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与音乐的关系研究》求取 ⇩

上卷 唐宋合乐歌词概论1

第一章 燕乐与填词1

第一节 燕乐兴盛为“倚声填词”创造条件2

第二节 由歌诗之法向歌词之法转变7

第三节 “声辞繁杂,不可胜纪”18

第二章 唐五代合乐歌词30

第一节 长短句合乐歌词是燕乐歌辞中的一种主要形式31

第二节 长短句合乐歌词的产生与发展42

第三节 唐五代合乐歌词的特点54

第三章 北宋时期的乐曲歌词创作66

第一节 “太平也,且欢娱,不惜金樽频倒”66

第二节 北宋前期承袭《花间》余绪的歌词创作71

第三节 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77

第四节 周邦彦的“集大成”工作83

第四章 南宋词合乐及词乐分离的趋势92

第一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92

第二节 南宋时期唱词之风仍然盛行95

第三节 南宋歌词创作的发展趋势102

第四节 词乐分离及词体之蜕变123

中卷 词与乐的关系131

第五章 我国诗歌由先诗后乐到先乐后诗转变的三个阶段131

第一节 感发为歌,声律从之132

第二节 采诗入乐,依调作歌137

第三节 倚声填词,言出于声146

第六章 燕乐的情调与词的特性151

第一节 词的特性是在燕乐孕育下形成的151

第二节 娱宾遣兴,“男子而作闺音”157

第三节 “以清切婉丽为宗”163

第七章 词的声律与燕乐的律调173

第一节 词调依宫调定律173

第二节 “长短其句以就曲拍”180

第三节 词的体制是由乐曲的均拍所确定的189

第八章 词的乐曲形式194

第一节 分片(或段)194

第二节 长短句199

第三节 字声208

第四节 用韵213

第九章 词与乐关系的发展变化217

第一节 声与意不相谐的现象218

第二节 苏轼革新词体、转变词风与独立抒情诗体的出现222

第三节 加强词体内部组织性以摆脱词对于外在音乐的依赖关系230

第十章 词与乐关系的发展变化对词的特性及词体演变的影响238

第一节 由民间到“尊前”“花间”,到闺阁238

第二节 多极方向发展的北宋词244

第三节 两宋词比260

下卷 唐宋词合乐的评价问题271

第十一章 唐宋词合乐的成就271

第一节 词与乐结合,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272

第二节 词与乐在互相结合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时并进281

第三节 讲究声律,确保了词在文学史上独立存在的地位292

第十二章 唐宋词合乐所产生的流弊296

第一节 声词相妨碍,削弱了词的艺术感染力296

第二节 雅化、凝固化,妨碍了词的健康发展301

第十三章 驳音乐束缚论310

第一节 苏轼合乐歌词创作的评价问题312

第二节 辛弃疾是“声学”的行家324

第三节 实事求是地评价所谓“格律派”词人334

第十四章 驳声律无用论348

第一节 讲究声律、注重“真美”是我国诗歌的传统349

第二节 词调的格式规定及其声情效果353

第三节 私厚与束缚359

结束语361

后记366

引用书目367

1985《词与音乐的关系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施议对著 198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民间音乐研究(1951 PDF版)
民间音乐研究
1951 上海万叶书店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1985 PDF版)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
1985
中西音乐研究与乐教探讨(民国65.11 PDF版)
中西音乐研究与乐教探讨
民国65.11 天同出版社
吕剧音乐研究(1987 PDF版)
吕剧音乐研究
1987
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991 PDF版)
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991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陇剧音乐研究(1999 PDF版)
陇剧音乐研究
1999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药药性歌括集解(1984 PDF版)
中药药性歌括集解
1984 五洲出版社
音乐的结构与风格  音乐形式的分析与研究(1978 PDF版)
音乐的结构与风格 音乐形式的分析与研究
1978 全音乐谱出版社
钢琴音乐研究(1975 PDF版)
钢琴音乐研究
1975 全音乐谱出版社
古音系研究(1996 PDF版)
古音系研究
1996 北京:中华书局
曲艺音乐研究(1960 PDF版)
曲艺音乐研究
1960 北京:作家出版社
汉语水语关系词研究(1994 PDF版)
汉语水语关系词研究
1994 重庆:重庆出版社
单鼓音乐研究(1991 PDF版)
单鼓音乐研究
199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民族音乐研究(1989 PDF版)
民族音乐研究
1989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戏曲音乐研究(1985 PDF版)
戏曲音乐研究
1985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