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与管理实用手册 上》求取 ⇩

第一章 社会学1

一、社会学知识的有关概念1

社会学1

社会1

社会化2

社会结构2

社会舆论2

社会潮流2

社会角色3

家庭3

家庭关系3

群体3

风俗4

暗示与模仿4

4

法制5

犯罪与违法5

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6

民法6

经济法6

渎职罪6

剥夺政治权利7

法人7

法人特征7

公证7

律师8

美和丑8

社会美9

自然美9

艺术美9

形式美10

形式美的主要法则10

审美观点10

审美鉴赏力10

优美与崇高10

无产阶级11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1

无产阶级专政11

无产阶级斗争的两个发展阶段12

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12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2

社会主义社会13

共产主义社会13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曲折发展14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14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中的曲折15

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矛盾15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16

社会主义民主16

社会主义法制16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16

三、社会学的对象和功能简述16

社会学的对象16

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19

社会学的学术任务和社会功能20

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21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1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22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的一般原则22

五、社会构成要素简述23

自然环境23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4

人口结构24

人口过程25

社会文化的内容25

社会文化的特性26

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26

六、个体社会化简述26

人和社会的关系26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7

社会化问题的提出27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27

个体社会化目标28

个体社会化的一般过程28

个体社会化的途径29

七、社会制度30

社会制度30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30

社会制度的特征31

社会制度的层次31

社会制度的分类31

社会体制31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法32

社会制度的积极功能32

社会制度的功能失调32

八、社会工作和社会问题的治理32

社会工作和社会问题的关系32

社会工作的内容33

党开展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历史经验34

九、社会控制简述35

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35

越轨行为和社会控制35

个人自治和社会36

社会控制36

社会控制的心理机制36

社会控制的方式37

社会政治控制37

社会思想控制37

社会舆论控制38

十、社会变迁38

社会变迁38

社会变迁的层次38

社会变迁的原因40

当代社会变迁的特点41

当代社会变迁的趋势41

第二章 公共关系学43

一、公共关系学的有关概念43

公共关系43

公众43

关系44

国际公共关系44

商业企业公共关系44

公共关系的四个特点44

公共关系与宣传的区别45

公共关系同广告的区别45

二、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同资本主义公共关系以及和庸俗关系的根本区别46

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同资本主义公共关系的根本区别46

公共关系同庸俗关系学的区别47

三、公共关系是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48

珍视信誉、重视形象48

注重双向信息交流49

注重社会整体效益50

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内容50

公共关系的工作流程51

确立和渗透企业的公共关系思想51

公共关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的过程52

公共关系工作获得成功的条件53

四、开发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势在必行53

经济体制改革为开发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奠定了基础53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开发社会主义公共关系54

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54

公共关系事业能为发展商品经济开辟道路55

我国家庭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的五项变革55

公共关系要运用新闻传播媒介引导人们消费56

公共关系工作要注意宏观经济趋势,正确引导人们消费56

五、公共关系如何运用新闻媒介57

新闻传播的基本过程和模式57

新闻传播媒介的各自特点58

新闻传播媒介的共同特点59

公共关系人员如何利用新闻媒介60

公共关系人员如何利用新闻媒介发广告62

公共关系人员如何正确处理与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的关系62

六、重大公共关系活动的一般工作程序63

前期调查研究63

制定计划方案64

制定具体行动方案65

实施计划方案66

排除实施计划过程中的障碍66

反馈、报告与评价67

七、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训练68

要有企业家的头脑68

要有宣传家的技巧68

要有外交家的风度69

现代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70

八、政府机构的公共关系71

政府机构公共关系的必要性71

政府机构公共关系工作的准则72

政府机构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内容72

第三章 人际关系74

一、人际关系的有关概念74

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学”74

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形成与发展75

人际关系与社会心理气氛76

人际关系与效率效能77

人际关系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78

运用心理调节79

运用道德调节80

运用礼仪调节81

运用政治调节81

运用经济调节81

运用法律调节82

运用艺术调节82

运用思想工作调节83

二、夫妻关系83

怎样办婚礼大家才满意83

度密月的学问83

怎样建立和睦相爱的夫妻关系84

设计婚后共同生活的蓝图85

怎样相互支持对方的事业86

讲点“家庭经济学”87

家务劳动该怎么分工88

婚后的业余时间如何安排88

怎样对待对方的父母89

内当家的不必事事当家89

如何加强夫妻间的相互吸引91

调适夫妻关系的三个重要阶段92

三、父母子女的关系93

父母的神圣职责93

什么类型的父爱、母爱好94

怎样才能和子女的关系融洽95

为什么父母要力争成为子女的表率96

怎样更好地教育独生子女97

继父母和非婚生子女的关系98

当孩子失足之后98

为什么不能溺爱孩子99

为什么教育孩子不能用“哄”与“吓”的办法101

打孩子对不对101

当孩子有了收入以后102

怎样对待孩子的婚姻问题102

当父母离婚之后103

家有古怪老人怎么办103

要知父母恩104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105

四、兄弟姐妹关系106

如何增强手足之情106

兄弟姐妹职业不同爱好不同怎么办107

兄弟姐妹之间怎样互相关心恋爱婚姻108

怎样处理成家后的兄弟姐妹关系109

怎样同继父继母的亲生子女相处109

五、婆媳关系110

婆媳怎样建立和谐关系110

造成婆媳不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1

怎样“讨”婆婆喜欢111

铲除“进门威”的想法112

长者要有长者的胸怀113

对儿女媳妇要一视同仁114

要理解婆婆的一片苦心114

婆婆要学会放权116

让孙儿孙女带来欢乐117

六、姑娘妯娌与其它长幼关系118

怎样处理好妯娌关系118

不在姑嫂妯娌中挑矛盾和找同盟军119

当丈夫和小姑发生矛盾时120

当小姑有求于嫂嫂时121

如何处理好叔侄关系122

七、恋爱关系122

爱情=A+B吗122

爱情应以什么为基础124

事业能与爱情同步吗124

“一见钟情”是不是“天赐良缘”125

要不要考虑经济和住房条件126

有没有理想爱人模式127

近亲结婚有什么害处127

表达爱情的最好方式是什么128

假如遇到“祝员外”129

考虑爱情最忌讳什么130

如何争脱失恋的苦闷131

八、朋友关系131

怎样选择良友131

挚友、诤友、密友132

怎样同性格不同、志趣不一的人交朋友133

如何交异性朋友133

为什么好朋友也要勤算经济帐134

朋友间最忌讳哪些问题134

九、亲戚关系135

一个家庭有哪些亲戚关系135

怎样加强亲戚间的联系136

为什么襟亲联系多136

不应以贫富分亲疏137

亲戚求情求助怎么办138

如何对待突然来访的远亲139

怎样处理亲戚间的经济纠纷139

怎样对待离婚后的姻亲关系140

怎样当好舅舅140

十、同学关系141

“刚柔相济”适合同学关系吗141

这是出卖“朋友”吗142

好胜心、自尊心、嫉妒心142

男女之间能建立友谊关系143

男女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144

自尊自爱——女性的美德145

男孩子应有自制力145

十一、机关的上下级关系146

怎样当好秘书146

领导者要努力获得下属的了解和信任147

怎样看待领导者的架子148

一分钟指责与一分钟称赞149

尊重领导和讨好奉承150

遇到迎合讨好的人怎么办151

领导者的尊严从哪里来152

应该使领导信任和了解自己152

领会领导意图辩153

领导者的“耳朵根子”154

怎样对待下级来访的同志155

十二、同事关系156

友好相处的愿望是和谐的起点156

“由”制怒想到的156

女同事之间怎么相处157

嫉妒是事业成功的障碍158

别让错觉和成功蒙住眼睛159

待人与律己160

君子之交淡如水161

同情与理解162

怎样避免发生冲突163

十三、社会交往164

为什么要广泛开展社交活动164

搞好社交的十要素165

以什么形象走进社交场合165

怎样处理好男女之间的社会交往165

交谈中要注意什么166

握手和开玩笑的学问166

走亲访友的社交艺术167

怎样接待来访的客人168

十四、邻里关系168

以邻为壑、助人为乐与各扫门前雪168

怎样调解邻居的家庭内部矛盾169

怎样劝架效果好169

不同类型住户之间相处的学问170

碰上“死不讲理”的邻居怎么办170

在邻居的是非之言面前171

大院里的邻居之间相处注意什么172

第四章 人才知识及现代化174

一、人才的有关概念174

人才174

人才观念174

开创性人才174

人才要素175

人才特征175

人才开发176

人才竞争176

尊重人才的知识176

尊重人才177

结构177

人才结构177

结构的功能178

人才群体结构178

人才结构的变动组合179

人才群体的最优化原则179

合理的科研人才结构180

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181

知识181

交叉科学或综合科学181

现代知识的特点182

知识结构182

人才个体的最佳知识结构183

最佳知识结构的标准183

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184

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184

企业领导人才的知识结构186

社会科学人才的知识结构186

人的现代化187

人的现代化的必然性187

现代人的分析模型188

现代人的时间观念189

现代人的知识观念189

现代知识的三特点189

现代人的竞争观念189

现代人的系统观念190

现代人的效益观念190

现代人的法制观念191

现代人格的特点191

现代人才基础素质191

现代人与系统思维方式191

人才管理的现代化192

人才管理现代化的作用192

人才管理的原则193

人才的发现193

发现人才的途径194

人才鉴别194

人才的选拔195

选拔人才的方法195

人才培训195

人才考核196

人才考核的一般步骤196

人才考核方法196

人才考核定量化196

人才考绩档案197

人才的使用原则197

人才引进198

人才引进的优越点198

引进人才应具备的条件198

人尽其才的检核198

发挥人才积极性的条件199

人才工作过程199

人力资本200

人力资本的作用200

人力投资的核心200

理想的投资方式201

人力投资的依据201

人力投资收益率201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式202

人力资本理论的合理成份202

人力资本与人力投资的区别202

人力资本理论的传播及著作203

人才流动204

流向204

合理流动204

生产发展与人才流动205

商品经济与人才流动205

人才流动的性质206

人才流动的规律206

人才流动的国家意志207

人才流动的主体意志207

社会群体意志与人才流动208

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208

人才流动的类型209

人才招聘方式209

聘任制210

科技人员业余兼职210

实现人才流动的近便途径210

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211

保持科技队伍的动态稳定212

人事管理体制改革212

人才竞争与立法213

二、伟人、名人论人才214

时事造人才214

关键人才214

起用真正的人才214

选拔人才215

学会用人之道216

造就合格人才218

必须真正尊重人才219

人才219

方今之急、在於人才而已219

知人220

伯乐220

唯才是举220

不拘一格降人才220

惟才德兼者贤士也211

任官惟贤才221

人尽其才221

取人之长,避人之短221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22

令人之举222

“老杆”扶“新竹”222

老少“参用”222

人才和天才223

玫瑰总会开花223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224

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就会衰退的224

挑选勤奋和热爱工作的人225

勤奋出天才225

奇迹多在厄运中产生226

人名索引227

三、现代管理人才素质简介228

对管理素质两种不同的看法228

经理的十大角色228

“职业经理”观念229

经理的时间分配229

管理者与领导者230

几种落伍者的管理类型230

复合行动231

集团行动231

建立和维护权威的途径232

解决下级不服从的技巧233

改变约束力234

培养下属的责任感234

卡尔森交际模式234

横向交际技巧235

横向关系的衰变与防止236

扩大实权的技巧236

不正当的权术237

说服武断上级的技巧237

推动下级管理者的有效行动238

下层控制的方法238

中层控制的方法239

高层控制的方法239

现代管理者的观念素质240

有效管理者的个性素质240

管理者的认识方式241

管理者的时间方式242

“OP”哲学242

卓越管理八原则243

崛起人才的性格244

创造型人才的特征244

四、人才管理现代化方法245

开会的艺术245

个别面谈245

参谋会议246

业务检查246

专题性会议246

成功型会议的步骤246

人员管理的技巧247

刺激劳动力的五项原则248

七种有效的批评方式248

当代人才管理的四大趋势248

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249

办公室OA化的服务项目249

超越时空的通信技术250

档案管理的COM技术250

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三I化”251

“三C”革命251

“三A”革命252

五、人才预测与规划253

人才预测的职能和任务253

人才预测的阶段253

预测方法分类254

人才预测的定性方法255

人才预测的定量方法255

人才规划及其方法256

六、未来与人才之论257

未来社会的种种模式257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与未来发展机制的理论258

未来社会的物质生活258

未来社会的精神生活259

未来人才的基本类型259

未来人才的群体结构260

未来人才的智能结构260

未来人才的发展设计261

未来人才的识别和选拔261

未来人才的教育与培养262

未来人才的管理与使用262

未来人才流动263

第五章 有关重要的学科理论知识一、哲学理论知识26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64

世界观264

对立统一规律264

量变质变规律264

否定之否定规律265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发展和普遍联系的学说,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265

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265

质、量、度265

真理265

吸引与排斥266

动机与效果266

自发与自觉266

主观与客观266

本质与现象267

肯定与否定267

内因与外因267

具体与抽象267

社会的基本矛盾268

生产关系268

生产力268

二、心理学理论知识268

第一印象268

态度269

态度的特性269

动机270

需要270

气质271

性强272

情感、情绪、情调和情操272

三、逻辑学理论知识273

形式逻辑273

辩证逻辑274

同一律274

矛盾律274

排中律274

充足理由律275

内涵与外延275

种概念和属概念275

论证276

论题及论题的规则276

论据及论据的规则276

论证方式及论证方式的规则276

逻辑错误276

循环论证276

偷换概念276

悖论277

四、科学学理论知识277

科学学277

科学277

科学社会学278

马太效应278

科学心理学278

灵感和机遇278

科学法学279

科学论理学279

汤浅现象280

五、管理学理论知识280

管理280

系统管理280

整分合原理281

反愦原理281

封闭原理281

能级原理282

弹性原理282

动力原理283

六、行为科学理论知识283

行为科学283

情绪行为284

适应行为285

沟通行为285

七、交叉学理论知识286

交叉科学286

心理美学286

心理语言学287

医学心理学287

军事心理学287

管理心理学288

商业心理学288

生态学289

生态伦理学289

医学伦理学290

性学290

脑科学291

思维科学291

行为科学292

创造学292

技术学292

工效学293

交流学293

传播学294

情报学294

符号学295

行政学295

家政学296

城市科学296

管理科学296

领导科学297

决策学297

应用社会学298

家庭社会学298

住宅社会学299

闲暇社会学299

老年学299

青年学300

妇女学300

军事运筹学300

刑事侦察学301

边缘科学301

潜科学302

第六章 行政管理的科学与方法303

一、行政管理概念303

行政管理学303

行政管理范围303

行政管理学的特征304

行政管理学的现实意义304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304

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05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305

行政方法305

行政方法应当遵守的准则306

理论行政研究法306

实证行政研究法306

历史行政研究法307

行政心理研究法307

行政社会关系研究法308

行政行为研究法308

行政效率研究法308

行政法学研究法309

行政数量研究法309

行政生态研究法309

结构行政研究法310

决策行为研究法310

行政改革目标310

行政管理的科学化310

谋求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310

谋求体制311

行政和企业的主要区别311

行政工作效益化312

行政干部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的体系化312

组织312

行政312

行政组织312

政府行政组织和其它行政组织的区别313

行政组织工作性质和内容313

行政组织理论313

官僚制度的组织理论313

理想官僚制度的九大特征313

官僚主义制度组织理论的含义314

官僚制度理论的三种理想模型314

理想型官僚制度的特征314

古典组织理论314

现代组织理论315

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趋势315

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研究316

行政组织的分工317

行政组织中的授权行为317

行政组织中的监督行为318

行政组织中的协调行为319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和改革方向320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历史320

我国建国以来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方向321

我国的行政改革,特别在处理集权和分权问题上,应当保持实施的原则322

三、行政决策322

用决策行为来研究行政管理的五大理由322

行政决策行为的涉及范围322

决策程序的研究322

理性决策论323

行政决策的类型和层次323

行政决策的特征324

行政决策应具备的素质325

四、行政计划简介325

行政计划的一般含义325

战略计划的有机结合325

计划的一般形态和特征326

计划编制的程序327

五、开拓型人才的简介328

开拓型领导人才的特征与规律328

组织变革程序的步骤329

开拓型领导人才的素质330

对开拓型领导人才的鉴别与选拔332

对开拓型领导人才的使用与管理333

六、行政作用的简介333

行政作用法的含义333

行政作用的特点333

行政行为的分类334

行政规章334

行政处分335

行政契约与行政协定336

行政上的强制执行与行政上的处罚336

第七章 九种常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一、全面计划管理法(包括目标管理)337

全面计划管理的含义337

全面管理的基本特点337

生产经营计划计算的有关公式337

目标管理338

二、市场预测法340

市场预测的含义340

市场预测的要求和步骤340

市场预测的类型341

市场预测的方法341

三、决策技术法346

决策的含义346

决策的类型与要求346

决策的程序347

决策的基本原则347

决策的方法347

风险型决策348

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351

决策树353

四、量·本·利分析法356

量·本·利分析的含义及原理356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模式357

利用边际贡献率(创利率)计算盈亏平衡点358

达到一定预期利润的产量(销售量)的确定360

量·本·利分析的应用361

五、统筹法(网络技术法)365

统筹法的含义365

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范围365

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365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66

网络计划技术的时间计算368

时差与关键路线370

网络计划的优化371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374

六、线性规划法374

线性规划的概述374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375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376

线性规划模型的解法376

七、滚动计划法381

滚动计划的概念381

滚动计划法的适用范围和编制计划的程序381

滚动计划法的优点382

运用滚动计划应注意的问题383

八、成组技术法383

成组技术的概述383

成组技术的内容383

零件的分类与编码384

零件的分类编组384

成组的技术应用385

九、“看板”管理法387

“看板”管理387

“看板”的种类387

“看板”的作用388

“看板”的使用方法和规则388

实行“看板”管理的基本条件389

第八章 调查研究390

一、调查研究的有关概念390

调查研究390

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390

调查准备390

普遍调查391

典型调查391

抽样调查391

非随机抽样391

随机抽样391

调查的各种方式392

二、调查研究的重要性393

三、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395

四、调查研究的类型395

五、调查研究有哪些方法396

六、调查研究时如何收集和整理材料397

七、如何进一步使用调查材料398

八、调查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99

九、调查研究如何抓住典型401

典型401

先进典型的培养和教育401

先进典型的总结和推广402

先进典型的宣传402

支持和爱护典型403

正确运用后进典型403

第九章 重要的经典著作简介40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05

神圣家族40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406

德意志意识形态407

哲学的贫困407

共产党宣言408

政治经济学的批判408

资本论409

哥达纲领批判409

反杜林论410

自然辩证法410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410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411

列宁全集411

列宁选集41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412

谈谈辩证法问题413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终阶段413

国家和革命414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414

斯大林全集415

毛泽东选集416

第十章 计划与统计418

一、计划与统计概念418

计划418

计划类型418

计划的特性419

策划419

经济计划419

计划种类419

计划管理420

计划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420

计划管理体制420

经济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421

国家计划421

部门计划421

地方计划421

企业计划422

直接计划422

间接计划422

指令性计划422

指导性计划423

市场调节423

区域规划424

地区协作规划424

控制数字425

计划草案425

计划表格425

计划指数体系425

数量指标426

质量指标426

质量的表现形式426

计划指标核算426

单项指标、综合指标427

计划期427

基期427

平均每年增长速度427

翻两番427

综合平衡428

国民经济平衡表428

劳动力平衡429

物资平衡429

综合信贷收支平衡429

国际收支平衡430

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430

国民经济的恶性循环430

统计431

统计学431

社会经济统计学431

数理统计431

描述统计432

推断统计432

统计体制432

统计调查433

普查433

重点普查433

典型调查434

抽样调查434

简单随机抽样434

类型抽样434

等距抽样434

整群抽样435

家计调查435

大量观察法435

分组法435

概率436

相对数436

计划完成相对数436

比较相对数437

结构相对数437

动态相对数437

强度相对数437

平均数437

算术平均数437

调和平均数437

几何平均数438

全距438

平均差438

标准差438

动态数列438

离散系数439

序时平均数439

对比分析439

动态分析439

相关分析439

回归分析440

世界两大经济核算体系440

长线产品441

短线产品441

中间产品441

最终产品441

投资产出分析442

系统工程442

指标442

统计指标443

技术经济指标443

指标体系443

定期报表443

基期444

计划期444

期告期444

平均数444

发展速度444

增长速度445

计划价格445

现行价格445

不变价格446

指数446

经济指数446

物价指数446

货币购买力指数447

生活费指数447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内容组成44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4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内容组成448

三、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的综合平衡449

四、计划管理、计划体制形成与改革方向450

计划管理包括的内容450

计划工作应遵循的经济规律451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451

制定计划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452

重视计划工作452

我国计划体制的形成过程453

计划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454

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454

我国应有的计划体制455

经济杠杆的作用455

五、计划工作的现代科学方法与社会经济效益、计划的指标体系455

计划工作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455

社会经济效益的计划指标体系456

六、统计调查457

统计调查方案457

统计调查的种类458

统计调查的方法458

统计报表459

统计报表制度459

统计的原始记录460

统计台帐460

专门调查461

七、统计资料的整理技巧462

统计资料组织形式462

统计资料汇总技术462

统计分组的含义和任务463

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和组数的确定463

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分组464

分配数列464

统计表的含义465

统计表的构成和种类465

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事项465

八、综合指标简述466

总量指标466

相对指标467

平均指标467

标志变动度469

九、动态数列470

动态数列470

动态分析指标471

序时平均数473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473

动态趋势的分析475

十、统计指数476

统计指数476

总指数的编制477

平均指数变动的指数分析481

十一、概率统计基础486

概率统计基础486

概率487

概率的运算定理488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490

大数定律497

契比雪夫不等式498

李亚普诺夫定理及其推论499

十二、抽样方式和回归分析501

抽样方法501

抽样方法原理502

回归分析505

相关系数510

十三、财政统计513

财政统计513

财政统计的分组514

国家预算执行统计515

财政收支的动态分析517

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执行情况的分析518

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执行情况的分析519

十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521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521

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生产、分配与使用统计522

部门联系平衡统计523

第十一章 优化企业经济核算的九种技巧一、经济责任制526

经济责任制的概念和特点526

经济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形式526

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原因和条件528

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528

全面经济核算528

全面经济核算的特征和要求528

全面经济核算的基本条件528

全面经济核算的组织体系529

全面经济核算的指标体系529

全面经济核算的具体作法531

三、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QCC)531

全面质量管理531

质量保证体系532

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534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544

关联图法545

KJ法545

系统图法546

矩阵图法547

矩阵数据分析法547

PDPC法549

矢线图法550

四、实行优选法550

优选法550

单因素优选法551

双因素优选法552

正交试验法555

五、实行价值工程法556

价值工程556

价值工程的方法557

六、ABC管理法558

ABC管理558

ABC管理法的程序558

ABC管理法的实用领域559

七、全员设备管理561

TPM的提出561

TPM的基本思想和内容561

“维修预防”的可靠性技术561

设备选购及其经济评价方法562

设备维修的组织与计划方法564

设备更新、改造的决策方法566

PM目标管理的方法567

八、系统工程法568

系统及系统工程管理568

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568

系统工程的技术和内容方法568

系统工程的应用范围572

九、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法573

电子计算机与企业管理现代化573

电子计算机574

微型计算机及其系统578

企业怎样建立微型机应用系统579

第十二章 文学和文艺理论580

一、文学理论概念580

文学理论580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及二者的关系581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581

文学作品的倾向性和真实性及二者的关系581

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582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582

文学作品的题材582

文学作品的主题及形成583

典型人物及其主要特征583

人物是文学描写的中心583

文学作品情节的基本构成及提炼情节的一般原则584

文学作品结构的基本原则584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584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585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85

诗的基本特点585

小说的基本特点586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586

散文的基本特点586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587

典型化587

艺术构思要经过的几个阶段587

创作方法588

艺术表现手法588

现实主义及其基本特征588

浪漫主义及其基本特征588

文学风格及其形成589

文学流派形成的几种情况590

文学的人民性与文学民族性的关系590

文学的美感作用590

文学欣赏591

文学作品的共鸣现象592

文学欣赏的基本特点592

文学批评592

无产阶级文学批评家的修养方法593

二、读书的方法和技巧594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594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594

精心选择读本595

读书要联系实际595

读书一定要读序和跋595

循序渐进读书法596

读思结合读书法596

读记结合读书法596

对照读书法596

“一意求知”读书法597

粗读法和精读法597

变速读书法597

“时间效应”读书法598

诵读法598

出入读书法598

三到读书法和三编读书法599

通读法和摘读法599

读书笔记600

书头笔记及作用601

摘录笔记及作用601

纲要笔记及作用601

索引笔记及作用602

概述笔记及作用602

杂感笔记及作用602

三、公文的作用、特点、分类及格式603

公文的作用603

公文的特点603

公文的分类604

公文的格式605

公文的写作特点606

四、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607

指导思想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607

内容务实、符合工作规律607

运用范围的书面语言写作607

认真审核修改文稿608

注重日常积累,搞好“基本建设”609

五、各类公文的写作609

命令(令)、指令609

决定、决议610

指示610

布告、公告、通告610

通知611

通报612

报告、请示612

批复613

613

会议纪要614

六、如何撰写计划615

计划的结构和写法615

制定工作计划注意事项615

七、如何撰写总结615

总结的种类615

总结的基本内容和格式615

写工作总结注意事项615

八、如何撰写简报616

简报的分类与作用616

简报的采写与编辑616

九、如何撰写演讲稿617

演讲稿的性质617

演讲稿的结构617

怎样确定演讲的主题617

怎样搜集演讲的素材618

怎样写好演讲稿618

演讲时应有什么样的风度618

演讲的语言有哪些特点619

演讲时怎样与听众进行思想感情交流619

演讲时怎样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619

做报告和演讲有哪些不同620

十、如何撰写报告620

怎样确定报告的主题620

怎样搜集报告的素材620

如何写好报告稿621

报告时应有什么样的风度621

报告的语言有哪些特点621

报告时怎样与听众进行思想感情交流622

报告人回答听众的提问应注意些什么622

十一、如何谈话622

怎样看待谈话对象622

怎样确定谈话的内容623

怎样使谈话内容更充实623

怎样选择谈话的时机623

谈话时怎样保持正确的态度624

谈话时应怎样使用语言624

怎样在谈话中进行讨论624

谈话陷入僵局时怎么办625

怎么处理谈话结果625

十二、如何撰写调查报告626

调查报告的含义626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种类626

调查报告的写法626

十三、经济活动预测报告627

经济活动预测报告627

经济活动预测报告的作用627

经济活动预测报告的类型627

十四、经济活动分析报告628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628

分析报告的种类和格式628

写分析报告的方法629

十五、外贸商函629

外贸商函629

要按照贯用结构写作629

如何注意洽谈艺术630

十六、介绍信与证明信630

介绍信630

介绍信的格式、项目与写作要求630

证明信631

证明信的格式631

写介绍信、证明信时要注意的四个问题631

十七、其它常见文章简述631

说明文631

记叙文632

议论文632

应用文633

发言稿633

会议报告633

会议记录634

公约、守则634

合同、协议634

启事、广告、海报635

起诉书636

上诉书637

申诉书638

判决书639

调解书640

答辩书641

公证书642

十八、常用文章写作技巧643

评论643

政治论文644

学术论文645

毕业论文647

杂文648

消息649

通讯651

日记652

思想汇报653

自传与小传653

读书笔记654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656

一、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有关概念656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656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656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656

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基本特点657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658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658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659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659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原则659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659

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660

伦理学660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661

道德661

道德的四个特征661

道德规范661

共产主义道德661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662

集体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662

共产主义道德最基本的规范662

共产主义道德的作用662

道德义务663

无产阶级道德义务的内容633

道德行为633

道德品质664

道德评价664

道德评价标准644

道德评价的形式644

树立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665

集体主义同个体主义的区别665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区别665

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特征666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途径和方法666

人生价值666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667

无产阶级的良心667

荣誉和虚荣的界限667

无产阶级幸福观的基本特点668

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关系668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关系668

享受和劳动的关系669

爱情道德的主要要求669

婚姻和家庭道德的主要要求669

革命英雄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区别670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670

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670

社会公德671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671

道德修养671

良心671

人道主义671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作为伦理原则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区别671

爱国主义672

集体主义672

人生观672

五讲四美672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673

报告673

座谈讨论673

谈心674

文字教育674

形象化教育674

评比竞赛674

回忆对比675

参观访问675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的基本准则675

实事求是675

敢于斗争675

不搞派性676

不能整人676

顾全大局676

以身作则676

遵纪守法677

忠诚老实677

闻过则喜677

防微杜渐677

宽以待人677

勤奋学习678

善于决策678

精于组织678

勇于创新679

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弄清的是非问题679

五、要善于分析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观点与新方法695

六、如何在改革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698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行为科学之间的关系700

八、近年来我们党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搞好形势政策教育中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701

九、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有哪些基本职责701

十、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学习哪些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702

第十四章 领导与科学703

一、领导与科学的有关概念703

战略703

战略特征703

现代领导者为什么必须高度重视战略703

如何制定战略705

战略目标705

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706

怎样把战略付诸实施707

领导者对信息应有的认识707

信息的存在与发展708

信息708

信息领导者的意义709

信息的八大功能709

领导者对信息的要求709

新技术革命709

信息技术710

生物技术710

新型材料710

新能源710

宇航技术710

时代的特征711

领导应有信息观711

信息是领导和管理的基础711

信息产业712

信息技术的发展712

思维方式是认识论的组成部分713

思维既是认识活动又是认识结果713

思维方式与存在方式713

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713

思维方式与科学方式714

现代实践和社会发展的特点715

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715

知识715

知识在思维方式中的作用716

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科学知识716

语言和思维716

思维方式的变革与语言的更新717

观念717

观念在思维方式中的作用718

现代化建设中的观念更新718

情感718

情感对思维方式的影响719

思维形式719

思维形式在认识中的作用719

思维形式发展变化的规律性720

思维形式的运用720

思维方法721

思维方法的客观性和主观特征721

思维方法的层次性721

思维方法的作用721

思维程序722

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722

人们认识的实践过程722

思维过程的一般程序722

二、思维方式与领导艺术722

思维能力与领导者素质722

领导者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722

领导者的智能水平和结构723

用人之道与思维的品质、能力和方法723

尊重人才所蕴含的思维品质724

识别人才所蕴含的思维能力724

使用人才所蕴含的思维方法725

提高效率与时间观念725

时间的价值、效能观725

时间的结构、反馈观726

会议的效率727

领导者的审时度势728

三、领导者对人才成长的作用729

领导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729

领导者对人才成长有关键作用729

领导者有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730

四、系统工程方法与有效领导730

系统原理与有效领导730

系统工程方法与有效领导731

五、领导的信息意识733

信息社会与信息意识733

领导者的信息意识735

信息意识和领导思维738

领导者应获取的信息740

六、领导者应掌握的信息渠道741

社会的信息渠道741

本单位信息渠道741

七、领导者利用信息的几个原则742

主动性742

灵敏性742

广泛性742

准确性742

系统性742

时效性742

八、领导者在讲求经济效益应遵守的科学方法743

引导本部门的工作人员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743

处理好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743

重视科学技术、依靠科学进步745

善于挖掘本部门、本企业的内在潜力745

学点技术经济基础知识746

九、领导的方法、艺术和作风746

为什么要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746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根本的领导方法747

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747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什么748

为什么领导工作要有预见748

为什么要重视反馈原理在领导工作中的应用748

用人之道的基本原则749

正确地知人用人的基本原则749

科学的领导艺术749

如何争取领导工作的主动权750

领导干部怎样科学地安排时间750

如何处理“多谋”与善断的关系750

怎样正确对待下级751

领导作风是什么?它对领导工作有何意义751

为什么要律己严,待人宽751

如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752

怎样培养一丝不苛、认真负责的作风752

怎样树立刚毅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752

怎样密切联系群众753

为什么要发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作用753

如何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753

怎样做一个民主型的领导者753

第十五章 秘书理论755

一、秘书理论的有关概念755

秘书755

秘书部门755

秘书工作756

秘书学756

秘书学的研究对象756

秘书工作的参谋作用757

秘书的助手作用757

二、秘书工作的特点和重要原则758

秘书工作的四个主要特点758

秘书工作的三个重要原则759

三、秘书的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759

协调是秘书工作的重要任务759

秘书部门协调工作的五种主要类型760

秘书部门协调工作的基本原则761

秘书部门在协调过程中的具体工作761

秘书的督促检查工作的八项内容762

四、秘书的保密工作762

保密工作与秘书工作的关系762

国家机密范围和保密法规763

秘书部门的保密工作范围764

秘书保密工作守则764

秘书保密工作特点764

秘书部门的文件保密工作765

五、秘书工作要有科学的方法765

讲求科学方法的意义765

秘书工作必须讲究科学方法766

经验不能代替科学方法767

秘书工作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学会科学方法768

秘书工作常用的五种科学方法768

六、秘书工作务必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771

秘书与领导的关系771

秘书与群众的关系771

秘书与上下左右的关系771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772

第十六章 中国现代主要历史人物简介一、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774

毛泽东774

周恩来776

刘少奇778

朱德780

任弼时781

董必武781

彭德怀782

贺龙782

陈毅782

罗荣桓783

林伯渠783

李富春783

王稼祥784

张闻天784

陶铸784

二、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785

李大钊785

瞿秋白785

蔡和森785

向警予786

邓中夏786

苏兆征786

彭湃786

陈延年787

恽代英787

赵世炎787

张太雷787

李立三787

三、为党为国家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787

方志敏787

刘志丹788

黄公略788

许继慎788

韦拔群788

赵博生788

董振堂788

段德昌788

杨靖宇789

左权789

叶挺789

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789

孙中山789

五、本世纪伟大的女战士790

宋庆龄790

六、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791

蔡元培791

七、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伟大旗手791

鲁迅791

八、一贯支持我党的党外亲密战友792

廖仲恺792

何香凝792

邓演达792

杨杏佛792

沈钧儒792

九、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793

邹韬奋793

郭沫若793

沈雁冰793

李四光793

闻一多794

十、著名爱国人士794

杨虎诚794

陈嘉庚794

张治中794

傅作义794

十一、有关主要历史人物795

蒋介石795

汪精卫795

第十七章 国际有关主要历史人物简介一、无产阶级领袖796

马克思796

恩格斯796

列宁797

斯大林797

二、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798

白求恩798

史沫特莱798

斯特朗798

柯棣华798

斯偌799

浅沼稻次朗799

中岛建藏799

三、科学家和发明家799

阿基米德799

哥白尼799

伽利略799

列文虎克800

牛顿800

富兰克林800

达尔文800

琴纳800

巴斯德800

科赫801

弗莱明801

卡弗801

孟德尔801

诺贝尔801

居里夫妇802

贝尔802

爱迪生802

马可尼802

爱因斯坦802

四、有关探险家803

埃里克生803

马可·波罗803

卡博特父子803

迪亚士803

哥伦布803

达·伽马804

麦哲伦804

卡蒂尔804

德雷克804

哈德孙804

库克804

刘易斯和克拉克805

富兰克林805

非洲探险家805

澳大利亚探险家805

南北极探险家806

五、有关作家807

荷马807

奥维德807

伊索807

但丁807

乔叟807

塞马提斯807

莎士比亚808

弥尔顿808

莫里哀808

笛福808

斯威夫特808

歌德809

司各特809

奥斯丁809

拜伦809

格林兄弟809

雨果810

安徒生810

爱伦·坡810

狄更斯810

麦尔维尔810

凡尔纳810

马克·吐温811

卡洛尔811

斯蒂文生811

吉卜林811

海明威811

六、表演艺术家812

卓别麟812

劳瑞和哈代812

迪斯尼812

路易·阿姆斯特朗812

西纳特拉812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813

硬壳虫乐队813

七、思想家和改革家813

孔子813

苏格拉底813

穆罕默德814

马丁·路德814

加尔文814

伊拉斯漠814

南丁格尔814

甘地814

道格拉斯815

马丁·路德·金815

八、统治者和领袖人物815

亚历山大帝815

汉尼拔815

恺撒816

克娄巴特拉816

阿提拉816

查理曼816

阿尔弗烈德大王816

征服者威廉一世816

圣女贞德816

伊丽莎白一世817

克伦威尔817

路易十四817

腓特烈大帝817

华盛顿817

杰弗逊818

纳尔逊818

林肯818

威灵顿818

拿破仑818

图森·路维杜尔819

玻利瓦尔819

俾斯麦819

维多利亚女王819

罗斯福819

艾森豪威尔820

邱吉尔820

戴高乐820

希特勒820

肯尼迪820

第十八章 现代化管理与企业升级企业821

社会主义企业822

工业企业823

企业管理824

传统管理824

科学管理825

现代管理825

现代化管理825

企业升级826

企业升级资格审核主要内容828

企业升级的主要措施828

现代化管理与标准法制828

标准化管理工程828

现代标准化的人大原理、九个持性829

标准的分级829

系统工程829

系统论与科学管理832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832

标准化833

现代企业管理837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837

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837

企业管理学838

企业管理学的学派839

企业管理841

管理信息系统842

管理信息843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844

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844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845

生产计划调度信息系统846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846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846

人事工资管理信息系统847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847

企业管理职能848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849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849

生产型管理850

生产经营型管理850

财务管理851

社会主义工业企业852

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853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854

企业素质855

1997《当代科学与管理实用手册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紫平著 199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青年实用手册(1990 PDF版)
当代青年实用手册
199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施工与管理实用手册(1991年06月第1版 PDF版)
建筑施工与管理实用手册
1991年06月第1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
实验动物科学管理实用手册(1998 PDF版)
实验动物科学管理实用手册
1998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秘逻辑学(1985 PDF版)
文秘逻辑学
1985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
当代实用物理  上(1976 PDF版)
当代实用物理 上
1976 正中书局
实用医院管理手册(1991 PDF版)
实用医院管理手册
1991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班组长现代管理实用手册(1987 PDF版)
班组长现代管理实用手册
1987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物资管理实用手册(1988 PDF版)
物资管理实用手册
1988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土地管理实用手册(1997 PDF版)
土地管理实用手册
1997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企业管理实用手册(1992 PDF版)
企业管理实用手册
1992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盾徽下的出击(1989 PDF版)
盾徽下的出击
1989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土地管理实用手册(1991 PDF版)
土地管理实用手册
1991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现代管理科学手册(1994 PDF版)
现代管理科学手册
199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新学科手册(1985 PDF版)
当代新学科手册
198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医学科研管理实用手册(1989 PDF版)
医学科研管理实用手册
1989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