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全书》求取 ⇩

第一篇面向21世纪的教学艺术观1

一、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纪1

(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1

(二)走向知识经济时代3

二、21世纪的人才观10

(一)21世纪劳动世界景况10

(二)21世纪对国民及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11

三、迎接21世纪需要实施素质教育15

(一)21世纪的教育转变15

(二)知识经济与教育的使命18

(三)实施素质教育22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理论问题27

(一)主体参与是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27

(二)双主体参与与教学规律29

(三)双主体参与的原则与方法32

第二篇教学艺术基本原理37

一、教学艺术研究的历史线索37

(一)我国教育家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37

(二)国外教学艺术思想的初步研究39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学艺术研究40

(四)教学艺术研究的历史必然42

二、教学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44

(一)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44

(二)关于教学艺术和教学科学46

(三)教学艺术的本质49

(四)教学艺术的种类52

三、教学艺术的特点54

(一)形象性54

(二)情感性55

(三)灵活性55

(四)娱乐性56

(五)个性化57

(六)创造性57

(七)魅力性57

四、教学艺术的功能58

(一)教学艺术能培养学生的美感,发展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58

(二)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和探索能力的提高59

(三)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59

(四)教学艺术能维护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是教学活动的动力59

五、教学艺术的创造60

(一)教学艺术创造的生理学基础60

(二)教学艺术创造的心理学基础61

(三)教学艺术创造的美学基础64

(四)教学艺术创造的教育学基础64

(五)教学艺术创造的社会条件65

(六)教学艺术创造的学校条件66

(七)教学艺术创造的心理条件68

(八)教学艺术创造的各种条件的结合70

六、教学艺术的掌握与应用71

(一)教学艺术的掌握71

(二)教学艺术的应用76

七、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一:教学风格80

(一)教学风格的本质81

(二)教学风格的类型81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83

(四)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84

(五)教学风格的指标85

八、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二:教学机智88

(一)教学机智的本质89

(二)教学机智的特点89

(三)教学机智举例91

九、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三:教学幽默94

(一)教学幽默的内涵95

(二)教学幽默的特点95

(三)教学幽默的作用96

(四)运用教学幽默的原则98

(五)教学幽默的表现形式100

(六)教学幽默感的培养101

第三篇特级教师备课艺术103

一、备课的意义103

(一)备课的含义103

(二)备课的地位104

(三)备课的意义104

二、备课的种类105

(一)教师备课与学生备课105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105

(三)单班备课与复式备课106

(四)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106

(五)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106

(六)综合课的背课和单一课的备课107

三、备课的基本原则107

(一)方向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原则107

(二)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原则108

(三)整体性原则109

(四)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原则109

(五)发展性原则110

(六)新异性原则110

(七)陶冶性原则110

四、备课的一般程序111

(一)明确教学任务,确立教学目的111

(二)了解教学对象112

(三)掌握教学内容112

(四)选择教学方法113

(五)准备教具114

(六)设计教学过程114

(七)编写教案116

(八)说课与试讲117

(九)反馈调整117

五、备课实例118

(一)第九册作文教学计划118

(二)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120

(三)有余数除法的教案设计123

(四)《初冬》的不同教法设计125

(五)浅谈小学历史备课与课堂教学设计128

(六)从一节分数加减法复习课看复习课的设计130

第四篇特级教师说课艺术135

一、说课的主要内容135

二、说课的类型136

三、说目标136

四、说教材138

五、说教程139

六、说教法140

七、说学法141

八、说练习设计142

九、说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42

十、说课实例143

第五篇特级教师开讲艺术151

一、开讲艺术的特征151

(一)审美性特征151

(二)创造性特征151

(三)情感性特征152

(四)形象性特征152

(五)新颖性特征152

(六)周密性特征153

(七)趣味性特征153

(八)目的性特征153

(九)灵活性特征154

(十)启发性特征154

(十一)多样性特征155

二、开讲艺术的功能155

(一)保持记忆功能155

(二)激发学习动机功能156

(三)促进智能发展功能156

(四)发挥美感功能156

(五)激发兴趣功能156

(六)承上启下功能157

(七)调剂学习情绪功能157

三、开讲艺术的原则157

(一)激发兴趣原则158

(二)启迪思维原则158

(三)触发情感原则158

(四)新奇多变原则158

(五)直观形象原则159

(六)审美体验原则159

四、开讲艺术的方法159

(一)引趣式开讲法159

(二)诱导式开讲法165

(三)提问式开讲法171

(四)概括式开讲法177

(五)描述式开讲法181

(六)情境式开讲法185

(七)悬念式开讲法191

(八)练习式开讲法196

(九)激励式开讲法200

(十)实验式开讲法204

(十一)观察式开讲法207

第六篇特级教师课堂提问艺术211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211

(一)激发学生兴趣211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211

(三)调控教学过程212

(四)引起学生注意213

(五)利于心智技能形成213

(六)引入新课功能213

(七)激励学习积极性功能214

二、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214

(一)课堂提问的心理学依据214

(二)课堂提问的教育学依据217

(三)课堂提问的“三论”依据222

三、课堂提问的类型226

(一)按课堂提问的问题分类226

(二)按课堂提问的形式分类227

(三)各种提问类型的频率分析230

四、课堂提问的优化231

(一)课堂提问的优化原则231

(二)课堂提问的优化标准236

五、课堂提问的方法240

(一)次序法240

(二)铺垫法240

(三)核心法241

(四)对比法241

(五)引导法242

(六)想象法242

(七)点睛法243

(八)寻究法243

(九)引路法243

(十)破题法244

(十一)综合法244

(十二)评论法244

(十三)连环法245

(十四)消化法246

(十五)发散法246

(十六)激趣法246

(十七)重复法247

(十八)迁移法247

(十九)诱发法249

(二十)逆向法250

六、课堂提问的技巧250

(一)明确目的250

(二)围绕中心250

(三)言简意赅250

(四)富有趣味250

(五)启发思维251

(六)考虑程度252

(七)类型多样252

(八)形式新颖252

(九)难点分散253

(十)抓住关键253

(十一)把握线索253

(十二)以旧引新253

(十三)理正关系253

(十四)显现亮度254

(十五)挖掘深度254

(十六)设置坡度254

(十七)难易适度254

(十八)因势利导254

(十九)逐层深化254

(二十)先易后难255

(二十一)逻辑顺序255

(二十二)激发悬念255

(二十三)激疑问难256

(二十四)利用矛盾256

(二十五)相机诱导256

(二十六)叩其两端257

(二十七)提要钩玄257

(二十八)运用对比257

(二十九)画龙点睛257

(三十)点拨启迪258

(三十一)一石三鸟258

(三十二)环环相扣258

(三十三)变换角度258

(三十四)结合板书进行提问259

七、课堂提问设计的艺术259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意义259

(二)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化260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263

八、启发学生提问的艺术287

(一)投石激浪巧提问287

(二)比较中激发思维288

(三)学科特点要鲜明292

(四)主体地位作保证295

(五)善引善导掀高潮298

(六)提问原因要分明301

(七)提问技巧常记心303

九、启发学生答问的艺术305

(一)创造良好气氛305

(二)引导学生自己置疑308

(三)把握提问时机310

(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311

(五)选择好提问方法312

(六)注意及时反馈调控315

(七)加强评价,正面强化317

(八)答问后的处理艺术318

(九)处理学生不答问题的对策319

十、课堂提问要注意的若干问题323

(一)遵循课堂提问基本原则323

(二)做好课堂提问的准备工作325

(三)确定课堂提问的程序328

(四)掌握提问的策略330

第七篇特级教师板书艺术335

一、板书的重要性335

二、板书的美学要素336

(一)情感美336

(二)简洁美337

(三)对称美338

(四)照应美339

(五)和谐美339

(六)流动美340

(七)立体美340

(八)布局美340

(九)整体美341

(十)整齐美342

(十一)含蓄美342

(十二)哲理美343

(十三)奇异美343

(十四)造型美344

(十五)线条美344

(十六)文字美345

(十七)色彩美346

三、板书的功能346

(一)增强记忆力347

(二)发展思维力347

(三)提高审美力347

(四)培养创造力和提高理解力348

(五)化静为动348

(六)思维导向349

(七)总结联想349

(八)归纳概括350

四、板书设计的原则351

(一)目的性原则351

(二)准确性原则351

(三)简练性原则351

(四)直观性原则352

(五)整体性原则352

(六)条理性原则353

(七)启发性原则353

(八)实用性原则354

(九)多样性原则355

(十)示范性原则355

(十一)相称性原则356

(十二)针对性原则356

(十三)系统性原则357

(十四)概括性原则358

(十五)计划性原则359

(十六)灵活性原则359

(十七)时效性原则360

五、板书设计的方法361

(一)图象法363

(二)形象法363

(三)归纳法364

(四)推理法364

(五)信息交合法365

(六)一点切入法365

(七)逆向分析法366

(八)以点带面法366

(九)重点突破法367

六、板书设计的形式368

(一)板画式板书368

(二)连线式板书368

(三)提示式板书369

(四)提问式板书369

(五)脉络式板书370

(六)辐射式板书370

(七)往复式板书370

(八)交叉式板书370

(九)对比式板书372

(十)线索式板书372

(十一)总分式板书372

(十二)递进式板书373

(十三)鱼贯式板书373

(十四)评论式板书373

(十五)方阵式板书374

(十六)坐标式板书374

(十七)联系式板书374

(十八)螺旋式板书374

(十九)显微式板书375

(二十)浓缩式板书375

(二十一)纺锤式板书376

(二十二)扇面式板书376

(二十三)排列式板书377

(二十四)练习式板书377

(二十五)宝塔式板书377

(二十六)阶梯式板书378

(二十七)条幅式板书378

(二十八)回环式板书378

(二十九)摘录式板书379

(三十)对称式板书379

(三十一)表格式板书379

七、板书设计的技巧380

(一)精心构思 整体设计380

(二)合理布局 虚实相生381

(三)锤炼文字 概括点拨381

(四)技艺熟练 富于创新382

(五)师生合作 共同参与382

(六)运用线条 加强联想383

(七)图象辅助 有机结合383

(八)立体构思 排列有序385

(九)抓住特点 灵活多变385

(十)美观大方 精炼醒目385

(十一)配合讲解 适时板书386

(十二)纵向反馈 和谐共振387

(十三)简洁迅速 突出中心387

(十四)循序渐进 拓宽思路388

(十五)注重结构 培养能力388

(十六)布局美观 激发情趣388

(十七)突出感知 详略得当389

(十八)标新立异 富于启发389

(十九)教学训练 有机结合390

(二十)整理归纳 构建网络390

(二十一)梳理比较 沟通联系390

(二十二)归纳类比 区别异同390

八、板书的造型艺术391

(一)以事件主题为中心,利用圆形、椭圆形板书造型391

(二)以人物之间矛盾为中心,利用两圆相交板书造型391

(三)以事件经过为中心,利用平行线、长方形、三角形板书造型392

(四)以事件发生地点为中心,利用十字形板书造型392

(五)以人物行动或心理描写为中心,利用菱形或正方形板书造型393

(六)以文章思路为中心,利用阶梯式板书造型394

九、板书的对比艺术395

(一)《一个苹果》不同形式板书艺术评析395

(二)《望庐山瀑布》不同形式板书艺术评析396

十、板画艺术399

(一)板画的意义和特点399

(二)板画的作用400

(三)板画的设计403

第八篇特级教师教学语言艺术407

一、教学语言艺术的原则407

(一)善意尊重原则407

(二)可接受性原则410

(三)协调一致原则411

二、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414

(一)教学语言的内容美414

(二)教学语言的形式美416

(三)教学语言的音色美418

(四)教学语言的情感美420

(五)教学语言的节奏美422

三、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424

(一)解释说明法424

(二)推导论证法425

(三)分析综合法427

(四)对照比较法428

(五)旁征博引法430

(六)强调突出法431

(七)委婉含蓄法433

(八)提问质疑法434

四、教学语言表达应注意的问题436

(一)解释说明的生动性436

(二)推导论证的联系性437

(三)分析综合的条理性437

(四)对照比较的鲜明性438

(五)旁征博引的流畅性438

(六)强调突出的适度性439

(七)委婉含蓄的可解性440

(八)提问置疑的启发性440

五、课堂开讲的语言艺术441

(一)开讲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441

(二)开讲语言艺术的教学形式443

(三)开讲语言的设计方法448

六、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451

(一)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451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453

(三)提问语言的设计方法454

七、课文举例的语言艺术455

(一)举例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455

(二)举例在语言上应注意的问题456

八、课堂结尾的语言艺术456

(一)结尾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456

(二)结尾的语言艺术运用方法458

九、教学语言的非言语交流461

()教师仪表462

(二)人际距离464

(三)教具语言466

十、语调交流艺术467

(一)语调交流概述467

(二)语调交流技巧分析471

(三)教师语调交流技巧训练473

十一、学科教学语言艺术标准478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艺术478

(二)语文课教学语言特点479

(三)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求481

(四)历史课教学语言艺术483

(五)地理课教学语言应用485

第九篇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艺术489

一、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作用与功能489

(一)强烈的激励功能489

(二)鲜明的愉悦功能489

(三)有效的促学功能490

(四)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490

(五)掀起课堂小高潮的要件490

二、巧妙提问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91

(一)由浅入深巧提问491

(二)通过故事巧提问492

三、巧设置悬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92

四、辨析错题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94

五、鼓励发散思维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95

六、通过生动活泼游戏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96

七、有趣的实验操作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98

八、创设动人情境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500

(一)绘声绘色朗读和形态动作500

(二)创设动人情境引入高潮501

九、运用直观形象手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503

十、课堂辩论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505

十一、运用综合手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506

第十篇特级教师练习设计艺术509

一、练习设计的意义509

(一)巩固强化作用509

(二)因材施教作用510

(三)信息反馈作用510

(四)非智力因素培养作用510

二、练习设计的原则510

(一)目的性原则511

(二)整体性原则511

(三)针对性原则512

(四)层次性原则512

(五)适度性原则513

(六)适量性原则513

(七)少、精、活原则514

(八)趣味性原则514

(九)典型性原则515

(十)启发性原则515

三、练习的类型516

(一)基础型练习516

(二)迁移型练习516

(三)准备型练习516

(四)启发型练习516

(五)单一型练习517

(六)综合型练习517

(七)对比型练习517

(八)针对型练习518

(九)尝试型练习518

(十)发展型练习518

(十一)变式型练习519

(十二)诊断型练习519

(十三)创造型练习519

(十四)实践型练习520

四、练习题设计与技巧520

(一)选择题的设计520

(二)判断题的设计525

(三)填充题的设计527

(四)改错题的设计527

(五)配对题的设计527

(六)分类题的设计528

(七)连接题的设计528

(八)简答题的设计529

五、练习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529

(一)理解编排意图 依据大纲教材529

(二)强化针对意识 练习注意实际530

(三)明确教学目的 突出练习重点530

(四)练习形式多样 激发学生兴趣530

(五)加强对比练习 克服思维定势531

(六)结合实际操作 加深意义理解531

(七)学习编题技巧 掌握解题规律531

(八)掌握时间维度 适当练习密度533

(九)复习题注意“六性” 增强复习效果533

六、练习指导的技巧535

(一)在练习中做到有序535

(二)发挥主导作用536

(三)处理好练习中的几个关系537

七、搞好练习反馈538

(一)反馈在练习中的作用538

(二)设计反馈练习的目的538

(三)反馈练习的方法540

八、练习批改的技巧540

(一)练习布置的方法540

(二)练习批改的原则541

(三)练习批改的方法542

(四)练习批改注意的问题544

九、练习讲评的技巧545

(一)练习讲评的意义545

(二)练习讲评的方法545

(三)练习讲评须注意的问题546

(四)如何写好练习批改录548

十、总复习的艺术549

(一)总复习设计的艺术549

(二)总复习组织的艺术555

(三)总复习操作的艺术557

第十一篇特级教师授课结尾艺术565

一、课堂结尾的特点565

(一)目标性565

(二)引导性566

(三)针对性566

(四)激励性567

(五)粘连性567

二、课堂结尾的原则567

(一)精要原则567

(二)呼应原则568

(三)多样性原则568

三、课堂结尾的42种方法568

(一)复述式结尾568

(二)自然式结尾569

(三)回收式结尾569

(四)发散式结尾569

(五)练习式结尾569

(六)迁移式结尾569

(七)推测式结尾569

(八)假想式结尾569

(九)谜语式结尾570

(十)游戏式结尾570

(十一)归纳式结尾570

(十二)朗读式结尾570

(十三)抒情式结尾570

(十四)点睛式结尾571

(十五)概括中心式结尾571

(十六)提炼式结尾571

(十七)提问式结尾571

(十八)讨论式结尾571

(十九)激发式结尾571

(二十)悬念式结尾572

(二十一)渗透式结尾572

(二十二)铺垫式结尾572

(二十三)音乐式结尾572

(二十四)儿歌式结尾572

(二十五)竞赛式结尾573

(二十六)激趣式结尾573

(二十七)展现式结尾573

(二十八)观察式结尾573

(二十九)联系式结尾573

(三十)探索式结尾573

(三十一)拓展式结尾574

(三十二)暗含式结尾574

(三十三)寓意式结尾574

(三十四)异峰突起式结尾574

(三十五)照应式结尾574

(三十六)总结式结尾575

(三十七)类比式结尾575

(三十八)质疑式结尾576

(三十九)想象式结尾576

(四十)比赛式结尾577

(四十一)故事式结尾577

(四十二)结课有法,而无定法577

第十二篇选择教学方法的艺术579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579

(一)依据教学原则579

(二)依据教学目标580

(三)依据教学内容580

(四)依据学科特点580

(五)依据学生特征580

(六)依据教师特点580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581

三、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581

(一)注意反馈调控优化课堂结构581

(二)注意灵活性和调控性583

(三)注意积极性与整体性583

(四)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583

(五)注意教法与学法的统一584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与评价标准585

(一)教学方法选择比较585

(二)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585

五、有特色的教学方法简介586

(一)邱学华尝试教学法586

(二)刘显国反馈教学法587

(三)魏书生语文六步教学法588

(四)黎世法六课型(因素)单元教学法589

(五)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591

(六)目标教学法591

(七)政治五步教学法592

(八)语文问题导读法592

(九)数学引疑五步教学法593

(十)物理悬念教学法593

(十一)化学程序启发教学法594

(十二)物理四环节启发教学法595

(十三)英语双调控教学法595

(十四)自然课情境激励教学法596

(十五)历史读评练教学法597

第十三篇特级教师学法指导艺术599

一、学习的基本原理599

(一)学习概述599

(二)学习的规律602

(三)学习的理论607

二、学法指导概述632

(一)学法指导的含义632

(二)学法指导的性质633

(三)学法指导的要求634

三、学法指导的意义636

(一)学法指导是转变教学观念的突破口636

(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637

(三)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内因作用的有力措施637

(四)学法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637

(五)学法指导是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638

四、学法指导的过程639

(一)学法指导过程的实质639

(二)学法指导过程的谐振640

(三)学法指导过程的控制643

(四)学法指导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646

五、学法指导的内容647

(一)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647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648

(三)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648

(四)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648

(五)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649

六、学法指导的原则649

(一)针对性原则649

(二)操作性原则650

(三)系统性原则651

(四)点面结合原则652

(五)情感意志原则652

七、学法指导的模式653

(一)课程传授式653

(二)专题讲座式654

(三)学科渗透式654

(四)学法诊断式655

(五)经验交流式655

(六)自学辅导式656

(七)学习规程式656

(八)过程渗透式656

(九)专项训练式657

(十)点拨指导式657

(十一)转换迁移式658

(十二)领悟发现式658

八、学法指导的方法659

(一)讲授指导法659

(二)示范指导法659

(三)提示指导法659

(四)思路指导法660

(五)归纳指导法660

(六)程序指导法660

(七)对比指导法661

(八)渗透指导法661

(九)求异指导法661

(十)歌诀指导法662

(十一)教授指导法662

(十二)规律指导法662

(十三)比拟指导法663

(十四)说理指导法663

(十五)反复指导法664

(十六)矫正指导法664

(十七)兴趣指导法664

(十八)比较指导法664

(十九)摹仿指导法665

(二十)概括指导法665

(二十一)操作指导法665

(二十二)读书指导法666

(二十三)问题指导法667

(二十四)设疑指导法667

(二十五)研究指导法668

(二十六)结构指导法668

九、学法指导的应用669

(一)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69

(二)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78

(三)物理教学中的阅读指导680

(四)化学教学中的阅读指导682

(五)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84

(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89

(七)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91

(八)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指导696

十、学法指导的研究698

(一)学法指导的指导思想698

(二)学法指导的制约因素698

(三)学法指导的方法选择699

(四)学法指导研究的基本问题699

第十四篇特级教师课堂态势语言艺术703

一、态势语言交流概述703

(一)态势语言研究状况703

(二)体态交流705

(三)教师体态交流的作用与功能709

二、教师体态交流原则711

(一)善意尊重原则711

(二)师生共意原则712

(三)协调一致原则714

(四)最优搭配原则715

(五)自我意识原则718

三、教师身势交流艺术719

(一)教师身势交流概述719

(二)教师身势交流技巧与交流722

四、教师手势交流艺术726

(一)手势交流概述726

(二)教师手势交流一般技巧729

(三)教师手势交流技巧运用要求733

五、教师表情交流艺术734

(一)表情的概述734

(二)笑的理论736

(三)面部表情的特点与特征737

(四)教师表情交流的运用739

六、师生目光交流艺术740

(一)眼睛变化与心理活动740

(二)目光的特征与注视的类型743

(三)教师目光交流技巧的运用与训练744

第十五篇特级教师激趣艺术747

一、兴趣的概述747

(一)兴趣的概念747

(二)产生兴趣的动因748

(三)兴趣的分类751

二、兴趣的作用752

(一)兴趣是学生渴望求知的内部动力752

(二)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因素753

(三)兴趣是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有效措施754

(四)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诱因754

(五)兴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755

三、兴趣的培养途径755

(一)学生的自我培养755

(二)教师和家长的培养756

四、兴趣的培养模式756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57

(二)从“兴趣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62

(三)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66

(四)遵循“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71

(五)用“成功——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73

(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74

五、激趣的策略779

(一)新奇激趣法779

(二)悬念激趣法781

(三)直观激趣法782

(四)提问激趣法783

(五)情感激趣法784

(六)设疑激趣法786

(七)情趣激趣法788

(八)情境激趣法789

(九)知识激趣法791

(十)导语激趣法792

(十一)以美激趣法793

(十二)操作激趣法795

(十三)游戏激趣法796

(十四)竞赛激趣法797

(十五)练习激趣法798

(十六)图示激趣法805

(十七)表演激趣法805

(十八)讨论激趣法806

(十九)实验激趣法806

(二十)迁移激趣法806

六、学科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07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07

(二)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08

(三)作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17

(四)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18

(五)物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24

(六)化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27

(七)地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32

(八)历史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38

(九)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43

(十)美术教学中的激趣方法846

第十六篇电化与多媒体教学艺术849

一、电化教学概述849

(一)电化教学的特点849

(二)电化教学的作用850

二、电化教学的基本原则851

(一)明确目的,讲究实效原则851

(二)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则852

(三)媒体选择与组合最优化原则852

(四)直观与抽象相结合原则853

(五)及时准确的反馈原则853

三、课堂电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854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854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855

(三)充分发挥媒体的中介作用855

四、运用电教媒体856

(一)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856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的艺术861

五、电化教学的十四种方法862

(一)积累资料法862

(二)充实内容法862

(三)再现过程法862

(四)快速展示法863

(五)激发兴趣法863

(六)创设情境法863

(七)推陈出新法863

(八)拓宽形式法864

(九)理清文路法864

(十)启迪思考法864

(十一)强化重点法864

(十二)点化难点法864

(十三)直观演示法865

(十四)视听结合法865

第十七篇特级教师目标教学艺术867

一、制定目标艺术867

(一)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868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869

(三)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869

(四)教学目标要难易适度870

二、前提测评艺术871

(一)前提测评的意义871

(二)前提测评的特点871

(三)前提测评的原则872

(四)前提测评的形式873

(五)前提测评应注意的问题875

三、认定目标艺术876

(一)主要的认定方式:口述认定和书写认定876

(二)主要的认定方法:课前集中认定和课中分层认定876

四、导学达标艺术877

(一)实验法877

(二)操作法878

(三)发现法880

(四)阅读法881

(五)矛盾法882

(六)达标四种方法883

五、达标测评艺术886

(一)编制测试题的艺术886

(二)达标测评的方式887

(三)评价、矫正的艺术887

第十八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应变艺术889

一、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概述889

(一)什么叫课堂教学应变艺术889

(二)课堂应变活动的特性889

(三)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类型890

(四)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890

二、课堂教学应变的常用方法892

(一)幽默法892

(二)宽容法892

(三)警告法893

(四)分身法893

(五)克制法893

(六)嫁接法893

(七)暂冻法893

(八)调虎离山法894

(九)因势利导法894

(十)转换思路法894

(十一)问题转换法894

(十二)增补法895

(十三)升温法895

(十四)讨论法895

(十五)激将法895

(十六)调整法896

(十七)暗收法896

(十八)错导法896

(十九)悬挂法897

(二十)注视法897

(二十一)暗示法897

(二十二)提问法897

(二十三)沉默法(停顿)法898

(二十四)接近法898

(二十五)表扬法898

(二十六)特殊法898

(二十七)情感法898

(二十八)诱导法899

(二十九)旁敲侧击法899

(三十)设悬激奇法899

第十九篇活动课教学设计艺术901

一、新型活动课程的特点901

(一)活动与课程901

(二)活动课程与传统的课外活动903

(三)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法905

(四)新型活动课程与实用主义活动课程906

(五)新型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907

二、活动课程与当今教育改革908

(一)活动课程与课程改革908

(二)活动课程与素质教育911

(三)活动课程与儿童自身发展913

三、活动课程实验的设计915

(一)活动课程教育目标的确定915

(二)活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918

(三)课时类型改革与课程计划调整919

(四)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关系920

四、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施922

(一)活动课程教材建设923

(二)活动课程教学原则923

(三)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924

(四)活动课程通用型教学结构925

(五)活动课教师备课926

(六)活动课师生角色定位928

五、活动课程管理930

(一)活动课程组织管理930

(二)活动课程教育思想管理930

(三)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931

(四)活动课程师资管理931

(五)活动课程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管理932

六、活动课程的评估933

(一)活动课程评估的层面933

(二)对活动课程改革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934

(三)对学生全面素质、个性发展状况的评估935

七、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实例940

(一)怎样分才合理940

(二)火柴盒(五年级数学活动课设计一例)940

第二十篇完善课堂教学其他方面的艺术943

一、教学的人际关系艺术943

(一)教师的人际关系943

(二)教师之间的协调艺术945

(三)师生之间的融洽艺术948

(四)学生之间的合作艺术950

(五)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951

二、演示实验艺术952

(一)演示实验的意义952

(二)演示实验的分类953

(三)演示实验的原则954

(四)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955

(五)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956

三、思维训练的艺术958

(一)单一性思维训练艺术958

(二)组合性思维训练艺术964

四、培养记忆能力的艺术967

(一)明确一个目的967

(二)做到两个科学967

(三)培养三类能力968

(四)弄清四个记忆970

(五)并用五个器官971

(六)搞好六个结合971

(七)掌握七种方法972

五、课堂素质教育的德育渗透艺术973

(一)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艺术974

(二)教学环境的德育渗透艺术977

(三)教师形象的德育渗透艺术979

六、教学资料借鉴艺术981

(一)教学资料的采集艺术981

(二)教学资料的汲取艺术982

(三)教学资料的运用艺术983

(四)教学资料的创新艺术984

七、课堂素质教学的考评艺术985

(一)考试的命题艺术985

(二)成绩的评定艺术988

(三)质量分析的艺术994

第二十一篇特级教师素质教学艺术范例997

一、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四例997

二、霍懋征教“聪明”1001

三、图象直观1001

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1002

五、在讲解和板书过程中揭示文章的思路1002

六、启发式谈话两例1003

七、选择最美的语言1005

八、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1005

九、点拨的艺术技巧1006

十、激疑1006

十一、集体计论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1007

十二、激情1008

十三、激趣1008

十四、怎样扭转课堂气氛1009

十五、偶发事件的处理1010

十六、宽容是教师应有的素质1010

十七、课后质疑1011

十八、彩蝶王长飞之谜1012

十九、变事故为故事1012

二十、别具一格的考试1013

二十一、引导学生乐学1013

二十二、在启蒙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字形规律1015

二十三、思维训练点滴谈1018

二十四、激起感情波澜,增强感染效果1021

二十五、抓住训练点,带动语文教学全过程1023

二十六、培养创造思维1025

二十七、“快速背诵”法1026

二十八、按教育规律办事,创个人教学特色1028

二十九、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1031

三十、培养学生想象力浅探1034

三十一、游戏教学1038

三十二、以文悟道的艺术1041

三十三、时宗本的课堂教学艺术1044

三十四、王玉英的学法指导艺术1054

三十五、张萍的激励艺术1057

三十六、宋喜荣的导学艺术1062

三十七、常建芳的设疑艺术1068

三十八、张光瑛的布局谋篇艺术1073

三十九、王秀云的处理课文艺术1079

四十、焦兰君的设置小高潮艺术1083

四十一、叶多嘉的创造思维训练艺术1088

四十二、陈铭的教学艺术美1091

四十三、丁德流的评改激兴艺术1094

四十四、宋育令的培养语感艺术1097

四十五、吴正宪的语言艺术1101

四十六、张化万的创设课堂气氛艺术1105

第二十二篇个性培养艺术1111

一、概述1111

(一)什么是个性化教育1111

(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1114

(三)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方法1116

二、个性教育的设计1126

(一)个性发展与个别化教学1126

(二)小学生个性教育研究设计目标1128

(三)个性教育设计的主要形式及内容1130

三、性格的培养艺术1133

(一)性格的形式1133

(二)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与教育1134

(三)小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发展与培养1136

(四)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培养1137

(五)超常规性格的品质特征与引导方法1140

四、意志的培养1142

(一)学生意识品质培养的途径1142

(二)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与培养1145

(三)中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与培养1146

五、情感教育1148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1148

(二)情感的发展与培养1152

六、优等生的心理问题1157

(一)优等生的消极障碍心理1157

(二)优等生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1159

(三)优等生心理障碍的特征1160

七、“中等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1162

(一)“中等生”心理障碍引起的变态1162

(二)疏导“中等生”心理障碍的若干尝试1163

八、后进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转化方法1164

(一)后进生心理障碍的表现1164

(二)后进生心理障碍转化方法1165

第二十三篇教学艺术风格与教学艺术家的养成1169

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含义1169

(一)风格的含义1169

(二)什么是教学艺术风格1170

二、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1171

三、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1172

四、教学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1173

(一)教学的基调1173

(二)教学的节奏1173

(三)教学的风度1174

五、教学艺术家的养成1176

六、教学艺术家要对教学艺术不断追求和研究1177

(一)从实际出发发掘教学艺术的真谛1178

(二)加强对教学艺术理论和手段技巧的研究1178

(三)教学论、美学和心理学的互相渗透1180

第二十四篇特级教师素质教学纵横1183

一、素质教育评估的现状和热点1183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1190

三、课堂实施素质教育之路——优化课堂教学1192

四、主动探索 尝试创新——谈“探索者”教学法1195

五、“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1196

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性素质1200

七、成功解题的方法1202

第二十五篇中外教育家论教学艺术1207

一、关于教学目的和意义1207

二、关于教学的内容1215

三、关于教学原则1221

(一)论兴趣与求知欲1223

(二)论直观1225

(三)论循序渐进1226

(四)论启发1228

(五)论因材施教1228

(六)论教学态度1230

(七)论勤奋努力1232

(八)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233

(九)论专心有恒1235

(十)论学以致用1236

(十一)论教学的心理环境1236

(十二)论课内外相结合1238

四、关于教学方法1238

五、关于教学组织1244

1999《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寒天主编 1999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