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县教育志 1905-1985》求取 ⇩

第一编概述10

第二编封建传统教育10

第一章学宫10

第一节 建筑概貌10

附:学宫建筑图10

第二节 教学概况11

第三节 经费来源12

第二章书院12

第一节 设置处所12

第二节 组织特点13

第三节 教学特色13

第四节 经费来源14

第三章 考棚14

第四章 义学15

第五章 社学15

第六章私塾16

第一节设置类型16

一、家塾16

二、门馆16

三、私塾16

四、族塾17

第二节 教学概况17

第三节 改革简况17

附录:科举取士18

一、科举考试程序18

二、科举考试方法19

三、历代科第数额20

第三编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23

第一章教育行政23

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设置23

附一、民国时期枣阳县历任教育行政负责人一览表24

附二、民国30—33年“政教合一”时期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一览表25

附三、民国17年10月湖北省领县、区、校教育行政之任职资格与委任权限26

第二节 教育宗旨与实施26

第三节 学制变革27

附:民国30年“现行学制”系统图29

第四节教职员的任用与待遇29

一、任用制度30

二、生活待遇31

第五节教育经费31

一、经费来源31

二、经费管理33

三、经费用项33

附一、民国22年教育经费支出概况表34

附二、民国33年教育经费支出概况表34

第二章 幼儿教育35

第三章小学教育35

第一节 发展概况35

附一、清宣统二年有案可稽的10所学堂一览表37

附二、清末、民国时期公、私立小学有变动年份的概况表39

第二节公立小学40

一、设置与变迁40

1、县立小学40

附:民国24年县立小学一览表41

2、县下公立小学41

附一、民国24年区、镇立小学概况表42

附二、民国36年中心、国民小学分布图44

附三、民国36年乡(镇)、保国民学校统计表45

附四:民国36年各乡(镇)设立的中心小学45

二、管理简况46

附:民国22年第四区(吴店)区立小学校各项规则47

三、教学简况49

1、课程设置49

附一、清末、民国时期小学课程设置表49

附二、清末、民国时期小学科目变动录51

2、教授方法51

附录 兴亚小学52

第三节私立小学52

一、兴衰概况52

附:民国24年私立小学一览表54

二、办学特点56

附录 竞智小学56

第四节 短期小学57

附:民国25年短期小学一览表58

第五节 教会小学58

第四章中学教育60

第一节 发展概况60

附:1938—1947年公、私立中学概况表60

第二节 教会中学61

第三节 私立中学61

第四节县立中学63

一、行政与训育64

附:县中“精神训练”实施要点65

二、课程与学科训练65

附:民国33年县中“学科训练”实施要旨65

三、教员与学生、学风66

第五章师范教育67

附一、民国33年简师教学科目时数表69

附二、简易师范学校(班)学生人数一览表70

第六章职业教育70

第一节 初等职业学校71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71

第七章特种教育73

第一节 特种教育的实施机关73

第二节 特种教育的任务、课程74

第三节 特种教育的经费来源75

第八章社会教育76

第一节 沿革与概况76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76

第三节 民众学校77

第四节 国民学校民教部(班)77

第九章学潮78

第一节 军阀执政时期的枣阳学潮78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枣阳学潮80

第四编新民主主义教育83

第一章“五四”新文化运动波及枣阳阶段83

附一、中共“二大”提出的教育纲领84

附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关于教育运动的决议案》84

第二章共产党在枣阳发展党组织阶段84

第一节农民教育86

一、农民夜校86

二、平民学校87

三、“四民”俱乐部87

第二节干部教育88

一、学友联合会88

二、农运训练班88

第三章武装建立枣阳苏区阶段89

第一节 苏区的教育方针89

第二节 苏区的教育行政组织90

第三节苏区的列宁小学90

一、发展概况90

附一、列宁小学分布图90

附二、枣阳苏区列宁小学一览表91

二、教育概况92

三、学校设施92

第四节苏区群团的学习活动93

一、少先队的学习活动93

二、赤卫队的学习活动93

三、贫农团的学习活动94

四、劳动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学习活动94

五、苏维埃教育研究会的学习活动94

第五节 苏区民众的识字运动95

附:三区(琚湾)八乡(汤冲)剪子沟民校《开学布告》95

第六节 苏区的教育经费96

第四章地下党在枣阳开展抗日教育运动阶段96

第一节地下党接办改造的学校教育97

一、熊集小学97

二、耿集小学及其分校98

三、鹿头小学及其附设农中班98

第二节 地下党组织开办的干部教育98

第三节地下党运筹开展的社会教育99

一、抗敌后援会99

二、青年读书会100

三、妇女识字班100

四、战教工作团101

第五章枣阳成为解放区阶段101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与任务102

第二节 教师的起用与培训103

附:解放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小学教师数额统计表104

第三节学校教育的恢复与改革105

一、小学教育105

1、恢复概况105

附:解放初期第一批恢复的小学一览表106

2、改革概况107

二、中学教育109

第四节社会教育的兴办与发展109

一、儿童团教育109

二、农民协会教育110

三、职工教育110

第五节教育经费的筹集与用项111

一、清理原有公学校产和教育基金,解决恢复学校教育所需经费之急需111

二、拟造教育经费预算,纳入地粮征收之内,随粮代征。111

附:枣阳县人民政府通知112

第五编社会主义教育113

第一章组织机构113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113

附一、1949—1985年县历任教育行政负责人一览表115

附二、1985年教育局股(室)负责人一览表117

附三、1985年区(镇)教育组负责人一览表119

第二节 教育系统的党组织122

附:教育行政机关党组织名称、成员一览表124

第三节教育界的群团组织126

一、教育工会126

二、共青团组织127

三、少先队组织128

第二章教师129

第一节教师队伍的发展变化129

一、中学教师队伍的发展与调整129

二、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与整顿130

附一、1949—1985年教育部门所属教职工数及中、小学专任教师人平负担学生一览表131

附四、1985年12月教育系统人才及干部学历统计表135

第二节知识分子政策在教师队伍中的贯彻135

一、“团结、教育、改造”旧知识分子阶段135

二、受“左”的思想影响阶段137

三、执行“极左”路线阶段137

四、正纠“左”的错误,尊重、依靠知识分子阶段137

1、推翻“两个估计”137

2、平反冤假错案138

3、扩大落实中级知识分子政策范围138

4、起用优秀中青年教师138

第三节人民教师的地位、待遇与福利138

一、政治荣誉与社会地位138

附、县教育界出席省、市人代会代表一览表139

附、1984年12月枣阳教育界出席襄樊市党代会代表一览表141

附、1960—1985年受省以上表彰的先进工作者一览表141

二、工资待遇与生活福利145

附:1981年普调后中、小学教师工资级别一览表(一)、(二)147

三、人民教师的福利待遇149

第四节在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149

一、鼓励教师自学149

二、组织教师互学150

三、寒暑假讲习150

四、短期脱产培训151

五、函授培训151

六、电大不脱产培训151

第五节 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与职责152

附:1982年枣阳县教师工作职责153

第三章幼儿教育153

第一节 沿革与发展概况153

附一、1957—1985年幼儿教育一览表155

附二、1985年县直部门和厂矿企业幼儿园一览表156

附三、1983年统计幼儿园园长、教养员学历表157

第二节 保育科目及活动158

附一、1985年县直机关幼儿园作息时间表158

附二、幼儿教育工作目标158

第三节 学制、编制及经费159

附录 县直机关幼儿园160

第四章小学教育161

第一节普及小学教育的基础与进程161

一、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61

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62

三、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62

四、调整国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期间163

五、“十年浩劫”期间163

六、粉碎“四人帮”以后新的历史时期164

附:1949—1985年小学概况表165

第二节全日制小学167

一、类型沿革167

1、重点小学167

附:1985年重点小学一览表169

2、中心小学171

附:1985年乡中心小学一览表172

3、农村(街道)小学178

附:1985年农村(街道)小学一览表180

4、厂(场)办小学222

附:1985年厂(场)办小学一览表222

5、个人办的小学223

二、学制、课程与教材224

附:部颁各个时期的教学计划226

三、行政管理233

附:小学校历233

第三节耕读小学235

附:1964年耕读小学概况表236

第四节农村小学管理体制改革237

一、改革的原由与过程237

二、改革的内容与方法238

三、改革的初步成效239

第五章中学教育241

第一节普通中学241

一、发展与调整概况241

附一、1949—1985年普通中学概况表244

附二、1949—1985年普通初中概况表246

附三、1956—1985年普通高中概况表249

二、重点、一般和厂办中学251

1、重点中学251

附一、1985年重点初中一览表252

附二、1985年重点高中一览表254

2、一般中学255

附一、1985年一般高中概况表256

附二、1985年一般初中概况表257

3、厂办中学263

三、学制与课程、教材263

1、学制263

2、课程设置263

附一、1981年4月部颁《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265

附二、中学校历266

3、教材演变266

4、各门课程的具体要求267

附:课时比较表269

四、学校的编制与管理271

1、行政编制271

附记:“文革”期间学校行政组织形式271

2、教职工编制271

3、教学组织272

4、教师管理272

5、学生的学籍管理272

第二节农(职)业中学275

一、1958—1960年兴办的农(职)业中学275

1、兴办概况275

附:1959年12月全县农(职)业中学统计表276

2、办学特点277

附:1958—1960年农中课程表278

二、1961—1966年改办与兴办的耕(工)读中学278

附:1965年10月全县耕读中学概况统计表280

三、1980年后由普通中学改革的农(职)业中学283

1、改革的进展概况283

附:1985年农(职)业中学一览表284

2、改革后的教学简况285

附记:普通中学举办的专业短训班与概况表286

第六章师范教育288

第一节附设师范班与单设师范学校288

一、附设师范班288

二、单设师范学校288

附一、枣阳师范教育1952年至1985年概况表292

附二、枣阳师范学校历任负责人一览表294

第二节 教师进修班与进修学校295

附:教师进修班、培训班概况表295

第三节 师范函授教育与函授站297

第七章成人教育299

第一节 农民教育269

附记:1975年—1976年“五七”大学开办情况及其统计表303

第二节职工教育304

一、职工夜校305

二、职业学校306

1、农机学校306

2、卫生学校307

3、粮食学校308

4、商业学校308

5、供销学校308

附:1985年各部门办职工业余学校一览表309

附记:1974年至1977年“七二一”大学开办情况及统计表310

第三节干部教育310

第四节 电视大学312

第八章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312

第一节贯彻实施概况312

一、向工农开门,以学为主阶段312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阶段313

三、违背教学规律,“以干代学”阶段314

四、以学为主,德、智、体全面发展阶段315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316

一、十七年的思想政治教育316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319

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320

附一、教育部先后四次颁发的《小学生守则》322

附二、教育部先后四次颁布的《中学生守则》324

附三、1980年中学生“三好”条件326

第三节教学改革327

一、建国初期至1957年327

二、1958年至1966年328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330

四、新的历史时期330

1、恢复和发展教研体系330

2、加强和改进“双基”教学330

附:枣阳县教育局〔1982〕73号文件《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331

3、加强教学常规建设331

4、发展电化教学332

5、开辟第二课堂332

附:县实验小学第二课堂所体现的“五大特性”333

第四节体育与卫生334

一、体育334

1、体育课336

附:1981年涌现的地(市)级以上优秀体育教师名单337

2、课外体育活动338

3、达标锻炼338

4、业余体校339

5、体育场地339

6、运动竞赛339

附一、建国以来举办的中、小学师生参加的各项体育竞赛一览表340

附二:枣阳体育教师和学生代表队参加地(市)以上体育竞赛或选拔赛一览表343

附三、枣阳县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经市评定的二级裁判一览表347

二、卫生348

1、卫生保健机制348

2、卫生保健活动348

3、健康检查状况350

附:1980年对5所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情况的调查报告351

第九章勤工俭学351

第一节 “大跃进”年代的勤工俭学351

附一、1958年全县中、初等学校校办工厂统计表353

附二、1959年全县中、初等学校校办农场统计表353

第二节 走“五七”道路时的勤工俭学354

附:1976年校办工厂、农(林)场综合表355

第三节新时期的勤工俭学356

一、发展概况356

二、基本特点357

1、因地制宜上项目357

附:1985年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项目统计表358

2、专班生产求效益360

附:1985年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收益分配一览表351

3、服务教学育人才362

三、主要厂家362

1、枣阳县勤工俭学服务公司石膏制品厂362

2、枣阳县勤工俭学服务公司校具厂363

3、枣阳县勤工俭学服务公司砖瓦厂363

4、枣阳县勤工俭学服务公司建筑队393

5、枣阳县第一中学印刷厂364

6、城关镇西关中学电子仪器厂364

7、城关镇教育组教育招待所365

第十章教育经费366

第一节经费来源、收支与管理366

一、预算内经费366

附一、1952—1985年预算内经费及其所占比例一览表368

附二、1980—1985年预算内经费支出及所占比例一览表370

二、预算外经费371

1、学杂费371

2、勤工俭学372

3、群众集资372

4、个人捐资373

附:1953—1985年预算外经费一览表374

第二节各类学校的校舍建设376

一、教育部门所属学校的校舍建设376

附录:1980年教育部颁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每名学生应占有的校舍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表377

二、企、事业单位自办学校的校舍建设377

第三节教学设备377

1、教学仪器设备378

附:1985年县直初、中等学校及区、镇“初中实验中心”的实验仪器及实验室面积统计表378

2、图书资料设备380

3、课桌凳设备380

4、学生住宿设备380

5、文体器材设备380

第六编校史选录381

第一章县直重点中小学381

第一节 枣阳县第一中学381

附一、历任学校负责人一览表385

附二、县一中历届高中毕业人数、参加高考上线人数一览表387

第二节 枣阳县第二中学388

附:学校历任负责人一览表390

第三节 枣阳县实验小学391

第四节 枣阳师范附属小学394

第二章首批确定的重点初中395

第一节 环城区红旗桥中学395

第二节 鹿头镇中学396

第三节 太平镇中学398

第四节 杨垱镇中学399

第五节 琚湾镇中学399

第六节 熊集区中学401

第七节 吴店镇中学402

第三章有特种意义的学校403

第一节 苏红中学403

第二节 七烈小学404

第三节 钱岗小学405

第四节 太平小学407

第五节 蔡阳小学409

第六节 回民小学410

第七编输送人才413

第一章清末、民国留学生、大学生413

第一节 留学生413

附:清末、民国枣阳留学生名录414

第二节 大学生419

附:已收录到手的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以及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名录419

第二章建国以来的留学生和大、中专学生422

第一节 留学生422

附:建国以来枣阳所出留学生名单422

第二节 大、中专学生422

附:1950—1985年枣阳历年向大、中专输送学生数一览表423

第三章已涌现的各界代表人物425

黄火青425

卫挺生426

马德润427

刘道玉428

高映轸428

蒋玉伯429

李今庸430

刘峻峰430

张善同431

王霞宙431

亢文慧432

韩希梁432

王林433

杨克儒433

第四章献身民主革命的知识界英烈选传434

王家驹434

谢远定435

程克绳436

唐克威438

第八编教育人物441

第一章故人传略441

谢怀霞441

马伯援442

黄山农443

卫敬业445

徐化龙447

赵俊华448

赵开榜449

第二章今人简谱450

李尚芳450

李玉芳451

周书亭452

邹明杰454

第九编大事记455

清末455

民国456

建国后470

第十编要文辑存497

一、民国26年9月省教育厅义务教育视导员肖仲垓视察枣阳县教育的案呈报告497

二、解放后至建国初枣阳县第一任文教科科长陈洪于1985年底从南京寄来的《枣阳文教工作拾零》504

三、1983年元月,枣阳县在襄阳地区召开的勤工俭学会议上交流的《努力开创勤工俭学新局面》507

四、1985年9月,枣阳县教育局局长张学文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的有27省、市、自治区代表参加的教育管理研讨会上交流的《只有改革,才有突破——枣阳县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作法》513

1987《枣阳县教育志 1905-1985》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枣阳县教育志编写小组 1987 枣阳县教育志编写小组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强人足迹  无棣县个体私营经济百强录(1998 PDF版)
强人足迹 无棣县个体私营经济百强录
1998 山东省无棣县委员会
松阳县实验小学校志  1905-1990(1991 PDF版)
松阳县实验小学校志 1905-1990
1991
简阳师范学校志  1905年-1985年(1989 PDF版)
简阳师范学校志 1905年-1985年
1989
简阳县教育志( PDF版)
简阳县教育志
谷城县教育志  1868-1985(1987 PDF版)
谷城县教育志 1868-1985
1987
钟祥县教育志  1905-1987(1990 PDF版)
钟祥县教育志 1905-1987
1990
紫阳县志  教育志  初稿( PDF版)
紫阳县志 教育志 初稿
淮阳县卫生志  1985(1985 PDF版)
淮阳县卫生志 1985
1985
诸城县教育志  1840-1985( PDF版)
诸城县教育志 1840-1985
广饶县教育志  1840-1985(1986 PDF版)
广饶县教育志 1840-1985
1986
沂南县教育志  1939-1985( PDF版)
沂南县教育志 1939-1985
祁阳县教育志  第3卷( PDF版)
祁阳县教育志 第3卷
祁阳县教育志  第2卷( PDF版)
祁阳县教育志 第2卷
政协湖南省祁阳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宣教卫体委员会;祁阳县教育局
枣强县志(1994 PDF版)
枣强县志
1994 北京市:文化艺术出版社
枣阳志(1990 PDF版)
枣阳志
1990 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