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 下》

第二篇中国天气1

第七章东亚天气环流概述1

§7.1 决定东亚区域环流特性的主要地理因素1

§7.2 东亚大气环流的基本面貌及天气特征4

§7.3 东亚常见的环流型及其天气过程特征20

第八章影晌我国天气的锋面活动35

§8.1 我国境内的锋面活动—锋生和锋消35

§8.2 我国锋面的低层结构及常见的锋面天气43

第九章影晌我国天气的气旋活动64

§9.1 东亚气旋活动的基本情况64

§9.2 发展于我国北部锋区上的气旋68

§9.3 发展于我国南部锋区上的气旋79

§9.4 我国高空槽、涡的活动及其天气86

第十章影晌我国天气的反气旋活动93

§10.1 移动性反气旋93

§10.2 鄂霍次克海高压97

§10.3 副热带高压100

第十一章寒潮天气过程111

§11.1 寒潮天气过程112

§11.2 寒潮的源地与路径125

§11.3 寒潮的结构和天气126

§11.4 寒潮的预报128

第十二章影晌我国天气的热带气旋133

§12.1 台风源地及活动季节133

§12.2 台风的范围和强度135

§12.3 台风的发生和发展135

§12.4 台风结构和台风天气137

§12.5 台风移动和台风登陆我国的天气141

§12.6 台风的预报144

§12.7 南海低压147

第十三章梅雨天气过程149

§13.1 梅雨期开始前后亚洲上空环流形势的转变149

§13.2 梅雨形势及天气过程152

§13.3 梅雨结束时亚洲上空环流形势的转变160

第十四章我国久早、连阴及暴雨天气过程161

§14.1 常导致干旱的天气过程和环流型161

§14.2 常导致持续阴雨的天气过程和环流型162

§14.3 暴雨天气过程163

第十五章高原天气167

§15.1 高原上的天气系统及天气167

§15.2 高原地区的分析方法178

第三篇天气预报服务185

第十六章天气预报服务的主要任务、形式和组织185

§16.1 天气预报服务的目的、任务及服务形式185

§16.2 天气情报和天气预报的种类及内容186

§16.3 天气预报服务组织及其分工191

§16.4 预报和情报的传递方式193

第十七章基层台、站的预报工作方法195

§17.1 分析的主要工具195

§17.2 分析的预备工作207

§17.3 大中小结合的中期预报方法216

§17.4 分片天气预报方法241

§17.5 气象服务站、哨的预报方法243

§17.6 预报思想的形成过程253

§17.7 单站长期预报方法介绍254

第十八章天气预报为专业服务271

§18.1 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服务271

§18.2 天气预报为森林防火服务274

§18.3 天气预报为畜牧业服务275

§18.4 天气预报为盐业服务276

§18.5 天气预报为水产业服务278

§18.6 天气预报为民用航空服务282

1961《天气学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气象专科学校主编 1961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天气学教程(1992 PDF版)
天气学教程
1992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天气预告学( PDF版)
天气预告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
天气预告学(1951 PDF版)
天气预告学
1951
航天气象学( PDF版)
航天气象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天气学  上(1980 PDF版)
天气学 上
1980
天气学( PDF版)
天气学
气象学与天气学(1991 PDF版)
气象学与天气学
1991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高等天气学(1991 PDF版)
高等天气学
1991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天气学教程(1995 PDF版)
天气学教程
1995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天气学(1986 PDF版)
天气学
1986 北京:气象出版社
热带天气学(1980 PDF版)
热带天气学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天气学  上(1981 PDF版)
天气学 上
1981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天气学(1957 PDF版)
天气学
195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天气学基础(1959 PDF版)
天气学基础
195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气学  上(1960 PDF版)
天气学 上
196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