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鉴定》求取 ⇩

第一章 新陈代谢与分类1

第一节 定义和范围1

第二节 代谢途径和呼吸链2

第三节 属(种)分类位置的变迁3

第四节 常见菌的检索系统7

第五节 分布与致病性15

第二章 最新确立的菌属(种)18

第一节 人苍白杆菌(Ochrobacterium anthropi)18

第二节 嗜热黄杆菌(Flavobacterium thalpophilum)19

第三节 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20

第四节 寡源菌属(Oligella)30

第五节 威克斯氏菌属(Weeksella)32

第六节 萨顿氏菌属(Sullonella)34

第七节 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39

第八节 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42

第九节 食酸菌属(Acidooorax)48

第十节 寡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52

第十一节 与假单胞菌有关的其它7个新菌属54

第三章 常见的菌属57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Pserdomonas)57

一、形态染色特征60

二、培养特征61

三、生理生化特征63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66

(一)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66

(二)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71

(三)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74

(四)施氏假单胞菌(P.stulzeri)74

(五)门多萨假单胞菌(P.mendocina)76

(六)产碱假单胞菌(P.alcaligenes)77

(七)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77

(八)类鼻疽假单胞菌(P.pseudomallei)78

(九)鼻疽假单胞菌(P.mallei)79

(十)洋葱假单胞菌(P.cepacia)83

(十一)唐菖蒲假单胞菌(P.gladioli)85

(十二)皮氏假单胞菌(P.pickettii)87

(十三)椰毒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87

(十四)食酸假单胞菌(P.acidovorans)89

(十五)睾酮假单胞菌(P.teslosteroni)93

(十六)敏捷假单胞菌(P.facilis)94

德氏假单胞菌(P.delafieldii)94

泡囊假单胞菌(P.vesivlaris)95

(十七)缺陷假单胞菌(P.diminuta)95

(十八)嗜中温假单胞菌(P.mesophilica)96

(十九)少动假单胞菌(P.paucimobilis)97

(二十)假单胞菌群Ve—1和Ve—298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99

第二节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102

一、形态染色特征102

二、培养特征103

三、生理生化特征105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05

(一)野油莱黄单胞菌(X.campestris)105

(二)草霉黄单胞菌(X.fragariae)108

(三)条纹黄单胞菌(X.albilineans)108

(四)地毯草黄单胞菌(X.asonopodis)108

(七)嗜麦芽黄单胞菌(X.mallophilia)109

(五)葡萄黄单胞菌(X.ampelina)109

(六)杨树黄单胞菌(X.populi)109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110

第三节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112

一、形态染色特征112

二、培养特征113

三、生理生化特征114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17

(一)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117

(二)放射形土壤杆菌(A.radiobacter)118

(三)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119

(四)悬钩子土壤杆菌(A.rubi)119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120

二、培养特征121

第四节 军团菌属(Legionella)121

一、形态染色特征121

三、生理生化特征122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22

(一)嗜肺军团菌(L.pneumophila)122

(二)博氏军团菌(L.bozemanii)123

(三)麦氏军团菌(L.micdadei)123

(四)杜氏军团菌(L.dumoffii)123

(五)戈氏军团菌(L.gormanii)123

(六)长滩军团菌(L.longbeachae)123

(七)其它军团菌(26个种)124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127

第五节 莫拉氏菌属(Moraxella)131

二、培养特征132

一、形态染色特征132

三、生理生化特征133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33

(一)腔隙莫拉氏菌〔M.(M.)lacunata〕138

(二)牛莫拉氏菌〔M.(M.)bovis〕138

(三)不液化莫拉氏菌〔M.(M.)nonliquefaciens〕139

(四)亚特兰大莫拉氏菌〔M.(M.)atlantae〕140

(五)苯丙酮酸莫拉氏菌〔M.(M.)phenylpyruvica〕140

(六)奥斯陆莫拉氏菌〔M.(M.)osloensis〕140

(七)粘膜炎布拉汉氏菌〔M.(B.)catarrhalis〕141

(八)豚鼠布拉汉氏菌〔M.(B.)caviae〕142

(九)绵羊布拉汉氏菌〔M.(B.)ovis〕142

(十)兔布拉汉氏菌(M.(B.)cuniculi〕142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143

(十一)分类位置不定的种(群)143

第六节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45

一、形态染色特征146

二、培养特征146

三、生理生化特征147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47

(一)乙酸钙不动杆菌(A.calcoaceticus)149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151

第七节 金氏菌属(Kingella)154

一、形态染色特征155

二、培养特征155

三、生理生化特征156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56

(一)金氏金氏菌(K.kingae)156

(二)产吲哚金氏菌(K.indologenes)160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161

(三)无硝金氏菌(K.denitrificans)161

第八节 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162

一、形态染色特征163

二、培养特征163

三、生理生化特征164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65

(一)麦氏交替单胞菌(A.macleodii)165

(二)盐漂游交替单胞菌(A.haloplanktis)165

(三)埃氏交替单胞菌(A.espe jiana)169

(四)水蛹交替单胞菌(A.undina)170

(五)羽田氏交替单胞菌(A.hanedai)170

(六)红色交替单胞菌(A.rubra)171

(七)藤黄紫交替单胞菌(A.luteoviolacea)171

(十)普通交替单胞菌(A.communis)172

(九)橙色交替单胞菌(A.aurantia)172

(八)柠檬交替单胞菌(A.citrea)172

(十一)漫游交替单胞菌(A.vaga)173

(十二)科氏交替单胞菌(A.colwelliana)173

(十三)腐败交替单胞菌(A.pulrefaciens)174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174

第九节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176

一、形态染色特征177

二、培养特征178

三、生理生化特征179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85

(一)水生黄杆菌(F.aquatile)185

(二)短黄杆菌(F.breve)186

(三)大比目鱼黄杆菌(F.balustinum)186

(五)气味黄杆菌(F.odoratum)187

(四)脑膜炎血毒性黄杆菌(F.meningosepticum)187

(六)产吲哚黄杆菌(F.indologenes)188

(七)粘黄杆菌(F.gleum)189

(八)黄杆菌群Ⅱ b(F.group Ⅲb)190

(九)类黄杆菌(Flavobacterium-like Bacteria)190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191

第十节 产碱菌属(Alcaligemes)193

一、形态染色特征194

二、培养特征194

三、生理生化特征195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195

一)粪产碱菌(A.faecalis)195

(二)无硝产碱菌(A.denitrificans)199

(四)位置不确定的9个种200

(三)皮氏产碱菌(A.piechaudii)200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202

第十一节 紫色杆菌属(Janthinobacterium)203

一、形态染色特征204

二、培养特征204

三、生理生化特征205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206

(一)蓝黑紫色杆菌(J.lividum)206

(二)其它分类位置不定的细菌206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208

第十二节 博德特氏菌属(Bordetella)210

一、形态染色特征210

二、培养特征211

三、生理生化特征213

(一)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pertussis)216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216

(二)副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parapertussis)218

(三)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B.bronchiseptica)219

(四)类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B.bronchiseptica-like)221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221

第四章 实用方法和技术223

第一节 染色技术223

第二节 培养特征检查229

第三节 生理生化特征检查技术233

一、生化特征检查技术233

(一)氧化酶试验233

(二)触酶(过氧化氢酶)试验234

(三)运动性试验234

(四)O—F(糖代谢类型)试验235

(五)糖醇氧化试验236

(六)葡萄糖酸盐氧化试验237

(七)乙酸盐氧化试验238

(八)V—P(乙酰甲基甲醇)试验238

(九)H2S产生试验239

(十)吲哚试验239

(十一)3—酮基乳糖产生试验240

(十二)果聚糖生成试验241

(十三)几丁质分解试验241

(十四)吐温水解试验242

(十五)淀粉水解试验242

(十六)纤维素水解试验242

(十七)七叶灵水解试验243

(十八)明胶水解试验244

(十九)氨基酸脱羧酶试验244

(二十一)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245

(二十)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245

(二十二)2,3—丁二醇脱氢酶试验246

(二十三)卵磷脂酶试验247

(二十四)ONPG酶试验247

(二十五)DNA酶试验248

(二十六)尿素酶试验249

(二十七)硝酸盐还原试验249

(二十八)厌氧硝酸盐产气试验250

(二十九)石蕊牛奶试验250

二、生理特征检查技术251

(一)碳源利用试验251

(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252

(三)丙二酸盐利用试验253

(四)无机氮源利用试验254

(六)耐盐性试验255

(五)氰化钾生长试验255

(七)选择性培养基生长试验256

第四节 临床常见菌的鉴定258

一、细菌的分离培养258

二、系统鉴定方法259

三、编码鉴定方法275

第五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试验279

一、敏感度划分依据和分段279

二、试验药物选择和分组280

三、抗菌药物原液制备和贮存280

四、琼脂平板稀释法282

五、微量肉汤稀释法284

六、扩散法286

七、附录303

1995《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鉴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暑伏,李蓉主编;蔡妙英等编写 1995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  分枝杆菌目  球菌目(1958 PDF版)
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 分枝杆菌目 球菌目
195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布氏杆菌病专辑( PDF版)
布氏杆菌病专辑
山东省中医研究所
肠杆菌科的鉴定(1978 PDF版)
肠杆菌科的鉴定
1978
医学革兰氏阴性杆菌  数值鉴定指南( PDF版)
医学革兰氏阴性杆菌 数值鉴定指南
布氏杆菌病资料选集( PDF版)
布氏杆菌病资料选集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
布氏杆菌病及其预防(1955 PDF版)
布氏杆菌病及其预防
1955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1999 PDF版)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
1999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细菌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法(1990 PDF版)
细菌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199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布氏杆菌病(1993 PDF版)
布氏杆菌病
1993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非发酵菌及其编码鉴定手册(1988 PDF版)
非发酵菌及其编码鉴定手册
1988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放线菌的分类和鉴定(1992 PDF版)
放线菌的分类和鉴定
1992 北京:科学出版社
肠杆菌科的鉴定(1959 PDF版)
肠杆菌科的鉴定
1959 科技卫生出版社
杆系的稳定性(1956 PDF版)
杆系的稳定性
1956 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
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1991 PDF版)
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
1991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动物布氏杆菌病(1959 PDF版)
动物布氏杆菌病
195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