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方法论纲》
作者 | 李茂等主编 编者 |
---|---|
出版 |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23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2402792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9592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1
绪论1
第一章 哲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1
第一节 古希腊时代的哲学方法论3
一 从总体直观到认识自然再到认识自己的哲学方法4
二 寻求现实世界本原的哲学方法12
三 以人生伦理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哲学”的方法23
第二节 近代哲学和哲学方法论的发展27
一 以研究自然为中心的培根、笛卡尔的哲学方法27
二 以人为中心的启蒙哲学的方法31
三 人本化、体系化的康德、黑格尔的哲学方法3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方法论的创立55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方法论创立的几个历史阶段55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方法论的主要逻辑范畴60
三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62
第四节 20世纪哲学方法论的多层色阶67
一 多元化67
二 世界化73
三 人道化78
四 主体化83
第二章 方法的实践基础89
第一节 方法基础的逻辑考察89
一 方法与人的活动89
二 实践及其“内容的灵魂和概念”92
三 实践的社会系统和文化机制104
第二节 方法基础的历史考察113
一 实践及其方法的混沌整体性阶段113
二 实践及其方法的分门别类阶段125
第三节 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145
一 实践与方法145
二 方法论与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151
第一节 真与真理164
一 真为何物?164
第三章 求真之路(上)164
二 真理是什么?179
第二节 经验信息的选取、加工和重组185
一 经验信息的选择185
二 信息的获取186
三 信息的储存189
四 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191
五 信息的重组194
第三节 理性思维的进程、结构和深化195
一 理性思维的发展进程196
二 理性思维结构的复杂性198
三 理性思维从抽象到具体的深化202
第四章 求真之路(下)205
一 系统方式的哲学性质206
第一节 系统思维的辩证方法206
二 系统思维的辩证法214
三 系统辩证思维的求真模式218
第二节 多元互补方法225
一 多元主义方法的崛起226
二 “互补原理”的泛化230
三 多元互补的辩证综合233
四 求真活动中的多元互补235
第三节 非理性方法探讨241
一 现代认识论对理性主义的挑战242
二 非理性思维的特点及其方法论功能244
三 非理性方法与理性方法互补254
第四节 理解的辩证方法256
一 当代西方哲学解释学方法概述257
二 批判吸取当代解释学方法论的合理因素265
三 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的辩证方法268
第五章 善的求索277
第一节 价值简论277
一 价值概念278
二 哲学史上的价值观279
三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285
第二节 道德价值及其评价准则289
一 道德价值活动的主体性289
二 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及其准则293
三 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及其准则303
四 个人与自身之间的道德关系及其准则309
第三节 论求善的方法316
一 何谓“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316
二 求善的哲学方法及其依据318
三 求善方法的理性解析323
第一节 美在何处333
第六章 审美的方法333
一 美是一种系统效应334
二 美是一种审美系统效应335
三 美存在于主体情趣结构和对象审美信息结构的契合层面上339
第二节 美是扬弃了的善346
一 美是善的信号346
二 善何以扬弃自身而成为美?356
第三节 美的欣赏与创造360
一 如何从对象中见出美来?361
二 美的创造之路376
第七章 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自由之路395
第一节 本质的趋向395
一 真善美的初步界说395
二 真善美的综合考察402
第二节 主体的抉择413
一 作为主体心理因素的知情意414
二 知情意的相互关系416
第三节 自由的追求425
一 必然与自由425
二 真善美的创造与自由的实现427
三 历史的总结——人类走向真善美的必由之路436
第八章 哲学方法论的开放性445
第一节 哲学方法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446
一 实践的结构及其本质属性446
二 哲学方法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意义449
三 社会实践是哲学方法论的基础452
第二节 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的关系455
一 具体科学及其方法论456
二 科学方法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458
三 哲学方法论对于具体科学方法论的意义464
第三节 不同哲学方法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发展470
一 哲学方法论的纵向承继关系471
二 哲学方法论的横向渗透关系476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发展的内在机制478
第九章 哲学方法论与人481
第一节 主体的人的历史生成及其方法论意蕴482
一 主体——人的历史生成482
二 主体的个体性与社会性484
三 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488
第二节 哲学方法论在主体活动中的作用493
一 哲学方法论启迪主体的创造性493
二 哲学方法论协调主体对客体的关系497
三 哲学方法论制约主体的实现水平和发展趋向504
第三节 哲学方法论与现实主体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512
一 主体的价值追求与哲学方法论意义513
二 主体的自我实现与哲学方法论的发展516
三 哲学方法论与主体结合的特殊性519
后记522
1994《哲学方法论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茂等主编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西方科学哲学史纲
- 1988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 1984
-
- 西方哲学史 教学大纲
- 1980
-
-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 198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 社会科学方法学论纲
- 1996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 西方法哲学史纲
- 1993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法哲学论
-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哲学论文第1卷
- 1992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哲学方法论
- 1990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哲学方法概论
- 1994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
- 哲学方法概论
- 1998 北京:民族出版社
-
- 现代西方哲学纲要
- 1986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现代西方哲学纲要
- 1986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哲学研究方法论
- 199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 哲学方法论
- 1992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