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与新儒学》
作者 | 黄朴民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文津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31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668048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5049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1
一、新儒学在汉代思想界的主导性质2
二、关于汉代新儒学的(新)8
第一章学术思想对峙、交流与董仲舒学说的形成17
一、先秦诸子学说在对峙前提下的相互交融17
二、新道家的学术兼容色彩及其对新儒学的启迪28
三、汉初新道家的得势对儒学更新的推动39
四、汉初儒学的初步进展与董仲舒学说形成之关系42
五、新道家的历史局限与新儒学的确立52
第二章董仲舒新儒学的多元结构57
一、董仲舒其人与(春秋繁露)57
1.董仲舒的生平57
2.(春秋繁露)传本的真伪问题59
3.关于(春秋繁露)的体例和内容分类67
二、董仲舒新儒学理论框架的多元特征71
三、新儒学政治思想的兼容特色86
第三章董仲舒新儒学支柱:天人合一论97
一、早期(天人感应)说之历史演进97
二、(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之关系103
三、(天人合一)论在新儒学中的地位109
四、(天人合一)说的评价问题113
第四章董仲舒新儒学的(经)(权)、(平衡)理论119
一、关于(经)(权)关系的要谛119
二、关于事物相对平衡的理论125
三、(经)(权)理论与相对平衡观指导下的庸俗历史观129
第五章董仲舒新儒学的社会政治思想135
一、孟学色彩浓厚的仁义说135
1.仁义学说的主要内涵及其演绎136
2.关于(义利)之辨140
二、荀学影响下的(礼义)观143
1.礼的强调舆(文质)之辨143
2.礼治的伦理依据:性三品说146
3.董仲舒礼治观的君本位特征152
三、新儒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155
1.新儒学对时政的规谏意义156
2.新儒学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确立157
第六章《白虎通义》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继承发展163
一、新儒学的守成倾向与《白虎通义》的诞生163
二、《白虎通义》对董仲舒新儒学之认同169
1.《白虎通义》之成书与识纬影响问题169
2.《白虎通义》中的新儒学守成现象174
三、《白虎通义》对董仲舒新儒学的部分发展181
1.在(天人观)上的某些新意181
2.在伦理政治观方面的某些进展185
第七章董仲舒新儒学的困境及其反思191
一、东汉中晚期的社会危机191
二、新儒学诱导下的儒林异化198
三、东汉中晚期对新儒学的反思律动204
1.对新儒学谶纬灾异论的初步抨击204
2.扭转儒学迂腐僵化倾向的诸种努力209
四、新儒学反思律动的历史局限性216
结语223
主要参考文献226
后记229
1992《董仲舒与新儒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朴民著 1992 北京:文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儒学新议
- 1998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 庄子 董仲舒
- 深圳:海天出版社
-
- 董仲舒
- 1997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 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
- 1981 文史哲出版社
-
- 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 1978 文史哲出版社
-
- 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
- 1993 北京:文津出版社
-
- 董仲舒教育思想初探
- 1988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 1985 北京:群众出版社
-
- 论董仲舒思想
- 196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董仲舒思想研究
- 1992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佛学与儒学
- 199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
- 199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董仲舒评传
- 1995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 前179-前104
- 1999 深圳:海天出版社
-
- 董仲舒言论选批
- 1975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