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求取 ⇩

第一章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变革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说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1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南23

第三节 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26

一、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26

二、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29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32

第二章 主观与客观统一观35

第一节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唯物论基础35

一、主观与客观35

二、物质的实在性37

三、规律的客观性44

四、意识的本质48

五、主观的能动性50

第二节 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实践论基础52

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52

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相对的54

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发展的55

四、在实际工作中把握主客观统一,不断克服主客观相分离的主观片面性56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60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实践的根本出发点60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人们在具体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61

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环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63

四、坚持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解放思想64

第三章 社会实践观67

第一节 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67

一、实践是主体与客体联系的中介67

二、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72

三、客体对主体认识的制约性74

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75

五、认识的辩证过程78

六、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81

第二节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83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83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8

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掌握实践标准的原则89

四、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92

第三节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95

一、必然和自由95

二、改造主观世界 提高认识能力98

三、从必然到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101

第四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观104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联系104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104

二、事物联系的普遍性106

三、事物联系的多样性107

四、事物联系的系统性109

五、事物联系的条件性114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发展116

一、世界发展的永恒性116

二、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120

三、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23

第三节 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学习辩证地观察问题的方法131

一、联系发展观是我们观察一切问题的辩证法基础131

二、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32

三、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止和僵化的观点134

第五章 矛盾观136

第一节 矛盾的属性和它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36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36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39

三、事物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和绝对发展144

四、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146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9

一、矛盾的普遍性149

二、矛盾的特殊性152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矛盾问题的精髓158

四、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相对性161

第三节 用矛盾分析方法解决矛盾162

一、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162

二、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64

三、正确把握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166

第六章 社会基本矛盾观169

第一节 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169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169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71

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73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176

一、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176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78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81

四、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1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86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及特点186

二、社会主义社会解决自身矛盾的途径189

三、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9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194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194

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6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98

四、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200

五、正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僵化202

第七章 阶级斗争观和人民民主专政207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07

一、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07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09

三、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11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必经道路213

五、阶级分析方法2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1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及其性质21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结构21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223

四、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225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228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28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232

一、社会主义民主高于以往任何形式的民主232

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235

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236

第八章 社会意识观和精神文明建设239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239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称239

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44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47

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2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55

一、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255

二、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25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6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66

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266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271

第九章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74

第一节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7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74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77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279

第二节 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282

一、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82

二、一切为了群众286

三、一切依靠群众288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91

第三节 继承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292

一、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创立的292

二、改进领导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294

三、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肃贪297

四、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300

第十章 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人生观303

第一节 共产主义人生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303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03

二、加强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307

第二节 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310

一、价值和价值评价310

二、人的价值313

三、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剖析320

第三节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324

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人生观的最高境界324

二、共产主义人生观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325

三、坚决反对以个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327

1990《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炳玉主编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
1995 北京:法律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990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199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98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怎样学习哲学(1985 PDF版)
怎样学习哲学
198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98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99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稿(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稿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