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主义与教育》
作者 | 常道直编译;杜威讲述 编者 |
---|---|
出版 | 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368 |
出版时间 | 192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8485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教育与生活1
一 广义的教育1
二 本能与学习2
三 教育上之三种基本学科5
四 遗传与环境6
五 教育历程之进行9
第二章教育与环境11
一 教育上字义之解释11
二 环境之性质13
三 环境之作用16
四 学习程序上之三阶级17
五 教育与环境适应18
六 教育与训练20
七 物质的环境与社会的环境23
第三章教育即生长25
一 生长之两种观念25
二 生长之特质28
三 教育上之应用30
四 习惯之性质与要素33
五 通常教育上对于习惯之谬见35
第四章教育主义之批评(一)37
一 总说37
二 预备说38
三 开展说42
四 形式训练说45
第五章教育主义之批评(二)50
一 形成说50
二 复现与回顾说57
三 改造说60
第六章教育上之平民主义(一)63
一 「社会」之「法理上」意义与「事实上」意义65
二 判别良社会与恶社会之标准66
三 判别平民主义的社会之标准68
四 社会存立之原因70
五 个人与社会之关系73
六 社会进步之条件75
七 教育对于平民主义之贡献77
第七章教育上之平民主义(二)79
一 平民主义的社会略说79
二 狭义的平民主义81
三 广义的平民主义83
四 柏拉图主义87
五 个人主义88
六 国家主义89
第八章教育上之目的91
一 通常三种活动之比较92
二 目的之凭藉94
三 目的造成之步阶95
四 目的考验之标准97
五 如何达到教育上预定目的101
第九章教育之目的——自然发展104
一 总论104
二 卢梭氏自然论之背景106
三 卢梭氏自然论之概略108
四 自然与教育110
五 自然发展说对于教育上之贡献111
第十章教育之目的—社会效率115
一 效率之意义115
二 社会效率与社会服务117
(3)公民的效率120
(2)实业的效率120
(1)身体的效率120
三 社会效率之要素120
四 社会效率说之批评124
第十一章教育之目的—文化125
一 文化之性质125
二 文化目的之批评127
三 文化目的在教育上之地位129
四 自然发展与文化130
五 社会效率与文化132
六 结论133
第十二章兴趣与训练136
一 兴趣与学习之动机136
二 兴趣之意义137
三 兴趣在教育上之重要140
四 通常对于兴趣之误解141
五 兴趣之两种要素143
六 训练与努力144
七 机械的训练与智能的训练145
八 训练之两种要素150
九 通常对于训练之误解151
十 对于前举错误之救济方法153
第十三章经验与思想155
一 经验之要素155
二 印象与表出157
三 预料与经验158
四 身体活动与经验159
五 限制身体活动之弊害162
六 压制身体活动及于经验上之影响164
七 事物关系之重要与经验167
八 思想之性质169
九 动作与思想170
十 预科与思想172
十一 思想历程之步阶173
第十四章教育上之思想(一)175
一 思想之起源或条件175
二 思想之作用177
三 思想之状态与原素179
四 思想在教育上之重要184
一 本题之概略188
第十五章教育上之思想(二)188
二 思想不循次第之弊190
三 系统建设之弊192
四 堆积零碎的观察与事实之弊194
五 不将观念加以试验之弊194
六 「假设」在思想上之重要197
七 教育上之缺点198
第十六章方法之性质201
一 何谓方法201
二 方法与教材之关系204
三 分隔方法与教材之弊害205
四 如何研究方法207
五 一般的方法与特殊的规律209
六 个人的方法之特质210
(1)直接210
(2)虚心212
(3)全心215
(4)负责216
第十七章教材之性质217
一 教材之渊源与目的217
二 教材之两面观219
三 教师与教材222
四 教材与儿童225
五 教材之选择与编订226
六 因袭的教材上之谬误228
七 教材排列之次第230
第十八章游戏与工作234
一 总说234
二 作业之解释236
三 学校何故当着重游戏与作工237
四 作业之分类及其利用239
五 如何选择学校中之作业241
六 常见之错误及其纠正方法244
七 游戏与工作之社会的价值247
八 游戏 娱乐 工作 实业 苦役及艺术249
第十九章地理与历史252
一 经验与传达的知识252
二 间接的知识之来源253
三 间接的知识之价值254
四 直接的知识与间接的知识之连络256
五 地理与历史之关系258
六 地理科之分支260
七 历史教授应注意之点261
八 历史科之分支263
第二十章理科266
一 理科的知识与非科学的知识266
二 科学的知识之特点268
三 科学的知识之社会的价值271
四 教授理科方法概略274
一 总说276
第二十一章教育之价值276
二 通常教育价值论之不当277
三 经验之纯一性与教育价值279
四 理论上之冲突281
五 教育理论与社会实况283
第二十二章劳动与间暇285
一 劳动与间暇对峙之起源285
二 教育上遗忘间暇之弊287
三 劳动与间暇分离之结果289
四 现时情况及必要之改正291
第二十三章智能的与实用的科学293
一 理性与经验293
二 知识与实际区别之起源294
三 经验的知识与理性的知识之区别296
四 理性的知识之特质298
五 教育上之影响300
六 演绎的方法与归纳的方法302
七 现今的趋势303
八 科学方法之重要305
第二十四章物质的与社会的科学307
一 文字的学科与自然的学科307
二 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对峙之起源308
三 理科与文字的学科之倾轧史312
四 教授自然学科应注意之点314
五 科学的研究之重要317
六 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之调和318
第二十五章个人与世界319
一 总说319
二 社会的个人主义320
三 智能的个人主义325
四 道德的个人主义327
五 现时学校之情况328
六 学校管理与自由329
七 创作力与自由331
第二十六章职业教育332
一 职业之意义333
二 职业教育与实业教育336
三 现今职业教育上之错误338
四 本章与前四章之联络339
五 职业教育上之数个根本观念340
六 职业教育上之问题342
第二十七章教育哲学345
一 全书之纲领345
二 哲学与教育之关系348
三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351
四 哲学之特质353
第二十八章知识论与道德论356
一 知识论357
二 道德论363
1922《平民主义与教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常道直编译;杜威讲述 1922 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论新民主主义教育
- 1950 文光书店
-
- 三民主义教育法
- 1928
-
- 三民主义教育学
- 1928
-
- 民族主义与国民教育
- 民国43.09 正中书局
-
- 民本主义与教育 1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民本主义与教育 2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民主主义与教育 1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民本主义与教育 上
- 台湾商务印书馆
-
- 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
- 1946 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
-
- 三民主义与教育
- 1930 商务印书馆
-
- 民主主义与教育
- 199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民本主义与教育 下
- 1982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民本主义与教育 5
- 1929 商务印书馆
-
- 民本主义与教育 3
- 1929 商务印书馆
-
- 民本主义与教育 4
- 1929 商务印书馆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