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作者 | 谢作陶,章仁彪主编 编者 |
---|---|
出版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18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081251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3936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2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
一、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2
二、前人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思考及其文化成果4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时代的思考和对前人的超越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统一性9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1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是现时代的旗帜15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的新变化16
二、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20
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22
第一章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25
世界观和方法论25
第一节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世界观本质25
一、精神发展的自我反思——哲学的诞生25
二、“通过思维把握时代”——哲学的历史命运30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35
第二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35
二、终极意义的追索——哲学的生命之泉39
第二章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45
的本质特征45
第一节伟大的哲学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45
一、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阶级基础和历史文化背景45
二、科学世界观的创立——创始人的艰辛探索50
第二节“实践的唯物主义”:传统哲学的扬弃和超越57
一、巨大的根本性变革——哲学革命的主要方面57
二、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划时代的贡献59
三、伟大的认识工具——未尽的真理之路61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66
哲学的基石66
第一节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66
一、存在——一个多义的哲学概念66
二、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70
第二节运动和时空:物质的存在方式72
一、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72
二、时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74
第三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78
一、外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8
二、规律——事物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81
三、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83
第四章意识: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创造86
第一节 自然界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本质及功能86
一、人类意识的发生学前提——从反应特性到动物心理86
二、意识的社会性——劳动和语言的推动88
三、意识的本质及功能——客观存在的反映与创造90
第二节从潜意识到主体意识:对意识的若干分析93
一、认知、情感、意志——意识的基本因素94
二、关于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意识的深层基础95
三、关于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人的反思意识97
第三节社会意识:人类意识的社会本质101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101
二、社会意识的多样性——社会意识的构成103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唯物主义的系统观106
第一节联系、发展、过程:世界存在的辩证本性106
及其基本规律106
第五章联系、发展;辩证法的实质106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宇宙间的普遍规律109
三、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个伟大的基本思想111
第二节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13
一、对立统一规律——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13
二、质量互变规律——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1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方向和道路120
一、联系中的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123
第三节辩证范畴:作为哲学方法论的辩证法123
二、发展中的因果性原理、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124
三、向辩证思维复归——科学发展内在逻辑的要求127
第六章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132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2
第一节基于实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2
一、认识是主体和客体132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6
三、实践是主体对客体反映的基础140
第二节辩证运动: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和无限发展143
一、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143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46
三、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和发展147
第三节矛盾分析: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49
一、归纳和演绎149
二、分析和综合150
三、抽象和具体151
第一节客观真理:内容和标准的客观性153
一、真理观的历史演变153
的正确反映153
第七章真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153
二、真理的客观性157
三、真理的具体性160
四、真理的价值性163
第二节真理是过程:真理的辩证性164
一、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过程164
二、真理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168
第三节实践检验:判定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70
一、实践标准及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70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174
第八章唯物史观:历史唯物论与177
历史辩证法的统一177
第一节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177
一、社会历史观的漫长探索177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184
第二节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87
一、人类社会的自然前提187
二、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90
三、社会有机体的系统结构192
第三节唯物史观:社会认识的科学方法论196
一、唯物史观与当代西方历史哲学196
二、偶然、必然、自由——历史的辩证法202
三、唯物史观与当代人类实践207
第九章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212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12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12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17
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21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225
第二节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25
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30
第三节科学技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235
一、科学技术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和生产劳动实践235
二、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37
第十章人:社会历史运动的主体244
第一节人的本质:现实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44
一、人类的自我求索244
二、人性是多种属性的总和247
三、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50
第二节人的作用: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252
一、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252
二、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253
三、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256
第三节人的价值:个人贡献与社会尊重的统一259
一、价值与人的价值259
二、社会主义社会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262
第十一章人生: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265
第一节生存的意义:关于人生观的思索265
一、禁欲、享乐、悲观——人生观的历史类型266
二、追求、奋斗、创造——马克思主义人生观273
第二节人的现实处境:困惑与希望276
一、自我与他人——自我实现与互助理解276
二、个体与群体——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279
三、生存与死亡——超越与永生283
四、自由与责任——选择与逍遥286
第一节文化与意识形态:人对世界的把握290
一、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290
历史进步的标志290
第十二章文化:人的本质力量与290
二、人类把握世界的四种基本文化方式294
三、哲学是文化的中坚与核心297
第二节文化与传统:研究历史与国情299
一、从历史走向现实299
二、国情教育与现代化进程305
第三节奔向未来: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308
一、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308
二、社会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统一309
三、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313
1993《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作陶,章仁彪主编 199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 1990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 199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 198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81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怎样学习哲学
- 198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 198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 199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
-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稿
-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
- 1995 北京:法律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