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常与变》求取 ⇩

甲篇儒学与现代化3

儒学的常与变——从经权原则看儒家的鲜活之气3

弁言——活看儒家3

一、守常应变——理道与理道之表现4

二、顺时制宜——因革损益以得时中6

三、守经通权——经须通权,权不离经8

四、儒家的鲜活之气9

附、五点讨论13

讨论一:对评论者的回应13

讨论二:「性本善」与「性向善」14

讨论三:儒学、科学、民主16

讨论四:关于「良知自我之坎陷」19

讨论五:「一心开多门」以及「游魂」之喻20

孔学精神与现代世界23

弁言23

甲、孔学与人类世界23

1仁智双彰——为世界哲学塑造新的型范24

2天人合德——为世界宗教提供会通之路25

3因革损益——为文化价值显立时中法则27

4据理造势——为人类前途开创新的机运29

乙、孔学与现代社会31

1伦理的实践——因时而措其宜31

2政治的开新——从民本民贵到民主34

3经济的发展——孕育新的企业精神36

4学术的推进——由德性主体开知性38

儒家精神与中国现代化43

前言43

一、对儒家学术性格之新的省察45

二、现代化的内容及其精神48

三、中国现代化的纲领51

中国现代化的纲领与层次59

甲、中国现代化的两大纲领59

1民主政体的建国——从民本民贵到民主60

2科学技术的发展——由德性主体开知性62

乙、中国现代化的三个层次64

1器物层64

2生活层67

3理念层71

儒家与现代化的种种问题75

一、儒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76

二、当代中国思想的主流79

三、儒家为什么要求中国现代化83

四、「袪疑」与「解蔽」87

陆「孔学的常道性格与应变功能」论要93

一、孔子之学以常理常道为主94

二、从守常到应变96

三、孔学的时代性与现代意义97

乙篇儒学·思想·人物103

儒家与中国哲学103

弁言——「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103

一、中国哲学的源流104

二、儒家哲学的特质106

三、作为「智慧学」的儒家哲学110

四、儒学的时代性与世界性113

五、中国哲学的开展116

从先秦儒到宋明儒123

甲、先秦儒与宋明儒之传承关系124

1从文献上考察124

2从观念上考察126

3从实践工夫上考察130

4对流俗之见的九点反问133

乙、宋明儒在传承上的不足和缺憾135

1宋明儒学何以「内圣强而外王弱」?135

2关于弘扬政治理想和开出政道137

3关于知识之学的问题138

儒法异同平议——以礼与法为中心141

一、儒家以礼为纲、以法为用141

二、法家思想形成的线索146

三、儒家之宽平与法家之严苛150

四、结语:儒法异同五端对比154

关于儒道之间的一些关联157

一、道家视仁义为「有为」是否妥当公平?158

二、儒家也可以讲「无为」吗?159

三、关于「孔老会通」的问题161

唐君毅先生论人格世界165

一、中国古代的人品观165

1《汉书·古今人表》166

2《人物志》与魏晋人品167

3唐代「才情气」的世界168

4宋儒对圣贤人格的品题169

二、以儒家为主轴以比观古代人才之类型171

1儒家与官绅——士君子与士大夫171

2儒家与文人——儒林传与文苑传172

3儒家与学者——通德达材与专家174

三、唐先生论人格世界175

1人格世界之基型——纯粹之学者、事业家176

2人格世界之特型——天才、英雄、豪杰、偏至的圣贤177

3人格世界之常型——圆满的圣贤(孔子)182

唐君毅先生的文化意识——纪念唐先生逝世十周年189

一、简说「文化意识」189

二、文化意识的道德理性基础190

三、针对「共产天国」而激发文化意识192

四、从西方宗教的限制反显东方的智慧194

五、从宗教抉择了解唐先生的终极关怀196

六、从心灵九境层次之判以见唐先生的生命格范199

柒 牟宗三先生的思想及其对文化学术之贡献203

丙篇现实关怀与文化反思221

壹 为义乎?为利乎?——从知识分子的「心习」说起221

贰三种心态与两种习性——简评学风与时风225

参 教育的憧憬与忧念229

关于「中国文化基本教材」231

甲、反省之一——怎样的典籍才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教材」?231

乙、反省之二——「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应该如何编纂?232

丙、一个建议——现行「文化基本教材」之课本应即停用234

伍 哲学与人生从——「四方集」说起237

陆 中国大陆的儒学空气241

柒「新加坡儒学会议」志感245

国丧期间的省思249

一、中国必由「破共」而得新生249

二、「民主」乃建国之唯一途径251

三、台湾在国史中之「新地位」252

玖 唐君毅先生逝世十周年祭255

拾 敬悼 梁漱溟先生265

拾壹「河殇」感言:黄河不殇,中华万年273

拾贰 一百三十二个月的文化风向——唐君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的回思与前瞻279

拾参「中国哲学研究中心」成立之缘起及其基本者趣285

拾肆 当代新儒家该负什么责任?289

附录:本书作者著述要目293

1990《儒学的常与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蔡仁厚著 1990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儒家的心性学与道德形上学(1991 PDF版)
儒家的心性学与道德形上学
1991 北京:文津出版社
中国政治的变与常( PDF版)
中国政治的变与常
变分学与力学的变分原理( PDF版)
变分学与力学的变分原理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
儒学与西方哲学( PDF版)
儒学与西方哲学
北京:中华书局
儒学的夏兴( PDF版)
儒学的夏兴
国际图书有限公司
模式的变革与变革的模式(1989 PDF版)
模式的变革与变革的模式
1989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儒学与中国史学(1992 PDF版)
儒学与中国史学
1992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儒学与中国人(1989 PDF版)
儒学与中国人
198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儒学的复兴(1999 PDF版)
儒学的复兴
1999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百变鸿儒  纪晓岚的智慧人生(1998 PDF版)
百变鸿儒 纪晓岚的智慧人生
1998 北京:长征出版社
变革中的文化与史学(1995 PDF版)
变革中的文化与史学
199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佛学与儒学(1992 PDF版)
佛学与儒学
199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当代科学与美学的变革(1988 PDF版)
当代科学与美学的变革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明代山水画风(1995 PDF版)
明代山水画风
1995 重庆:重庆出版社
新儒学的演变(1990 PDF版)
新儒学的演变
1990 中文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