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11册》求取 ⇩

29航海工艺1

a 导言1

b 比较形态学及航行船舶的演进10

表七一 船舶构造发展图12

图九二七 在兰州附近一艘羊皮筏上横渡黄河19

图表19

图九二八台湾及东南文化区域的航海帆筏33

图九二九 图书集成中的竹筏图36

图九三一 应用於以鹭鹚捕鱼的竹筏船队39

图九三○ 两艘在四川雅江巨大竹筏39

(1)船型样品41

c 帆船与舢舨的构造特点41

图九三二 「麻秧子」,扬子江上游的内河船42

图九三三 一艘麻秧子的模型43

图九三四 典型的中国船桅46

图九三五 沙船或江苏货船47

图九三六 一福州撑篙帆船或木材运输船的船首图50

图九三七 一杭州湾货船(绍兴船)的船首图51

(2)技术名词53

图九三八 汕头货船甲板54

图九三九 西元一七五七年琉球国志略中的航海帆船59

图九四○ 杭州附近钱塘江上的一小型三桅货船62

图九四一 平底船图65

图九四二 ?面分形图66

图九四三 明初大运河的漕航68

(3)船壳形式及其重要性质83

图九四四 船体水面部份水平纵截面图84

图九四五 主肋骨颇为向前的船壳图85

图九四六 添绘有鱼的船身图87

(4)水密舱区91

图九四七 一正在香港船厂修理的中国南部货船左舷後部照片92

d 中国船舶的自然发展史97

图九四八 在四川自流井待货的若干盐运船99

图九四九 武经总要上之战船104

图九五○ 武备志中江苏风格的小战船图106

图九五一 四川中部自流井橹船的歪头113

图九五二 四川东部涪州的歪屁股船113

图九五三 「歪屁股」船的模型114

图九五四 作战用的十六世纪後期的联环舟图116

同源与混合117

图九五五 古埃及两种主要的船型图119

图九五七 晨雾中在丽江上自桂林顺流而下的帆船121

图九五六 古埃及第Ⅵ王朝古墓的Homan船模型121

图九五八 香港的龙舟竞渡126

e 语言学与考古学中的中国船133

(1)从古代到唐朝135

图九五九 前汉时代青铜器上的楼船图146

图九六○ 中南半岛D?ngsón铜鼓上的战船148

图九六一 在长沙从一前汉王侯墓中掘出的木船模型150

图九六三 灰陶制成的古墓模型船153

图九六二 红陶制成的古墓模型船153

图九六五 九六三图模型的(从上)下视图155

图九六四 前图模型的船艏正视图155

图九六六 一在北江上曲江县的广东船图157

图九六七 Ajanto式船169

图九六八 敦煌石室壁画中最大的船173

图九六九 孟加拉的“Malar Panshi”船175

图九七○ 一佛教石碑上的船舶雕刻176

图九七一 钱塘江的木材货船177

图九七二 在一唐朝青铜镜背面所描绘的怒涛中船舶178

图九七三 从爪哇Borobodur大庙浮雕摄取的典型印尼船舶181

图九七四 约西元八○○年Borobodur庙浮雕中另一不同型式的船舶181

(2)从唐到元187

图九七五 在西元约一一八五年Jayavarman Ⅶ世高棉安哥古城贝云式船上雕刻的中国商船189

图九七六 在清明上河图绘画中的一艘载客帆船195

图九七七 描自加泰隆尼人一三七五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上的中西船图216

图九七八 Fra Mauro於西元一四五九年所绘世界地图上的中国及西方船舶220

(3)从元到清227

图九七九 西元一三七七年的官府巡逻船231

图九八○ 西元一九六二年在南京附近发现的真正舵柱的尺寸235

图九八一 龙江船厂志南京近郊造船厂平面图240

(4)彼等航行的水域245

(ⅰ)三宝太监248

(ⅱ)中国与非洲264

图九八二 沿东非沿海大量中国瓷器碎片图273

图九八三 从东非沿海发现的若干中国钱275

图九八四 广舆图内世界地图中非洲的南部281

图九八五 Yi Hoe & Kwǒn Kǔn的韩国世界地图欧洲及北非部份284

(ⅲ)航海王子—亨利294

(ⅳ)对照及比较307

图九八六 五桅百吉利货船图310

图九八七 在威海卫一中等吨位五桅货船311

图九八八 中国最古的欧洲船图314

图九八九(a) 第十五世纪,中国人及葡萄牙人之发现及航海比较地图316

图九八九(b) 第十五世纪中国人与葡萄牙人航海并发现方面之气象及海洋背景316

(ⅴ)船长与皇帝分歧342

(ⅵ)动机、医药及统治352

图九九○ 「证类本草」中的一页359

(ⅶ)中国及澳洲367

图九九一 中国道教小塑像372

图九九二 「图书集成」上的热带侏儒图376

(ⅷ)中国与哥伦布以前的美洲377

图九九三 中美洲高度文化分布图386

f 控制(Ⅰ),航海术411

(1)导航技术的三个时代411

(2)在东方海上的星体、罗经及航行指南432

图九九四 武备志卷末航海图之一446

图九九五 一在中国应用之「船用砂漏」456

图九九六 用以测量星体高度而应用之Kamāl470

图九九七 中国航海天文图解,「定海厅志」中之「北极出地图」478

图九九八 原始之「北极出地图」赤纬平行线图解480

图九九九 北极高度图485

图一○○○ 航海星座记载494

(3)地球仪497

图一○○一 中国地球仪;大卫地球仪503

图一○○二 中国地球仪;Rosthorn式地球仪507

图一○○三 一在Rosthorn地球仪上澳大拉西亚较接近的观察图509

图一○○四 在Rosthorn地球仪上中国的一较近观察图510

1980《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11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金龙灵,杨傅琪译;林?民,刘拓校,中华 1980 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