不孕症247

(二) 脏躁248

(三) 其他症249

第四章 儿科251

一、五脏辨证251

二、各论252

(一) 初生儿疾病252

1.不乳252

2.大便不通253

3.小便不通254

4.胎黄255

5.脐风255

6.脐部疾患256

7.赤游丹257

8.鹅口疮257

9.滞颐258

10.硬肿症258

11.舌部疾患259

(二) 时行疾病259

1.感冒260

2.肺炎喘嗽261

3.顿咳262

4.麻诊263

5.风疹265

【附】奶麻265

6.烂喉痧265

【附】四种发疹疾病鉴别表266

7.水痘267

8.小儿夏季热268

9.小儿暑温268

10.小儿麻痹症270

11.疫毒痢271

12.痄腮271

(三) 小儿杂病272

1.惊风272

2.积滞274

3.疳证275

4.小儿腹痛276

5.泄泻277

6.呕吐278

7.遗尿279

8.解颅、囟陷、囟填280

9.鸡胸、龟背281

10.五迟、五软281

11.痫证282

第五章 针灸科284

一、腧穴284

(一) 腧穴的定位284

(二) 腧穴的作用286

(三) 腧穴各论286

1.十四经常用腧穴286

2.常用奇穴300

3.耳穴302

三、治疗306

(一) 取穴原则306

(二) 取法原则306

(三) 治疗各论307

1.内科病证307

2.妇、儿科病证313

3.外科、五官科病证315

【附】针刺麻醉317

第六章 眼科319

一、五轮辨证319

二、常用治法321

(一) 内治法321

(二) 外治法322

三、各论322

(一) 胞睑疾病322

(二) 两眦疾病325

(三) 白睛疾病326

(四) 黑睛疾病329

(五) 瞳神疾病332

第七章 耳、鼻、喉、口腔科338

一、耳科338

(一) 异物入耳338

(二) 耵耳339

(三) 耳疖、耳疮339

(四) 旋耳疮340

(五) 脓耳341

(六) 脓耳变症342

(七) 眩晕343

(八) 耳胀、耳闭344

(九) 耳鸣、耳聋345

二、鼻科340

(一) 鼻疳346

(二) 鼻疔346

(三) 鼻窒347

(四) 鼻藁348

(五) 鼻鼽348

(六) 鼻渊349

(七) 鼻衄349

(八) 鼻痔350

(九) 酒渣鼻351

三、喉科351

(一) 喉痹351

(二) 喉痈352

(三) 乳蛾353

(四) 喉风354

(五) 疫喉355

(六) 喉癣357

(七) 飞扬喉与悬旗风358

(八) 喉息肉358

(九) 喉瘤359

(十) 骨鲠360

(十一) 咽疮360

(十二) 喉疔362

(十三) 喉菌362

(十四) 失荣363

四、口腔科363

(一) 牙痛363

(二) 龋齿364

(三) 牙痈365

(四) 牙?痛365

(五) 牙宜365

(六) 口疮366

(七) 口糜366

(八) 鹅口疮367

(九) 唇风367

(十) 唇疔368

下篇 临床常用药物与方剂369

第一章 临床常用药物369

一、解表药369

(一) 发散风寒药369

(二) 发散风热药370

二、清热药372

(一) 清热泻火药372

1.清气分热药372

2.清热燥湿药373

(二) 清热凉血药374

(三) 清虚热药374

(四) 清热解毒药375

1.主要用干温热病的药375

2.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375

3.主要用于泻痢的药377

4.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377

(五) 清热明目药378

三、抗疟药379

四、化痰、止咳、平喘药379

(一) 温化寒痰药379

(二) 清化热痰药380

(三) 止咳平喘药382

五、芳香化湿药383

六、消食药384

七、行气药384

八、泻下药386

(一) 攻下药386

(二) 润下药386

(三) 峻下逐水药387

九、驱虫药387

十、开窍药388

十一、温里药389

十二、平肝药390

(一) 平肝息风药390

(二) 平肝潜阳药391

十三、安神药392

十四、利水渗湿药393

(一) 利水消肿药393

(二) 利尿通淋药394

(三) 利湿退黄药395

十五、祛风湿药395

(一) 祛风湿止痹痛药395

(二) 舒筋活络药396

(三) 祛风湿强筋骨药397

十六、止血药398

(一) 收敛止血药398

(二) 凉血止血药399

(三) 活血止血药400

(四) 温经止血药401

十七、活血祛瘀药401

十八、抗癌药403

十九、麻醉、止痛药406

二十、补益药407

(一) 补气药407

(二) 补阳药408

(三) 补血药410

(四) 养阴药411

二十一、收涩药412

(一) 止汗药412

(二) 止泻药412

(三) 涩精、缩尿、止带药413

二十二、外用药414

用药配伍禁忌415

妊娠用药禁忌416

中药炮制416

旧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换算表418

第二章 临床常用方剂419

一、解表剂419

(一) 辛温解表419

(二) 辛凉解表420

(三) 扶正解表421

二、泻下剂421

(一) 寒下421

(二) 温下422

(三) 润下422

(四) 逐水423

(五) 攻补兼施423

三、和解剂424

(一) 和解少阳424

(二) 调和肝脾424

(三) 调和肠胃425

【附】 治疟方425

四、清热剂425

(一) 清气分热425

(二) 清营凉血426

(三) 清热解毒426

(四) 清脏腑热427

(五) 清热祛暑428

(六) 清虚热428

五、温里剂429

(一) 温中祛寒429

(二) 回阳救逆429

(三) 温经散寒430

六、补益剂430

(一) 补气430

(二) 补血431

(三) 气血双补431

(四) 补阴432

(五) 补阳433

七、固涩剂433

(一) 固表止汗433

(二) 涩精止遗433

(三) 涩肠固脱434

(四) 固崩止带434

八、安神剂434

(一) 重镇安神434

(二) 滋养安神435

九、开窍剂435

(一) 凉开435

(二) 温开436

十、理气剂436

(一) 行气436

(二) 降气437

十一、理血剂437

(一) 活血祛瘀437

(二) 止血439

十二、消导剂439

十三、祛湿剂440

(一) 芳香化湿440

(二) 清热祛湿440

(三) 利水渗湿441

(四) 温化水湿441

(五) 祛风湿442

十四、祛痰剂442

(一) 燥湿化痰442

(二) 清热化痰443

(三) 润燥化痰443

(四) 湿化寒痰444

(五) 治风化痰444

十五、治风剂444

(一) 疏散外风444

(二) 平熄内风445

十六、治燥剂445

(一) 轻宣外燥445

(二) 滋润内燥446

十七、驱虫剂446

十八、涌吐剂447

附1.常用中成药备用表448

附2.人体检验正常值460

附3.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试行)473

方剂索引477

备用方剂索引482

1986《中医师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思澍,舒盟达等编 1986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实习医师手册(1987 PDF版)
中医实习医师手册
198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科医师手册( PDF版)
内科医师手册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妇产科医师手册(1964 PDF版)
妇产科医师手册
196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医师案头用药手册(1999 PDF版)
医师案头用药手册
1999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全科医师手册(1999 PDF版)
全科医师手册
1999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投资学(1996 PDF版)
投资学
199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最新临床医师手册(1996 PDF版)
最新临床医师手册
199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妇产科医师手册(1976 PDF版)
妇产科医师手册
197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实习医师手册(1985 PDF版)
实习医师手册
198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师手册(1951 PDF版)
医师手册
1951 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
临床骨科医师手册(1994 PDF版)
临床骨科医师手册
1994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外科实习医师手册(1998 PDF版)
外科实习医师手册
1998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医师处方手册(1998 PDF版)
医师处方手册
1998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临床医师手册(1996 PDF版)
临床医师手册
1996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临床实习医师手册(1985 PDF版)
临床实习医师手册
198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