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基础》
作者 | 朴昌根编著 编者 |
---|---|
出版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51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082078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6084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1
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历史发展1
1.1 系统科学与系统论1
1.1.1 科学思想发展的三步曲1
1.1.2 系统论在生物学上的历史发展5
1.1.3 系统论在哲学上的历史发展9
1.2 系统科学与信息产业革命15
1.2.1 信息产业革命的“硬件”17
1.2.2 信息产业革命的“软件”26
1.2.3 信息产业革命的“灵魂”47
1.3 系统科学史略51
第二章 系统科学概论58
2.1 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59
2.2 系统科学的研究内容61
2.2.1 什么是同型性61
2.2.2 同型性的根据63
2.2.3 同型性的种类65
2.2.4 同型性的科学意义68
2.3 系统科学的体系70
2.3.1 Bertalanffy的体系71
2.3.2 市川惇信的体系74
2.3.3 钱学森的体系76
2.3.4 我们的设想79
2.4 系统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86
2.4.1 划分科学知识结构等级的原则86
2.4.2 现代科学知识结构等级90
2.4.3 数学、哲学、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92
2.4.4 系统科学的特征96
2.5 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100
2.5.1 数学方法与非数学方法的结合100
2.5.2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101
2.5.3 实验方法与科学抽象的结合102
2.5.4 传统方法与系统方法的结合102
第三章 系统概念104
3.1 什么是系统104
3.1.1 各种系统定义105
3.1.2 系统、要素、环境115
3.1.3 系统与非系统122
3.2 结构与功能125
3.2.1 结构与功能:传统观点125
3.2.2 结构与功能:新的探索140
3.2.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63
3.3 子系统与分系统179
3.3.1 子系统与分系统概念179
3.3.2 若干实例183
3.3.3 子系统-分系统矩阵188
第四章 系统分类195
4.1 系统分类原则196
4.1.1 单一性原则196
4.1.2 加和性原则197
4.2 根据现实系统的实际内容进行分类198
4.1.3 客观性原则198
4.2.1 天然系统与人造系统199
4.2.2 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思维系统201
4.2.3 物质系统与概念系统201
4.2.4 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202
4.2.5 渺观、微观、宏观、宇观与胀观系统203
4.2.6 小系统、中系统与大系统204
4.2.7 硬系统与软系统207
4.2.8 作业系统与管理系统208
4.3 根据系统模型进行分类209
4.3.1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211
4.3.2 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212
4.3.3 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215
4.3.4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217
4.3.5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219
4.3.6 确定性系统与不确定性系统220
4.3.7 黑色系统、白色系统与灰色系统224
4.3.8 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226
4.4 小结230
第五章 系统性质232
5.1 整体性232
5.1.1 整体性232
5.1.2 系统质与要素的四因素234
5.1.3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三种关系240
5.2 稳定性244
5.2.1 稳定性244
5.2.2 Lyapunov稳定性246
5.2.3 输入-输出稳定性251
5.2.4 结构稳定性253
5.3 等级性260
5.3.1 等级性260
5.3.2 若干实例263
5.3.3 等级性与并列性275
5.4.1 适应性278
5.4 适应性278
5.4.2 可靠性286
5.4.3 整序性293
5.5 历史性297
5.5.1 时间298
5.5.2 变化需要时间302
5.5.3 时间导致变化306
第六章 信息与熵314
6.1.1 系统的三基元315
6.1 系统与信息315
6.1.2 什么是信息318
6.1.3 信息的度量326
6.2 系统与熵331
6.2.1 熵的简史331
6.2.2 什么是熵340
6.2.3 问题与讨论347
6.3 熵与生命·社会·经济系统361
6.3.1 物质系统的套箱结构361
6.3.2 熵与生命系统363
6.3.3 熵与经济系统367
7.1 进化论的进化386
第七章 系统进化386
7.1.1 进化论从猜想到科学的发展387
7.1.2 进化论在20世纪的新发展391
7.1.3 进化论发展的新阶段——系统进化论396
7.2 若干基本范畴400
7.2.1 开放性与封闭性401
7.2.2 自组织与他组织403
7.2.3 量变与质变407
7.2.4 渐变与突变413
7.2.5 对称与非对称416
7.2.6 有序与无序418
7.2.7 平衡与非平衡420
7.2.8 线性与非线性420
7.2.9 可逆与不可逆420
7.2.10 偶然与必然422
7.2.11 内因与外因425
7.2.12 协同与竞争427
7.3 系统进化方程及其讨论430
7.3.1 典型现象430
7.3.2 系统进化方程437
7.4 分叉与相变461
7.4.1 系统进化中的质变461
7.4.2 分叉465
7.4.3 相变481
7.5 系统进化的方向性与周期性489
7.5.1 系统的层间进化与层内进化489
7.5.2 层内进化的描述492
7.5.3 系统进化的周期性503
7.6 系统进化的因素与判据524
7.6.1 系统进化的因素524
7.6.2 系统进化的判据536
附录 现代系统理论研究概况546
1.1 Bertalanffy的一般系统理论549
1 以生物学和/或心理学为背景的系统理论549
1.2 Miller的一般生命系统理论551
1.3 Eigen的超循环理论554
2 以物理学为背景的系统理论559
2.1 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559
2.2 Haken的协同学566
2.3 槌田敦的资源物理学570
3 以数学为背景的系统理论578
3.1 Mesarovie体系578
3.2 Wymore体系580
3.3 Klir体系582
3.4 Thom的突变理论584
3.5 Mandelbrot的分形几何学590
4 以控制论和/或信息论为背景的系统理论600
4.1 控制论与控制理论601
4.2 Küpfmüller的系统理论602
4.3 Faurre与Depeyrot的系统理论602
4.4 Kalman的系统理论603
4.5 一些前苏联学者提出的“系统学”604
4.6 Forrester的系统动力学604
4.7 其他605
5.1 作为管理技术的系统理论606
5 以社会科学为背景的系统理论606
5.2 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思潮608
5.3 Buckley的社会系统理论609
5.4 Gharajedaghi的社会动力学611
5.5 公寸俊平的社会系统理论617
6 以哲学为背景的系统理论621
6.1 Laszlo的系统哲学622
6.2 Bunge的社会系统主义624
6.3 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系统观点626
参考文献Ⅰ633
参考文献Ⅱ637
1994《系统学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朴昌根编著 1994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非完整系统力学基础
- 1985 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
- 灰色系统数学基础 补充
- 1984
-
- 最优系统基础
- 1990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系统工程基础
- 1985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系统工程基础
- 1990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农业系统学基础
- 1993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电力系统基础
- 1986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操作系统基础
- 1986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系统工程基础
- 1988.12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操作系统基础
- 198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 数据库系统基础
- 1988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 数据库系统基础
- 1984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 UNIX系统基础
- 199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 系统辨识基础
-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系统工程基础
- 1995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