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实用大全》求取 ⇩

目录第一章 植物形态解剖一 植物界概观1

四 植物的呼吸作用 297

二 植物的细胞10

(一)细胞研究的简史10

(二)植物细胞的构造11

(三)植物细胞的分裂21

三 植物的组织31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31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31

(三)维管束及其类型42

(四)中柱类型43

四 植物的器官46

(一)植物器官的概念46

(二)植物器官的类别46

五 种子和幼苗47

(一)种子的构造和类型47

(二)种子的生活力和休眠51

(三)种子的萌发52

(四)幼苗的形态和生长53

六 植物的营养器官53

(一)根53

(二)茎63

(三)叶75

(四)植物营养器官内部构造上的联系86

(五)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87

七 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91

(一)繁殖的类型91

(二)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92

(三)花93

(四)生殖过程103

(五)种子和果实108

(六)被子植物的生活史114

第二章 植物分类种子植物部分116

一 植物分类常识116

(一)植物分类的概念、意义和任务116

(二)植物的俗名和学名117

(三)植物分类等级119

(四)被子植物形态器官一般演化趋势120

(五)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21

(六)检索表的主要类型和使用方法126

(七)花图式与花程式128

(一)裸子植物130

二 种子植物分类130

(二)被子植物147

孢子植物部分200

一 藻类植物200

(一)概述200

(二)蓝藻门201

(三)绿藻门203

(四)轮藻门207

(五)硅藻门208

(六)褐藻门212

(七)红藻门215

(八)藻类演化及经济意义218

(二)细菌门220

二 菌类植物220

(一)概述220

(三)真菌门223

三 地衣门233

(一)地衣是菌类和藻类的复合生物233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234

(三)地衣的营养235

(四)地衣的繁殖235

(五)地衣的分布和经济意义235

四 苔藓植物门236

(一)一般特征及分类概况236

(二)苔纲237

(三)藓纲238

(四)苔藓植物的演化及经济意义239

五 蕨类植物门241

(一)一般特征及分类概况241

(二)石松亚门241

(三)水韭亚门243

(四)松叶蕨亚门243

(五)楔叶亚门244

(六)真蕨亚门245

(七)蕨类植物的演化及经济意义248

第三章 植物生理一 植物的水分代谢252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52

(二)植物的含水量253

(三)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53

(五)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254

(四)植物的需水量254

(六)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259

(七)蒸腾作用262

(八)水分在植物体中的运输265

(九)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267

二 植物的矿质营养269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269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270

(二)门的特征和分纲272

(三)环境条件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275

(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根外营养)276

(五)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277

(六)高等植物的氮素同化作用278

(七)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279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280

三 植物的光合作用280

(二)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281

(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282

(四)叶绿体中的色素283

(五)叶绿体色素的光学特性285

(六)叶绿素形成的条件286

(七)光合作用的过程286

(八)光合作用的机理287

(九)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293

(十)光呼吸295

(十一)C3植物和C4植物296

(一)呼吸作用的一般概念297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300

(三)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300

(四)呼吸中能量的产生、贮藏和利用304

(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305

(六)内部因素对呼吸速度的影响306

(七)外界条件对呼吸速度的影响306

五 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308

(一)生长素类308

(二)赤霉素类311

(三)细胞分裂素类313

(四)脱落酸314

(五)乙烯315

(一)除草剂的类型317

(二)除草剂选择性机理317

六 除草剂317

(三)几种主要除草剂的应用318

七 植物的生长321

(一)种子的萌发321

(二)种子的休眠321

(三)种子的寿命322

(四)植物的生长322

(五)外界条件对营养生长的影响323

(六)植物生长的相关性324

(一)低温和春化作用326

八 植物的发育326

(二)光周期现象327

(三)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329

(四)成花素假说330

(五)碳氮比(C/N)学说330

(六)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331

(七)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332

九 植物生理实验333

第四章 动物学基础一 原生动物门356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356

(二)门的特征和分纲360

(一)海绵动物的基本构造364

二 海绵动物门364

(三)原生动物和人的生活关系364

(二)海绵动物的特征366

(三)海绵动物和人的生活关系366

三 腔肠动物门366

(一)代表动物——水螅366

(二)门的特征和分纲369

(三)腔肠动物和人的生活关系370

四 扁形动物门371

(一)扁形动物的基本构造371

五 线虫动物门375

(一)代表动物——人蛔虫375

(二)门的特征与几种重要寄生线虫378

(一)代表动物——环毛蚓379

六 环节动物门379

(二)门的特征和分纲382

(三)环节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384

七 软体动物门384

(一)软体动物的基本构造384

(二)软体动物的分纲386

八 节肢动物门391

(一)代表动物——东亚飞蝗391

(二)门的特征和分类概要395

(三)甲壳纲396

(四)蛛形纲399

(五)多足纲400

(六)昆虫纲401

九 棘皮动物门406

(一)棘皮动物的一般特征406

(二)棘皮动物的分纲概要407

十 半索动物门408

(一)门的特征408

(二)代表动物——柱头虫408

十一 脊索动物门409

(一)脊索动物门的特征409

(二)脊索动物各亚门概述410

(三)脊椎动物的地质史411

(四)鱼纲411

(五)两栖纲423

(六)爬行纲429

(七)鸟纲436

(八)哺乳纲447

十二 动物的起源和进化464

(一)原生动物的起源和进化464

(二)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和进化465

第五章 人体解剖生理学一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71

(一)人体的基本结构471

(二)组织、器官、系统473

(三)基本组织473

(十二)血管中的血压与血流477

(四)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485

(五)实验487

二 运动系统487

(一)骨骼488

(二)骨骼肌492

(三)实验505

三 神经系统506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506

(二)神经元生理507

(三)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508

(四)神经元间的联系509

(五)反射511

(六)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512

(七)周围神经系统528

(八)植物性神经系统530

(九)条件反射534

(十)实验536

(一)眼——视觉器官537

四 感觉器官537

(二)位听觉器官543

(三)实验547

五 血液548

(一)血液的有形成分及其功能548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理化特性552

(三)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555

(四)血量558

(五)输血的意义和种类559

(六)血型559

六 循环系统562

(二)心脏的形态结构563

(一)循环途径563

(三)心肌的作用566

(四)心脏各腔和瓣膜566

(五)特殊传导系统567

(六)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分布568

(七)心动周期571

(八)心率572

(九)心音572

(十)心电图及其各波的意义573

(十一)心输出量576

(十三)脉搏578

七 淋巴系统578

(三)毛细淋巴管579

(一)淋巴液的形成和回流579

(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分布特征579

(四)淋巴管580

(五)淋巴结580

(六)淋巴干581

(七)淋巴导管581

(八)脾脏582

(九)扁桃体584

(十)实验584

八 呼吸系统585

(一)鼻586

(二)咽586

(三)喉587

(四)气管与支气管588

(五)肺588

(六)呼吸运动589

(七)气体交换589

(八)实验590

九 消化系统591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作用591

(二)消化管壁平滑肌的生理特性592

(三)口腔内消化592

(四)胃内消化594

(五)小肠内消化598

(六)大肠的机能602

(七)吸收603

(一)肾的形态、位置和内部结构604

十 泌尿系统604

(二)尿的生成606

(三)排尿609

(四)排尿反射609

十一 内分泌系统610

(一)激素作用的原理610

(二)内分泌腺及其生理作用611

十二 生殖系统613

(一)男性生殖系统613

(二)女性生殖系统614

(三)实验619

(一)细菌的形态620

第六章 微生物学基础一 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繁殖620

(二)细菌的构造621

(三)细菌的形态观察624

(四)放线菌的形态和孢子的形成625

(五)霉菌的形态构造和繁殖626

(六)酵母菌的形态构造和繁殖628

(七)酵母菌的观察629

(八)立克次体、衣原体、枝原体630

(九)病毒的形态构造和繁殖631

二 微生物的营养及代谢633

(一)微生物的营养633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635

(三)微生物的代谢636

三 微生物的生长640

(一)微生物的生长640

(二)微生物的纯培养641

(三)细菌的生长曲线642

四 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643

(一)温度的影响643

(二)辐射的影响643

(三)干燥的影响644

(四)pH的影响644

(五)重金属盐和有机化合物的影响644

五 传染和免疫645

(一)传染645

(二)抗原、抗体646

(三)免疫647

(四)血清反应651

第七章 生态学基础一 生态学653

二 植物生态学653

(一)植物与环境的关系653

(二)植物群落658

(三)植物的地理分布661

三 动物生态学664

(一)动物与环境的关系664

(二)动物的种群667

(三)群落669

(四)动物的地理分布672

(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676

四 生态系统676

(二)能量流与物质循环677

(三)生态平衡684

第八章 遗传学基础一 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690

(一)分离规律690

(二)显隐性的相对性697

(三)分离规律与人类遗传706

(四)分离规律的意义709

二 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独立分配)规律711

(一)自由组合规律711

(二)基因的相互作用716

(三)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720

三 基因的连锁遗传规律721

(四)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721

(一)连锁与交换722

(二)基因定位和基因图726

(三)连锁遗传的意义730

四 性别与伴性遗传730

(一)性别730

(二)伴性遗传738

五 数量性状遗传742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742

(二)遗传力749

(三)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753

(四)人类的多基因遗传759

(一)母性影响761

六 细胞质遗传761

(二)细胞质遗传763

(三)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遗传767

七 染色体畸变771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772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778

八 基因突变784

(一)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785

(二)突变频率785

(三)基因突变的特征787

(四)基因突变的检出789

(五)诱发突变791

(一)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792

九 遗传的分子基础792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794

(三)DNA的复制797

(四)DNA与蛋白质的合成800

(五)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节813

十 突变的分子基础817

(一)突变817

(二)突变的修复和回复突变820

(三)遗传工程823

第九章 生物试验统计方法一 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831

(一)平均数的计算831

(二)标准差的计算835

(三)变异系数的计算837

二 变量分析838

三 回归843

四 相关847

第十章 重要生物仪器使用法一 生物显微镜852

(一)生物显微镜的光学系统852

(二)生物显微镜的机械装置859

(三)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860

二 立体显微镜861

(一)立体显微镜的光学系统862

(二)立体显微镜的机械装置862

(三)立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863

三 轮转式切片机864

(一)轮转式切片机的构造865

(二)轮转式切片机的使用方法866

(一)光电比色计的工作原理870

四 光电比色计870

(二)72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871

(三)7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872

五 酸度计874

(一)酸度计的基本原理874

(二)酸度计的使用方法875

六 幻灯机877

(一)投影器的构造877

(二)投影器的使用方法878

七 恒温箱878

(一)恒温箱的构造878

(二)恒温箱的使用方法880

(一)电冰箱的工作原理881

八 电冰箱881

(二)电冰箱的使用方法884

九 高压蒸气灭菌器885

(一)高压蒸气灭菌器的构造885

(二)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方法886

第十一章 生物教学法概要一 生物教师的教学准备888

(一)钻研教学大纲888

(二)平时准备890

(三)制定教学计划892

(四)课后分析894

二 生物课的组织形式895

(一)绪论课895

(二)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896

(三)实验课897

(四)实习课899

(五)参观课900

三 生物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规律901

(一)生物教学过程的特点901

(二)生物教学规律903

四 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方法904

(一)直观教学法904

(二)语言教学法915

(三)实践教学法919

五 生物学知识的复习920

六 生物学知识的检查921

七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922

1987《中学生物实用大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鄂永昌主编 198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