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14册》
作者 | 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张彝尊,刘广定译;刘拓校,中华文化复兴 编者 |
---|---|
出版 | 台湾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762 |
出版时间 | 198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3187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作者小引1
33炼丹术和化学(上)1
(a)绪言 历史的文献1
(1)原始的资料1
(2)转述的资料4
(b)观念术语和定义15
(1)西方的造伪金及点金28
(ⅰ)制金的理论40
(ⅱ)点金迷梦的持续59
(2)技工的灰皿及点金哲学所用的谜语72
图第一三○○ 用灰吹法从铅中取银74
图表74
图第一三○一用黏合法使钱币着色76
图第一三○二 沉铅结银84
(3)古代中国的金和银92
图第一三○三 分金炉102
(4)中国古代使用之灰吹法及黏合法104
图第一三○四 冶金哲人指导灰吹法113
图第一三○五 灰吹炉略图115
(5)抱朴子书中记载的制金117
(6)不死之药:东方和西方的长生药和不死的理论134
(ⅰ)希腊的隐喻和中国的真事135
(ⅱ)东方和西方关於死後的概念145
表第九十三 永生观念的表解,伦理分化的发展147
(ⅲ)魂和魄162
图第一三○六 魂魄聚会图173
(ⅳ)实质的永生、仙和天上的官府177
图第一三○七 王子乔骑鹤吹笙图187
图第一三○八 神仙白石先生203
图第一三三七 西汉墓中彩陶俑212
(ⅴ)长寿术和古代中国炼丹术的起源213
图第一三三八 西汉墓中彩陶俑213
图第一三○九 道家天官图227
图第一三一一 道长手持灵芝图227
图第一三一二 山西南部宋元时道观壁画227
图第一三一○ 菌类232
图第一三一三 淮南王安升天图235
(7)遗漏的要素:祭典学和中国炼丹术的来源237
图第一三一四 云冈道观中的铁香炉239
图第一三一七 典型的长棒手提香炉240
图第一三一五 道观中燃烧香木、葬礼仪式240
图第一三一八 炼丹的祭坛244
图第一三三六 青铜所制山形香炉245
(ⅰ)香、模范的反应物247
图第一三四一 香药抄中之图(a)(b)248
图第一三四○ 香药抄中之图(a)(b)248
图第一三三九 香药抄中的图(a)(b)248
图第一三一九 泉州甲香253
表第九十四 香和其他芳香品的成分254
图第一三二○ 成都和尚受戒仪式中一景265
图第一三一六 广州庙中燃烧的盘香265
(ⅱ)烟熏法、驱虫剂和诱导剂270
图第一三二一 麻姑279
(8)化学物质的命名280
图第一三三五 唐代盛药的银盒293
表第九十五294
(一)附注294
(二)古代中国文献中化学物质、矿石及矿物的命名301
(三)物质名词索引350
(c)冶金学及化学的背景;变金程序的鉴认358
(1)金属元素的获有360
(2)底质均匀的金黄色合金366
表第九十六 稀释或贬值的金(成份百分比)367
(ⅰ)黄铜的本质369
表第九十七 黄铜和青铜(成份百分比)370
表第九十八 中国古钱的成份历史和分析的数据(成份百分比)392
(ⅱ)锌的来源397
图第一三二三 明朝的锌钱399
图第一三二二 商或西周含锑的器皿399
表第九十九 其他像金的合金(成份百分比)413
(3)含砷的铜417
(4)底质均匀的银色合金420
表第一○○ 稀释或贬值的银(成份百分比)421
(ⅰ)白铜(丹阳铜、镍铜)422
表第一○一 白铜类(组成百分比)428
图第一三二四 早期的白铜钱432
图第一三二五 希腊的镍铜钱433
(ⅱ)中国镍在希腊白克吹亚441
(ⅲ)其他银色合金446
表第一○二 他种似银白色或灰色合金(百分组成)447
(5)汞齐452
(6)金属与合金表面的处理456
(ⅰ)表面浓化:贵金属层之添加(镀金与镀银)458
图第一三二六 擦光镜子之负居先生462
(ⅱ)表面浓化:贱金属层之除去(胶合)464
(ⅲ)染色表面膜之沉积(着色、镀青铜、酸浸、浸渍)467
(ⅳ)紫磨金及日本铜艺合金477
(7)紫色合金、Pupple of Cassius、红色玻璃、彩色伪金及含锑万灵药494
(8)唐朝各种金银一览表——伪造的与真正的506
(d)生理背景、丹药效力的证实520
图第一三二七 前汉墓中麒麟脚马蹄金520
(1)最初的兴奋520
图第一三二八 硫黄配制的杯子525
(2)肉身不烂542
图第一三二九 魏伯阳试验长生不老药的狗543
图第一三三一 广州六榕寺的慧能铜像552
图第一三三○ 禅宗六代祖师慧能的金身552
图第一三三二 中山靖王墓中的玉制尸匣(a)(b)556
图第一三三四 研究室中的軑侯妃尸体557
图第一三三三 軑侯妃的尸体557
书目583
索引749
1982《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14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张彝尊,刘广定译;刘拓校,中华文化复兴 1982 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5册
- 1977 台湾商务印书馆
-
- 明日之中国文化
- 1938 商务印书馆
-
- 国家税收
- 1986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文化中国之旅全集 第14册 紫禁城之旅
- 1989 华严出版社
-
- 明日之中国文化
- 1936 商务印书馆
-
- 中国·科学·文明
-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中国科学明星
- 1982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4 14
- 199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科学大辞典 第14册
- 1981 人文出版有限公司
-
- 未来的探测
- 1984 志文出版社
-
-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
- 1989 中华文化基金会
-
- 中华文明之光:科学技术卷
- 1999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
- 昭明文选笺证 第14册
- 1982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