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概论》求取 ⇩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1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内背景3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5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7

(一)邓小平理论的萌芽时期7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期9

四、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3

第二章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16

一、毛泽东、邓小平论实事求是16

(一)毛泽东论实事求是16

(二)邓小平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8

二、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20

(一)为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斗争20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24

(三)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25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29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35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0

一、社会主义学说的四次历史性飞跃40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40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41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42

(四)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变为现代模式43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6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46

(二)邓小平的新理论和新贡献47

三、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48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53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53

(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54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56

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8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65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65

(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出的理论意义69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71

(一)社会发展阶段理论71

(二)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7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7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7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7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8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1

(一)基本路线的形成81

(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8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85

(一)经济纲领85

(二)政治纲领86

(三)文化纲领86

第六章改革和对外开放88

一、改革的必然性88

二、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89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89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92

(三)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93

(四)生产力是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93

三、进行改革的基本条件94

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96

(一)对外开放的必然性96

(二)对外开放与资本主义的关系99

(三)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100

五、改革与开放的关系102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4

一、经典作家关于计划经济的设想104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104

(二)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世界经济的两大变化105

(三)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观点107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比较108

(一)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109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11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115

第八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118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18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2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2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124

三、科教兴国129

(一)科教兴国思想的形成129

(二)科教兴国理论及其基本内容133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41

第九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144

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44

(一)人民民主专政145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47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48

(一)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联系和区别148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52

(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154

(四)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157

三、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加强法制158

(一)政治体制改革158

(二)加强法制建设167

第十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171

一、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171

(一)毛泽东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初步构想172

(二)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175

二、“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178

(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178

(二)“一国两制”的现实依据182

三、“一国两制”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统一的逐步实现184

(一)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184

(二)澳门回归为“一国两制”构想再添光彩186

(三)台湾问题运动轨迹,“一国两制”是唯一选择187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4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194

(一)精神文明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194

(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196

(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196

(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

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01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201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204

(三)加强和改进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208

三、创造出人类高度先进的精神文明209

(一)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地位209

(二)批判继承传统思想文化和吸收借鉴西方思想文化212

(三)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214

第十二章加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报道216

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217

二、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221

三、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226

(一)讲求新闻的真实性——“要拿事实来说话”227

(二)讲求新闻的针对性——办报“要结合实际”、“考虑对象”228

(三)讲求新闻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30

(四)讲求新闻舆论引导艺术——“拿改革的实际进展来说话”,“报纸宣传要注意反对‘左’、右两个方面”231

四、报纸广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233

五、新闻宣传工作的作风与文风237

六、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243

第十三章新时期的外交理论与实践245

一、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内容及特征245

(一)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245

(二)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本特征260

二、新时期我国外交的实践及成就265

(一)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265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266

第十四章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水平285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86

(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286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87

二、加强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289

(一)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89

(二)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290

三、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93

(一)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293

(二)紧紧地依靠广大农民294

(三)知识分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295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建设的坚强后盾296

四、依靠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298

(一)统一战线仍然是新时期党的一个重要法宝298

(二)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299

(三)执政党的宗教政策,团结爱国的宗教界人士300

(四)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301

五、加强党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302

(一)抓好党风,从严治党302

(二)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败斗争304

第十五章当代青年的伟大历史使命309

一、实现现代化,关键靠人才309

(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309

(二)人才培养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311

二、明确“三个面向”,认清历史使命313

(一)“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313

(二)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317

三、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322

(一)“四有”是社会主义新人必备的基本素质322

(二)坚持“四个”统一,为中华复兴而奋斗325

主要参考文献328

后记332

1998《邓小平理论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建华,周鸿铎主编 1998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