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学通论》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戏剧史学(上)25

第一节 戏剧史学概说27

第二节戏剧渊源论(上古至五代)34

上古歌舞说35

宗教礼俗说40

俳优说54

傀儡说59

百戏说64

歌舞戏说73

参军戏说85

第三节戏剧渊源论(宋金)93

歌舞伎艺论96

扮演伎艺论107

说唱伎艺论112

第四节宋杂剧论125

宋杂剧成熟过程论126

宋杂剧角色论128

宋杂剧表演体制论135

宋杂剧剧本论137

第五节金院本论142

院本体制论142

院本产生年代论143

金院本名目分类研究145

第二章戏剧史学(下)161

第一节元杂剧论163

元杂剧渊源论164

(附论:金词对元杂剧的影响)181

元杂剧分期论194

元杂剧分类论200

元杂剧繁荣原因论209

元杂剧衰落原因论220

元剧四大家论223

第二节宋元南戏论230

南戏产生时代论230

南戏渊源论233

南戏分期论235

四大南戏”及《琵琶记》论237

第三节明戏剧论251

明戏剧总论251

南曲声腔变迁论256

明戏曲流派论267

第四节清戏剧论300

清戏剧总论300

苏州派论305

“南洪北孔”论327

花雅之争论341

第三章戏剧作法学355

第一节 戏剧作法学概说357

第二节情节论360

奇与真363

虚与实379

第三节结构论396

制全形399

立主脑401

减头绪406

密针线409

调节奏413

知格局419

第四节人物论425

心、体与地426

写照与传神432

类型与个性444

正笔与闲笔450

第五节曲词论455

论词采456

论机趣462

论用事468

论巧体471

第六节宾白论476

论曲白相生477

论繁简482

论通俗484

论尖新487

论科诨488

第四章戏剧音律学493

第一节 戏剧音律学概说495

第二节 曲源498

第三节 南北501

第四节 宫调508

第五节 曲牌514

第六节 平仄522

第七节 阴阳530

第八节 曲韵533

第九节 衬字543

第十节 增句549

第十一节 务头552

第十二节 曲谱557

第五章戏剧表演学569

第一节 戏剧表演学概说571

第二节演员素质论575

胡祇遹的“九美”说575

夏庭芝的“色艺两绝”说577

潘之恒的“才、慧、致”说579

张岱的“性命于戏”说581

第三节演唱技巧论583

燕南芝庵的北曲唱论584

魏良辅的南曲唱论585

沈宠绥的南北曲唱论587

徐大椿对唱论的总结590

第四节表演技巧论593

潘之恒的“度、思、步、呼、叹”及其他594

《梨园原》的演艺要诀600

第五节演习方法论606

潘之恒的演习三部曲607

冯梦龙的演习范本610

张岱的演习经验总结619

李渔的演习方法体系624

第六节表演境界论634

袁宏道论“不见己”、“不见人”634

汤显祖论“清源祖师之道”636

潘之恒论“技—声—神”637

《消寒新咏》论“传神”639

第六章戏剧批评学(上)643

第一节 戏剧批评学概说645

第二节 讽谏说650

第三节 教化说655

第四节 主情说666

第五节 史鉴说690

第六节 游戏说703

第七章戏剧批评学(中)715

第一节自然说717

李贽论“化工”、“自然之为美”717

汤显祖论“意趣神色”721

凌濛初论“天籁”727

王国维论“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730

第二节意境说734

吕天成论“意境”736

祁彪佳论“意境”738

王国维的“意境说”741

第三节本色当行论745

本色论747

当行论761

第四节悲剧论767

凄——悲剧的动人力量767

怨——悲剧的情感冲突769

悲——悲剧的哲理思考772

苦——悲剧的永久回味773

悲剧的近代阐释777

第五节喜剧论783

笑——喜剧的特征783

滑稽——喜剧的精神786

错——喜剧的手法789

名实颠倒——喜剧的根源790

喜剧的近代阐释793

第八章戏剧批评学(下)795

第一节曲品797

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798

吕天成《曲品》804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820

第二节评点839

李贽的戏曲评点840

陈继儒的戏曲评点846

孟称舜的戏曲评点849

金圣叹的《西厢记》评点856

毛声山的《琵琶记》评点869

吴仪一及其三妇的戏曲评点874

第三节曲话886

明代的几种曲话886

李调元的《雨村曲话》、《剧话》889

焦循的《剧说》、《花部农谭》892

陈栋的《论曲十二则》896

梁廷柟的《藤花亭曲话》898

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907

杨恩寿的《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909

黄启太的《词曲闲评》913

第四节序跋916

剧作家自作的序跋916

评论家所作的序跋921

第五节题咏927

元明的戏剧题咏928

清代的戏剧题咏933

第九章戏剧文献学947

第一节 戏剧文献学概说949

第二节戏剧目录953

专题目录953

综合目录965

提要目录981

第三节戏剧校订983

赵琦美对元明杂剧的抄校984

臧懋循对元杂剧的校订991

王骥德对《西厢记》的校注1001

凌濛初对《西厢记》的校注1013

毛奇龄对《西厢记》的论定1025

王季烈对《孤本元明杂剧》的校订1029

第四节戏剧选本解题1032

戏曲剧本选集1032

戏曲剧本单出选集1044

戏曲、散曲(俗曲)选集1051

主要参考书目1065

后记1072

1995《中国戏剧学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山林著 1995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论中国戏剧批评(1988 PDF版)
论中国戏剧批评
1988 济南:齐鲁书社
中国戏剧史论集(1987 PDF版)
中国戏剧史论集
198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戏剧概论(1934 PDF版)
中国戏剧概论
1934 世界书局
中国的戏剧(1986 PDF版)
中国的戏剧
198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戏剧通典(1999 PDF版)
戏剧通典
1999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文学八论第六种  中国戏剧概论(1936 PDF版)
中国文学八论第六种 中国戏剧概论
1936 世界书局
中国戏剧史(1953 PDF版)
中国戏剧史
1953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文学八论  中国文学八论第六种  中国戏剧概论(1985 PDF版)
中国文学八论 中国文学八论第六种 中国戏剧概论
1985 北京市中国书店
中国戏剧学史稿(1986 PDF版)
中国戏剧学史稿
1986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关于几个戏曲理论问题的论争(1986 PDF版)
关于几个戏曲理论问题的论争
1986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论戏剧(1987 PDF版)
论戏剧
1987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国戏剧史(1993 PDF版)
中国戏剧史
1993 北京:文津出版社
中国戏剧史论稿(1995 PDF版)
中国戏剧史论稿
1995 北京:国家出版社
中国戏剧概论(1981 PDF版)
中国戏剧概论
1981 庄严出版社
戏剧论(1931 PDF版)
戏剧论
1931 世界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