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求取 ⇩

第一章天气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1

§1.1大气运动的基本特性1

一、控制大气运动的方程组1

二、大气的大尺度运动2

三、梯度风平衡4

§1.2大气热力学基础5

一、状态方程6

二、热流量方程7

三、湿度和气象温度11

四、绝热图解12

五、大气层结稳定度13

§1.3天气图15

一、天气图底图及其特点16

二、天气图的种类与结构18

§1.4辅助天气图24

一、剖面图24

二、流线分析25

三、单站高空风图的分析26

四、变量图29

§1.5天气现象30

一、几种主要天气形成的宏观条件30

二、灾害性天气与危险天气32

三、天气区33

§1.6天气系统与大气环流36

一、大气环流的平均状态36

二、天气系统43

第二章气团和锋57

§2.1气团57

一、气团的形成与变性57

二、气团的分类58

三、活动于我国的主要气团58

§2.2锋的基本概念59

一、锋的定义和分类59

二、锋附近云和降水的分布特征61

§2.3锋的结构66

一、大气中的不连续面66

二、锋的热力结构66

三、对流层顶附近的锋层69

四、锋的坡度70

五、锋附近的风场和气压场72

六、地面锋附近的变压场74

七、锋附近的垂直运动75

§2.4锋的移动76

一、地面变压场与锋的移动76

二、地面地转风、气压形势与锋的移动77

三、地面摩擦及地形对锋的影响78

§2.5锋生和锋消79

一、锋生、锋消的概念79

二、锋生、锋消公式79

三、各项因子的作用81

四、我国锋生、锋消的概况82

§2.6影响我国的锋83

一、冷锋83

二、准静止锋84

三、暖锋85

四、锢囚锋85

§2.7能量锋85

一、大气中能量的主要形式85

二、能量锋87

三、锢囚高能舌88

第三章温带气旋91

§3.1温带气旋的统计学特性92

一、温带气旋的水平范围与强度92

二、温带气旋的源地92

三、气旋的路径与分类95

§3.2气旋的理论模型96

一、气旋的发生、发展生命史模型97

二、气旋结构的模型103

§3.3气旋的发生、发展113

一、地面气压变化的物理机制和气旋发展条件113

二、涡度变化与气旋发展115

§3.4气旋发展中动能的变化124

一、大气中动能收支125

二、气旋中动能的收支127

§3.5热低压128

一、华西热低压(华西低槽)130

二、黄淮热低压130

第四章温带反气旋和寒潮133

§4.1温带反气旋的概况133

一、反气旋的定义和分类133

二、反气旋的范围和强度134

三、冷性反气旋的天气134

§4.2温带反气旋的发生、发展和移行134

一、反气旋的发展135

二、冷性反气旋的活动136

§4.3寒潮天气过程138

一、寒潮概述138

二、寒潮天气形势140

三、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物理机制152

§4.4冬季天气153

一、冬季环流主要特征153

二、冬季天气154

三、冷冬月和暖冬月163

第五章西风带高空环流系统165

§5.1西风带环流的基本特征165

一、经向环流与纬向环流165

二、长波和短波167

§5.2西风带长波168

一、长波的结构特征168

二、长波的移行170

三、长波槽脊的发展174

四、长波的调整186

§5.3阻塞高压与切断低压189

一、切断低压191

二、阻塞高压195

§5.4南支波动、切变线、西南涡200

一、南支波动200

二、切变线201

三、西南涡203

§5.5东亚常见的高空环流204

一、冬季环流型及其天气特征204

二、夏季环流型及其天气过程特征209

三、过渡季节环流型及其天气过程的特征210

第六章台风215

§6.1台风的一般性状215

一、台风的分类215

二、台风生成的频数216

三、台风的群集性217

四、台风的移动路径218

五、台风的分析方法219

§6.2台风的结构和天气222

一、台风的温压场222

二、台风的流场224

三、台风的暴雨228

§6.3台风的发生和发展233

一、台风发生的内在物理条件233

二、台风发生的物理过程236

三、台风发生的环境流场条件240

四、台风的再生与变性244

§6.4台风的移动246

一、影响台风移动的各种力246

二、大型环流系统对台风移动的影响249

第七章热带环流和天气系统259

§7.1低纬度环流的基本特征259

一、平均流场与气压场259

二、平均温湿场265

三、要素日变化特点266

四、铅直环流269

§7.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72

一、西太平洋副高的结构274

二、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强度的变动276

三、副高活动与天气279

四、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变动的因子281

§7.3南亚高压285

一、概述285

二、南亚高压环流型及其转换287

三、高原及其紧邻地区的低层289

环流特征294

§7.4云团294

一、云团的分类294

二、云团的结构与发生发展295

§7.5热带波动300

一、波动的性状与结构300

二、东风波对我国沿海地区天气的影响304

§7.6热带副热带旋涡306

一、气旋性旋涡306

二、反气旋性旋涡312

§7.7热带辐合带314

一、热带辐合带的结构与形成315

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及其季节性变化316

三、热带辐合带的中短期变动318

第八章中尺度天气系统321

§8.1雷暴321

一、雷暴概况321

二、单细胞雷暴323

三、多单体雷暴325

四、超级单体雷暴329

五、与雷暴相伴随的中、小尺度气压系统332

六、雷暴中水汽收支以及风垂直切变对雷暴的影响336

§8.2中—β尺度对流性系统338

一、飑线341

二、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343

§8.3强对流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345

一、高空冷涡型347

二、高空阶梯槽型347

三、中、低空暖切变型349

四、锋面雷暴349

§8.4地形机械作用诱生的中尺度天气系统350

一、背风波350

二、下坡风354

§8.5地形热力诱生的中尺度天气系统355

一、海(湖)陆风355

二、山谷风356

第九章东亚夏季风和中国的暴雨361

§9.1东亚夏季风活动361

一、季风的定义和成因361

二、东亚季风系统成员363

三、越赤道气流365

四、东亚季风的推进366

§9.2暴雨的成因368

一、充沛的水汽供应368

二、强烈的上升运动370

三、持久的作用时间370

四、有利的地形370

§9.3华南前泛期暴雨371

一、概况371

二、暴雨的环流系统373

三、暖区特大暴雨374

四、地形影响377

五、华南前讯期暴雨落区预报方法378

§9.4江淮流域梅雨379

一、梅雨的气候概况379

二、梅雨天气形势381

三、梅雨期的暴雨384

四、梅雨的预报389

§9.5北方盛夏暴雨391

一、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391

二、有利于北方暴雨的环流与天气系统392

三、华北特大暴雨个例—“638”特大暴雨395

第十章气象预报399

§10.1我国的气象业务机构与任务399

一、气象业务机构简介399

二、气象台的任务400

§10.2经验预报401

一、外延法401

二、预报指标法401

三、相似预报法402

四、经验公式法402

五、点聚图法402

六、综合分析预报403

§10.3概率统计预报404

一、回归预报404

二、判别法406

§10.4 数值天气预报及其产品的应用409

1991《天气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元弼等编著 1991 明文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天气学基础(1959 PDF版)
天气学基础
195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气预告学( PDF版)
天气预告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
天气预告学(1951 PDF版)
天气预告学
1951
海洋天气学( PDF版)
海洋天气学
航天气象学( PDF版)
航天气象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天气学  下(1980 PDF版)
天气学 下
1980
天气学  上(1980 PDF版)
天气学 上
1980
天气学( PDF版)
天气学
好天气和坏天气(2020 PDF版)
好天气和坏天气
2020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气象学与天气学(1991 PDF版)
气象学与天气学
1991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高等天气学(1991 PDF版)
高等天气学
1991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天气学教程(1995 PDF版)
天气学教程
1995 北京:气象出版社
热带天气学(1980 PDF版)
热带天气学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天气学  上(1981 PDF版)
天气学 上
1981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天气学(1957 PDF版)
天气学
1957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