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之著述及思想》求取 ⇩

前编1

第一章绪论3

第二章分论11

第一节 初见秦11

第二节 难言16

第三节 爱臣22

第四节 主道·扬权26

第五节 有度37

第六节 二柄65

第七节 八奸81

第八节 十过85

第九节 孤愤108

第十节 和氏118

第十一节 奸劫弑臣129

第十二节 亡征141

第十三节 三守·诡使152

第十四节 六反·八说162

第十五节 八经168

第十六节 人主178

第十七节 备内·南面·饰邪183

第十八节 解老·喻老196

第十九节 说林244

第二十节 观行·安危·守道·用人·功名·大体262

第二十一节 储说277

第二十二节 难324

第二十三节 难势·问辩·问田·定法·说疑350

第二十四节 忠孝·心度·制分360

第三章结论366

后编371

第一章绪论373

第二章分论375

第一节韩非著述及其思想的第一期375

一、专志勤学375

二、缤纷的少年色彩378

(一)儒家的薰陶渍染378

1.对孔子的讚赏378

2.对儒家人物的肯定379

3.对古圣贤的崇敬380

4.对诗、书的尊重380

(二)对《老子》的向往381

(三)超群出众的才情382

1.结构严谨·组织周备383

2.说理绵密·词藻典丽385

3.博采旧闻388

4.愤世情怀389

三、讨论课题——广拓391

(一)君臣——含有儒家影子的理论392

1.为君之道392

2.为臣之道398

3.君臣关系401

(二)治国——尚未面目全现的系统406

1.御宫闱407

2.御大臣408

3.御百姓414

(三)传统文化——温情的否定419

1.道德420

2.历史423

(四)现实社会——激情的批判426

1.人性426

2.社会434

3.国家437

第二节韩非著述及其思想的第二期442

一、博闻善说442

二、悲怆的情怀453

三、讨论课题——深掘461

(一)历史——演动的历史观461

(二)治国——密不透风的治国手段472

1.法472

a.权威性476

b.普遍性477

c.客观性480

2.术482

a.众听484

b.查核485

c.行密488

d.用诈488

e.防微490

3.势492

a.先天的处势492

b.后天的造势494

c.积极的用势496

(三)社会——演进的社会观499

1.现时社会情况500

2.整治现时社会504

3.理想的新社会506

(四)力斥诸家——杂学必灭的理论514

1.抨击的原因514

2.抨击的对象517

第三节韩非著述及其思想的第三期520

一、讨论课题——归要520

(一)治国的最高境界520

1.君道——道520

2.制臣之道——法、术528

(二)自我掌握的无神论536

(三)变法538

二、文采缤纷540

三、郁结的情怀550

第三章 结论564

馀编573

第一章爱国捐躯——韩非被害575

第二章 丰富的遗作——流传及编纂586

后记603

1993《韩非之著述及思想》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良树著 1993 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韩非法政思想批判  兼论近代法政思想之演变(1989 PDF版)
韩非法政思想批判 兼论近代法政思想之演变
1989 黄瑞云
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 PDF版)
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
本土化视域下韩非管理思想研究( PDF版)
本土化视域下韩非管理思想研究
韩非的法律思想研究(1986 PDF版)
韩非的法律思想研究
1986
韩愈传记资料  3  韩愈事迹及其思想(1982 PDF版)
韩愈传记资料 3 韩愈事迹及其思想
1982 天一出版社
韩非著作选注(1976 PDF版)
韩非著作选注
197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墨子兼爱非攻思想之研究( PDF版)
墨子兼爱非攻思想之研究
韩非(1962 PDF版)
韩非
1962 北京:中华书局
韩非(1932 PDF版)
韩非
193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韩国经济思想史(1993 PDF版)
韩国经济思想史
1993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我眼中的刘少奇(1992 PDF版)
我眼中的刘少奇
1992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韩非思想新探(1990 PDF版)
韩非思想新探
199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专制之父-韩非子(1996 PDF版)
专制之父-韩非子
1996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1986 PDF版)
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
1986 北京:中华书局
韩非(1985 PDF版)
韩非
1985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