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教程 第3版》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一、地史学内容和任务1

二、地史学发展简史1

第一编地史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6

第二章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6

一、沉积相概念及相对比定律6

二、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7

三、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类型11

四、古地理图及其意义18

第三章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20

一、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20

二、地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20

三、地层的划分和对比24

四、多重地层单位和两类地层系统26

第四章 地层沉积组合类型与历史构造分析38

一、现代地表构造——地势分异及其沉积组合类型38

二、板块构造和威尔逊旋回41

三、地史中恢复古板块的方法45

第二编地球早期史及前寒武地史52

小引52

一、地球早期史简介52

二、前寒武地质时代的划分55

三、地球上生命起源及前寒武生物演化56

第五章 太古宙59

一、太古宙常见的岩石类型及地史研究方法59

二、中国北部太古宙地史特征59

三、中国其它地区的太古宇65

四、世界太古宇分布及主要类型65

五、太古宙地壳构造演化及造壳速率68

第六章 元古宙69

一、震旦纪前的元古宙69

(一)元古宙地史特征69

(三)中国北部元古宙地史特征70

(二)中国元古宙古构造分区70

(四)中国南部元古宙地史特征76

(五)中国元古宙(不含震旦纪)矿产资源82

(六)世界元古宙(不含震旦纪)地史概述82

二、震旦纪85

(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震旦纪地史特征86

(二)中国其他地区震旦纪地史概述90

(三)中国震旦纪矿产资源94

第三编古生代地史96

第七章 早古生代地史96

一、早古生代划分及生物界96

(一)早古生代各纪划分和命名96

(二)早古生代主要地史特征97

(三)早古生代生物界98

二、寒武纪105

(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寒武纪地史特征105

(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寒武纪地史特征110

(三)中国其他地区寒武纪地史特征113

(四)寒武系的底界115

(五)中国寒武纪矿产资源116

三、奥陶纪116

(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奥陶纪地史特征116

(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奥陶纪地史特征121

(三)中国其他地区奥陶纪地史概述125

(四)中国奥陶纪矿产资源127

四、志留纪127

(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127

(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132

(三)中国其他地区志留纪地史特征132

(四)中国志留纪矿产资源136

第八章 晚古生代地史137

一、晚古生代划分及生物界137

(一)晚古生代各纪划分和命名137

(三)晚古生代生物界138

(二)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概述138

二、泥盆纪147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泥盆纪地史特征147

(二)华北-柴达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泥盆纪地史概述152

(三)中国其他地区泥盆纪地史概述154

(四)中国泥盆纪矿产资源155

三、石炭纪155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156

(二)华北-柴达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160

(三)中国其他地区石炭纪地史概述162

(四)中国石炭纪矿产资源165

四、二叠纪165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二叠纪地史特征165

(二)华北-柴达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二叠纪地史特征171

(三)中国其他地区二叠纪地史特征173

(四)中国二叠纪矿产资源175

(一)加里东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分布及演变176

五、古生代地史概述176

(二)海西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分布及演变179

(三)古生代的气候演变182

(四)古生代层序地层划分及海平面变化183

第四编 中、新生代地史186

第九章 中生代186

一、中生代概述及生物界186

(一)中生代各纪划分和命名186

(二)中生代地史特征186

(三)中生代生物界187

二、三叠纪198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三叠纪地史特征198

(二)中国北方古陆三叠纪地史特征203

(三)中国其他地区三叠纪地史概述204

(四)中国三叠纪矿产资源206

三、侏罗纪207

(一)古中国大陆东部火山活动带侏罗纪地史特征208

(二)古中国大陆西部大型盆地侏罗纪地史特征211

(三)青藏地区海相侏罗系地史特征212

(四)中国侏罗纪矿产资源215

四、白垩纪215

(一)古中国大陆东部火山活动带白垩纪地史特征215

(二)古中国大陆西部内陆盆地白垩纪地史特征221

(三)西藏、塔里木、台湾海相白垩系地史特征223

(四)中国白垩纪矿产资源224

第十章 新生代地史227

一、新生代地史概述及生物界227

(一)新生代划分和命名227

(二)新生代地史特征228

(三)新生代生物界229

(四)第三系、第四系下界及其年龄236

二、第三纪237

(一)中国古大陆东部第三纪地史特征237

(三)西藏、台湾海相第三系地史特征243

(二)中国古大陆西部第三纪地史概述243

(四)东南大陆架海域的第三纪地史概况244

(五)中国第三纪矿产资源246

三、第四纪246

(一)中国第四纪地质事件及沉积类型246

(二)第四纪气候波动与米兰科维奇轨道周期249

(三)未来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252

(一)阿尔卑斯构造阶段特提斯带的演化255

四、中、新生代地史概述255

(二)阿尔卑斯构造阶段的古太平洋及环太平洋带260

(三)阿尔卑斯构造阶段的联合古陆解体和新海洋形成263

(四)阿尔卑斯构造阶段的海平面变化事件与层序地层划分264

(五)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及其原因探讨266

第十一章 地史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展望269

一、地史中的全球等时性问题269

二、地史发展中的阶段性和演化节律问题270

附录276

主要参考文献277

1996《地史学教程 第3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本培,全秋琦,冯庆来,赵锡文,周正国等编著 1996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