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 增订本》
作者 | 王月云;陈是莹;童武夫著 编者 |
---|---|
出版 | 艺轩图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6 |
出版时间 | 198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3651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言1
一、目录1
二、本书资料来源(Reference)6
三、实验室常识及安全法则(Laboratory rules)7
第一部分:仪器操作1
一、玻璃器皿的洗滌与乾燥1
二、精密天秤的使用(以Sauter为例)1
三、一般电动天秤的使用〔以Microwa Swiss (7720)为例〕3
四、沉淀的分离及离心机的使用5
五、酸硷度计之使用及保养(以ToKyo ToA PH meter HM-7A Model为例)7
六、光度计之使用(一)(以Bausch & Lomb spectronic 20为例)12
七、光度计的使用(二)(以Turner 330及340为例)17
第二部分:植物细胞之基本物理化学性质19
一、植物细胞酸硷度的测定19
二、植物细胞内缓冲系统的测定21
三、细胞内原生质的化学组成25
四、膠体的聚析作用29
五、差异透膜的制备31
六、分子大小与分子构造影响通透性35
七、环境因子对差异透膜通透率的影响37
第三部分:渗透量之测定40
一、利用原生质分离法测量渗透势40
二、利用重量比较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42
三、利用滴降法测量植物组织水势45
四、利用冰点下降法测量渗透势47
第四部分:蒸散作用50
一、土壤含水量50
二、根压及木质部溢出作用52
三、水份的传导54
四、蒸散植物张力的测量56
五、如何观察植物的气孔58
六、气孔开放与保卫细胞钾离子的堆积62
七、气孔的大小及分布64
八、蒸散作用的各种测量法66
第五部分:矿物营养69
一、植物体灰分中大量元素之检验69
二、植物营养与矿物塩缺乏之症状73
三、离子的毒害和拮抗作用78
第六部分:酵素79
一、酵素的种类79
二、Catalase活性及影响其活性因子的测定82
三、酵素反应最佳条件之选定85
第七部分:光合作用88
一、植物色素之抽取与化学分析88
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与定量测量93
三、用薄层色层分析法分离光合色素96
四、希尔反应的测定99
五、估量C3与C4植物二氧化碳的补偿点103
六、核酮糖双磷羧化酶的测定(RuDP Carboxylase)107
七、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10
八、检定光合作用的产物及其条件116
九、醣类的一般检验118
十、植物组织内醣的总含量123
十一、磷酸化酶对淀粉之合成及其性质125
第八部分:呼吸作用130
一、酵母菌的酒精发酵130
二、呼吸酵素的一般检验132
三、呼吸酵素的定量测定:A.琥珀酸去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135
B.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137
四、呼吸商数的测定139
五、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c)中的?枸橡酸酶(isocitrate lyase)之测量141
六、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中的苹果酸合成酶(malate synthetase)之测量144
第九部分:含氮物质的代谢作用147
一、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147
二、硝酸塩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的测定150
三、根瘤菌的固氮作用153
四、氨基酸的薄层色层分析156
五、植物蛋白质之抽取及测定159
六、尿素分解酶(Urease)之测定161
第十部分:植物养分的吸收及输送163
一、氯离子(Cl-)的累积作用163
二、靱皮部运输的模式实验——孟赫(Munch)质流说(Mass flow theory)165
第十一部分:植物生长调节素167
一、吲哚乙酸对王米芽鞘的伸长作用167
二、吲哚乙酸的呈色定量分析169
三、吲哚乙酸与发根作用171
四、侧芽抑制和顶端优势作用173
五、吲哚乙酸氧化酶及过氧化酶的活性测定175
六、徒长素(GA)与植物生长178
七、徒长素对种子发芽时还原糖产生的影响180
八、徒长素诱导淀粉酶(α—Amylase)的产生184
九、徒长素对植物叶之扩长及叶绿素之保持的关系187
十、细胞分裂素(Kinetin)之生物测定(Bioassay)190
十一、离素(Abscisic Acid)对种子发芽的影响192
十二、选择性杀草剂2.4—D之杀草作用193
第十二部份:植物分化195
一、组织培养(一)愈合组织的形成195
二、组织培养(二)愈合组织的再分化198
三、菸草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培养200
第十三部分:光形态发育203
一、光质对蕃茄着色的影响203
二、植物色原对维他命丙(Vitamic C)的促进作用206
三、植物色原对花青素之促进208
四、光对植物幼苗乙种花青素合成的促进作用209
五、光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210
六、屈地性(Geotropism)与屈光性(Phototropism)214
第十四部分:光周期217
一、诱导光周期217
第十五部分:种子生理219
一、种子休眠与打破种子休眠219
二、马铃薯芽眼的休眠作用221
三、种子萌芽时貯藏物质之转变223
四、种子活力的检定及其应用225
第十六部分:植物与环境228
一、塩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28
二、植物处逆境时脯胺酸(Proline)的累积230
附录一:高等植物生理学实验目录231
一、植物体内物质的化学分析232
二、蛋白质定量方法234
三、氮总含量的估计237
四、蛋白质的不连续胶体电泳法239
五、糖的测定242
六、由植物组织抽取并纯化核糖核酸244
七、利用MAK Column分离DNA&RNA并作分析246
八、核苷酸的圆柱色层分析248
九、蛋白质的分子筛选作用250
十、薄层色层分析分离光合色素254
十一:SDS—胶体电泳256
附录二:百分透光率(T%)—吸光度(log I 0/I)换算表260
附录三:体积克分子量溶液在20℃时渗透势262
附录四:缓冲溶液之配置263
附录五:种子之消毒与发芽266
附录六:蛭石—无土介质及土壤改良材料267
附录七:溶液之稀释法269
附录八:各种化学元素周期表270
附录九:实验室常用酸硷度的资料271
附录十:重要指示剂的颜色变化,PH范围及使用浓度272
附录十一:接目测微器之使用方法273
附录十二:一般常用度、量、衡换算常数表274
附录十三:蛋白溶液作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分割对照表275
附录十四:生理生化上常用于标识实验的同位素276
附录十五:69年教育部定“植物生理课程纲要”277
附录十六:69年教育部定“植物生理学实验纲要”一学年282
附录十七:69年教育部定“植物生理学实验纲要”半学年285
1987《植物生理学实验 增订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月云;陈是莹;童武夫著 1987 艺轩图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植物生理学实验
- 19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 (上卷) 增订改版 (日文)
- 昭和18年04月第1版
-
- 植物生理学 (下卷) 增订改版 (日文)
- 昭和18年04月第1版
-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上
- 1979
-
-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 1989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1987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
- 1988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198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实验法
- 1982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双边带电力线载波通信
- 1985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植物生态学实验
-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室内实验法
-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 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