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求取 ⇩

序编 世界贫困背景及中国政府与人民消除贫困的曙光一、世界贫困现状及若干国家的反贫困措施5

(一)人类生存危机中的贫困问题5

1.贫困危机是人类生存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5

2.世界的贫困现状与趋势7

3.反贫困国际共同行动9

(二)发达国家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措施10

1.发达国家的贫困特征与反贫困一般措施10

2.美国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措施11

3.英国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措施12

4.日本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措施14

5.意大利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措施15

(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措施(上)16

1.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特征与反贫困的一般情况16

2.一般不发达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18

(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措施(下)20

1.印度的贫困特征与反贫困措施20

2.泰国的贫困特征与反贫困措施22

3.巴西的贫困特征与反贫困措施23

4.墨西哥的贫困特征与反贫困措施24

二、中国的贫困背景及中国政府与人民消除贫困的曙光26

(一)扶贫序曲:1949年~1978年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若干举措26

(二)1949年~1984年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及其原因29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经济基础29

2.1949年~1984年中国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31

3.1949年~1984年中国贫困状况与成因34

(三)中国政府与人民消除贫困大行动37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前奏37

2.第一个反贫困文件:中国政府消除贫困正式行动的开始38

3.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主要政策、措施与特点39

4.中国消除贫困取得明显成效45

(四)中国消除贫困在世界范围的影响46

1.消除贫困对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重大意义46

2.中国消除贫困,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进世界的发展47

3.中国消除贫困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47

4.中国消除贫困的人道价值49

第一编 中国10年扶贫开发实践(1986年~1995年)一、中国10年扶贫开发成就53

二、中国10年扶贫开发的方针、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56

(一)中国10年扶贫开发的方针和目标任务56

(二)中国10年扶贫开发的政策57

1.关于扶贫开发的主要基本政策57

2.关于扶贫开发的主要产业政策59

3.关于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主要扶贫优惠政策60

(三)中国10年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61

1.“七五”时期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61

2.“八五”时期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67

三、中国10年扶贫开发的具体做法73

(一)设立专门的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73

(二)增加扶贫资金、物资的投入,强化资金、项目的管理75

1.增加扶贫资金、物资的投入75

2.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77

(三)针对贫困分布的区域性特征,以县为单位确定国家扶持的重点80

1.以县为单位确定国家扶持的重点,扶到村,扶到户80

2.扶贫开发的主要形式80

3.扶贫开发的基本途径81

(四)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81

1.坚持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81

2.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口素质82

(五)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加强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干部交流82

(六)发挥科学技术在贫困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83

(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84

(八)国家实施几项大规模特殊扶贫工程84

1.以工代赈计划84

2.“温饱工程”86

3.“温饱基金”87

4.“康复扶贫”87

四、中国社会扶贫:全方位、多层次89

(一)社会扶贫的必要性89

1.社会扶贫界定89

2.社会扶贫的意义90

(二)中国社会扶贫的特色91

1.全方位92

2.多层次92

(三)中国10年社会扶贫实践93

1.“条条”(即部门)式社会扶贫实践93

2.“块块”(即地区或区域)式社会扶贫实践96

(四)中国10年社会扶贫绩效98

1.实物扶贫解决了部分贫困居民的基本生存问题98

2.强化了贫困地区的自我积累能力98

3.初步改变了贫困地区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99

4.帮助贫困地区加强了与发达地区的横向联系99

5.促进了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形成100

五、中国科技扶贫:多功能、网络化101

(一)科技扶贫释义101

1.科技扶贫与科技开发102

2.科技扶贫与协调机制的形成102

3.科技扶贫与扶贫突破口的选择103

(二)中国科技扶贫的运行特色104

1.多功能104

2.网络化104

(三)中国科技扶贫的主要形式105

1.科技培训105

2.科技示范105

3.重点培植106

4.科技咨询106

5.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106

6.技术合作与协作106

7.“星火计划”、“丰收计划”、“863高科技计划”、“温饱工程”、“燎原计划”106

(四)中国科技扶贫的政策取向107

1.始终把人的素质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107

2.制定贫困地区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07

3.开拓科学技术市场107

4.建立不同层次的科学技术开发基金108

5.完善科学技术推广体系108

6.强化教育108

7.建立科技进步的激励机制109

六、来自一些贫困地区的实例111

(一)从红旗渠到乡镇企业112

(二)为了另一种文明114

(三)从移民到新生态环境116

(四)“四荒”拍卖和小流域治理119

(五)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科技致富123

〔附一〕无言的爱128

〔附二〕好支书王廷江133

第二编 扶贫理论与中国贫困现状剖析141

一、贫困的定义及其测定141

(一)贫困的一般定义141

1.绝对贫困141

2.相对贫困142

3.狭义贫困143

4.广义贫困143

(二)中国的贫困含义144

1.贫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144

2.贫困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解145

3.中国的贫困主要是指农村的贫困、农民的贫困145

4.中国的贫困是一种暂时现象146

5.中国的贫困是一个政治的经济学概念146

(三)测定贫困的一般理论和方法147

1.贫困标准(贫困线)147

2.贫困线制度149

3.贫困程度的测定方法149

4.对收入不均等的测量152

(四)中国贫困标准的测定154

1.国家统计局对贫困标准的测定154

2.有关学者近年提出的测算结论155

3.中国政府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划分161

4.世界银行对中国贫困线的测定165

二、中国贫困现状剖析167

(一)中国贫困现状总体描述167

1.贫困发生率167

2.贫困程度169

3.贫困人口地域分布173

(二)中国贫困现状个案举例177

1.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省177

2.宁蒗:西南地区的一个县178

3.褚河:中部山区的一个乡181

(三)中国贫困现状剖析182

1.贫困性质的绝对性182

2.贫困现象的综合性183

3.贫困结构的两重性184

4.贫困成因的多元性185

5.贫困运行的恶性循环和往返性189

6.贫困程度的收敛性190

三、中国返贫现象与成因191

(一)中国的返贫现象191

1.中国返贫现象的类型191

2.中国返贫现象的特点195

(二)中国返贫现象原因透视196

1.“造血”不足——返贫的经济原因196

2.“败血”严重——返贫的社会文化原因198

3.“抽血”过多——返贫的体制和政策原因201

4.“失血”过多——农民无力面对市场经济204

(三)返贫现象启示录204

1.返贫是消除贫困过程中一种必然的曲折现象204

2.消除返贫现象必须进行系统整治205

四、构建中国反贫困理论体系208

(一)中国反贫困理论的定性208

1.消除贫困的实践呼唤建立贫困理论体系208

2.贫困理论发展的基本轨迹209

3.贫困理论的层次性211

4.中国反贫困理论的性质218

(二)中国反贫困理论的定位218

1.中国贫困的结构变化218

2.反贫困与社会救济的区别及思想基础221

3.中国反贫困的基本对象及理论意味223

(三)中国反贫困理论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226

1.消除贫困行为的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226

2.消除贫困行为的政府属性——宏观经济影响与政策优先次序选择问题229

3.消除贫困行为的差别政策——一般贫困与特殊贫困问题235

4.消除贫困行为的基点选择——农业开发与发展问题237

5.消除贫困行为的新思维——扶贫的观念更新和认识深化问题239

第三编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扶贫攻坚245

一、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45

(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出台背景与现实意义245

1.《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背景245

2.《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现实意义248

(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框架与内容251

1.关于形势与任务251

2.关于奋斗目标251

3.关于方针与措施252

(三)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条件成熟程度分析254

1.中国政府和人民经过长期努力,使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为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254

2.改革的深化和中国经济发展,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255

3.全社会的关注与全方位支持,为彻底消除贫困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256

(四)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措施257

1.抓住重点难点,实施温饱攻坚257

2.强化资金项目管理,提高扶贫效益257

3.实行开放式扶贫,开拓脱贫致富新途径258

4.依靠科技治贫,加大科技投入259

5.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259

6.贫困地区要坚持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60

7.继续争取国际扶贫组织的合作与支持260

二、中国六大贫困区域类型扶贫攻坚态势与举措261

(一)东、西部接壤地带贫困区扶贫攻坚态势与举措261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61

2.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262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举措262

(二)东部丘陵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态势与举措263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63

2.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264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举措264

(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贫困区扶贫攻坚态势与举措265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65

2.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266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举措266

(四)西藏高寒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态势与举措267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67

2.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268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举措268

(五)西南喀斯特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态势与举措268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69

2.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269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举措269

(六)内蒙古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态势与举措270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70

2.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271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举措271

三、中国十八个集中连片贫困区扶贫攻坚态势与对策272

(一)太行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72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72

2.贫困原因分析273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73

(二)秦岭、大巴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74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74

2.贫困原因分析275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75

(三)武陵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76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76

2.贫困原因分析276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77

(四)沂蒙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77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77

2.贫困原因分析278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78

(五)大别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79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79

2.贫困原因分析280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80

(六)井冈山和赣南地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81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81

2.贫困原因分析281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82

(七)闽西南、闽东北地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82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82

2.贫困原因分析283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83

(八)定西干旱地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84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84

2.贫困原因分析284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85

(九)西海固地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85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85

2.贫困原因分析286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86

(十)吕梁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86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86

2.贫困原因分析287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87

(十一)陕北地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88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88

2.贫困原因分析288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88

(十二)乌蒙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89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89

2.贫困原因分析290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90

(十三)桂西北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91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91

2.贫困原因分析291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92

(十四)九万大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92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92

2.贫困原因分析293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93

(十五)滇东南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94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94

2.贫困原因分析294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95

(十六)横断山区贫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296

1.区域资源特点与优势296

2.贫困原因分析296

3.扶贫攻坚的方向与措施297

〔附表1〕中国十八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矿产资源分布现状298

〔附表2〕中国六大贫困区域类型十八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农业自然资源状况概要300

四、中国扶贫攻坚的区域对策比较302

(一)中国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共同对策302

1.贫困地区致贫的共同因素302

2.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共同对策303

(二)特殊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特殊对策305

1.库区贫困及其扶贫攻坚对策305

2.民族地区贫困及其扶贫攻坚对策308

3.边境地区贫困及其扶贫攻坚对策311

(三)中国贫困地区产业开发模式比较312

1.农业开发模式312

2.工副业开发模式314

3.劳动力资源开发模式315

4.科技开发模式316

第四编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消除贫困新思路一、挑战与机遇321

(一)新形势: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的两重性321

1.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中国贫困地区脱贫新经验321

2.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中国贫困地区致贫新因素326

(二)新挑战: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背景下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的严峻性328

1.东部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328

2.东、中、西内部的地区发展差距扩大329

(三)新机遇:解决地区发展差距,是世纪之交中国消除贫困的必然选择330

1.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实现全国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30

2.世纪之交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潜力和机遇331

二、思路与机制333

(一)新思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全面开发,综合治理333

1.总体思路333

2.思路转变336

(二)新机制:以自我发展机制为中心的消除贫困良性运行系统338

1.计划调控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在先富带后富前提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38

2.外引内联机制:贫困地区要开放与开发并举,以开放促开发340

3.技术进步机制:贫困地区必须加强科技传播与科技吸纳的有机结合342

4.自我发展机制:贫困地区应着重培育企业及一切经济实体的“造血”和积累机能343

5.生态优化机制:贫困地区必须实行资源保护基础上的各业协调而持续的发展345

6.奖优补优机制:省、区对贫困县实行“两保两挂”,充分调动贫困地区自我扶贫的积极性346

三、对策与措施348

(一)宏观对策:中国政府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为调控目标,逐步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348

1.循序渐进地发展市场经济,继续实行优惠政策348

2.对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项目实行倾斜政策和配套措施349

3.继续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开展扶贫济困活动350

4.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领导下的消除贫困系统工程建设351

(二)中观对策:贫困地区以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为中心环节,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351

1.以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为中心环节351

2.加快城乡和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53

3.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354

4.加快智力开发步伐354

5.加快乡镇企业发展354

(三)特殊对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就地开发扶贫与异地开发扶贫相结合355

1.贫困地区就地开发扶贫与异地开发扶贫的三种基本形式355

2.贫困地区异地开发扶贫的成功探索356

结束语:展望21世纪中国农村360

主要参考文献363

后记364

1996《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付民主编 1996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告别贫困的历程(1991 PDF版)
中国告别贫困的历程
1991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消除贫困共同进步 巴哈伊国际社团关于贫困问题的声明( PDF版)
消除贫困共同进步 巴哈伊国际社团关于贫困问题的声明
中国的承诺  本世纪末消灭贫困(1998年10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的承诺 本世纪末消灭贫困
1998年10月第1版 中国经济出版社
跨越贫困(1995 PDF版)
跨越贫困
1995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走出贫困(1989 PDF版)
走出贫困
1989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国际贸易中的政府行为(1998 PDF版)
国际贸易中的政府行为
199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的承诺-本世纪末消灭贫困(1998 PDF版)
中国的承诺-本世纪末消灭贫困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拒绝贫困(1999 PDF版)
中国拒绝贫困
199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消费行为学(1998 PDF版)
消费行为学
1998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银行业务岗位操作规程  联行(1996 PDF版)
中国农业银行业务岗位操作规程 联行
1996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消除贫困的人口对策研究(1996 PDF版)
消除贫困的人口对策研究
199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为消除贫困而战  人民军队参加祖国建设纪实(1999 PDF版)
为消除贫困而战 人民军队参加祖国建设纪实
1999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中国反贫困治理结构(1998 PDF版)
中国反贫困治理结构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贫困警示录(1996 PDF版)
中国贫困警示录
1996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看得见的手”  中国政府行为研究(1996 PDF版)
“看得见的手” 中国政府行为研究
1996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