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劳动管理学研究》
作者 | 郭军等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红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3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068806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9367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劳动管理机制1
第一节 我国劳动管理的目标模式1
一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的宏观调控1
二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的市场调节6
三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管理的目标模式11
四 市场经济下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14
第二节 我国劳动制度的特征20
一 劳动制度的概念及其类型20
二 我国现行的主要劳动制度21
三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制度的特征27
第三节 我国劳动管理的方法体系28
一 劳动管理中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及其运用28
二 劳动管理中社会心理学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伦理道德方法及其运用31
三 劳动管理中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及其运用33
第四节 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完善36
一 劳动管理体制的涵义和内容36
二 我国劳动管理体制建立和改革的客观依据39
三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管理体制的完善41
第二章 劳动就业管理47
第一节 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一般思路47
一 对劳动就业的一般认识47
二 西方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启示48
第二节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52
一 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历史回顾52
二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职能54
三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55
四 我国劳动就业管理体制的完善57
第三节 我国劳动就业的实现机制58
一 变计划管理为市场调节58
二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59
三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60
四 当前应做好的几项工作61
五 办好劳动职业介绍服务机构63
第三章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65
第一节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英明选择和伟大创举65
一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运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英明选择和伟大创举65
二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培育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劳动力市场的有益偿试。66
第二节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任务68
一 掌握劳动力供求信息,统筹城镇劳动力就业68
二 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组织劳动力生产经营自救69
三 开展就业前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69
四 吞吐调节劳动力,服务于企业优化组织结构69
五 协助组织实施社会再就业工程70
第三节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管理70
一 政府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管理70
二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自身管理71
三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2
第四章 劳动职业教育管理74
第一节 劳动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74
一 劳动职业教育是大机器工业的产物74
二 劳动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迅速最可靠的条件76
三 劳动职业教育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搞活必不可少的条件77
四 劳动职业教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78
第二节 劳动职业教育的性质与职能80
一 劳动职业教育的性质80
二 劳动职业教育的特点81
三 劳动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能82
第三节 劳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84
一 建立劳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依据84
二 我国劳动职业教育管理结构86
三 我国劳动职业教育体系88
第五章 劳动组织管理92
第一节 劳动组织与社会经济活力92
一 劳动组织的性质与特征92
二 劳动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94
三 劳动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增强社会经济活力95
第二节 劳动组织的优化及实现102
一 劳动组织的优化102
二 劳动组织优化的实现104
第三节 劳动力的流动与调节107
一 劳动力流动的特征1074
二 劳动力流动的调节111
第四节 劳动竞赛及其组织112
一 劳动竞赛的意义113
二 竞争与劳动竞赛115
三 劳动竞赛的内容和形式117
四 劳动竞赛的组织118
第六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管理120
第一节 劳动定额及其发展120
一 劳动定额的概念与形式120
二 劳动定额水平的确定121
三 劳动定额制度及其演变122
第二节 作业方法研究123
一 流程研究123
二 作业研究129
三 动作研究132
第三节 工时结构及作业测定133
一 工时结构的分析133
二 作业测定135
第四节 劳动定额的制定139
一 劳动时间确定139
二 劳动时间汇总142
三 劳动定额管理144
第五节 劳动定员及其管理147
一 劳动定员的原则147
二 劳动定员的形式和内容148
三 劳动定员的方法150
四 劳动定员的管理153
第七章 劳动工资管理157
第一节 工资的宏观调控157
一 工资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57
二 工资政策及其调节161
三 工资法规及其调节163
四 工资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着眼点165
第二节 工资的市场决定原理168
一 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确定社会工资率168
二 以劳动力供求为依据,调整社会工资率170
三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172
第三节 现行的企业工资制度175
一 等级工资制175
二 岗位技能工资制177
三 结构工资制181
第八章 劳动的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管理185
第一节 劳动的社会保险的特性和作用185
一 劳动的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185
二 我国劳动的社会保险的特性185
三 我国劳动的社会保险的作用188
四 劳动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90
第二节 劳动的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190
一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沿革191
二 目前的退休条件、待遇规定193
三 养老事业面临的形势和现行体制的问题195
四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196
第三节 劳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与管理200
一 劳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200
二 劳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203
第四节 职工福利204
一 职工福利的内容204
二 职工福利的性质205
三 职工福利的特点208
四 职工福利的原则209
第五节 劳动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210
一 劳动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211
二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11
三 劳动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思路213
第九章 劳动保护管理215
第一节 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215
一 劳动保护的概念215
二 劳动保护的意义216
三 劳动保护的任务217
第二节 劳动保护的组织管理220
一 加强劳动保护立法220
二 劳动保护的级织管理机构222
三 劳动保护宣传教育223
四 劳动保护的监督检查227
第三节 劳动防护用品230
一 劳动防护用品概述230
二 防尘用品的性能、特点、使用和选择231
第十章 劳动卫生环境管理237
第一节 噪声及其防护237
一 噪声的量度237
二 噪声的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239
三 噪声的危害和防护240
第二节 通风与防尘243
一 通风244
二 防尘246
第三节 高温作业及防护248
一 高温企业及其环境毒害影响248
二 高温作业及其降温措施250
第四节 工业毒物及防护252
一 工业环境毒物及其危害252
二 职业中毒及其预防254
第十一章 部门与地区劳动管理256
第一节 部门劳动管理256
一 农业经济部门的劳动管理256
二 工业经济部门的劳动管理258
三 基本建设部门的劳动管理260
四 运输、邮电部门的劳动管理261
五 商业部门的劳动管理263
第二节 涉外经济的劳动管理264
一 涉外经济与涉外劳动管理264
二 涉外经济中的劳动用工制度266
三 加强涉外经济的劳动管理267
四 涉外经济与劳务输出270
第三节 非生产领域的劳动管理273
一 非生产领域劳动管理的重要性273
二 非生产领域劳动管理的形式275
三 非生产领域劳动管理的内容276
第四节 地区劳动管理280
一 地区劳动管理的任务280
二 地区劳动管理过程281
三 地区劳动管理的特点283
四 搞好地区劳动管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285
第十二章 劳动统计分析与管理288
第一节 劳动统计的性质288
一 我国劳动统计的性质288
二 我国劳动统计的内容289
三 我国劳动统计的指标293
第二节 劳动统计分析295
一 职工人数统计分析296
一 职工工资统计分析299
三 劳动时间利用统计分析303
四 劳动生产率统计分析305
第三节 劳动统计管理308
一 劳动统计管理体制308
二 劳动统计调查管理311
三 劳动统计资料整理的组织管理314
第十三章 劳动法制与劳动权利317
第一节 劳动法制概述317
一 市场经济与劳动立法317
二 劳动法的一般认识317
三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320
第二节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321
一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321
二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22
三 休息、休假的权利323
四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324
五 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权利324
六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325
七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325
八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325
第三节 用人单位的权利326
一 招工权326
二 用人权326
三 奖惩权327
四 辞退权327
五 分配权328
第四节 劳动争议与劳动仲裁329
一 劳动争议及劳动争议立法329
二 劳动仲裁及劳动仲裁程序329
第十四章 劳动监察管理336
第一节 劳动监察的性质与意义336
一 劳动监察的起源与概念336
二 我国劳动监察的性质336
三 我国劳动监察的意义338
第二节 劳动监察的内容与形式341
一 劳动监察的内容341
二 劳动监察的机构346
三 劳动监察的方式348
四 我国劳动监察的特点355
五 我国劳动监察的程序356
第三节 劳动监察管理机制的完善357
一 我国劳动监察的现状357
二 完善我国劳动监察机制358
三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监察体制360
后记362
1995《中国社会主义劳动管理学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军等著 1995 北京:红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管理
- 198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 1982
-
- 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特色研究
- 1988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与劳动组织问题
- 1952 工人出版社
-
- 为社会主义劳动
- 1955 北京:北京大众出版社
-
- 论社会主义劳动纪律
- 1953 工人出版社
-
- 苏联的社会主义劳动
- 195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社会主义劳动态度
- 1955 北京:学习生活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管理哲学问题
- 199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研究
- 1988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税制理论研究
- 1992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
-
- 社会主义劳动论
- 199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管理
- 1994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劳动问题
- 1985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