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
作者 | 乐黛云,张辉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77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0103730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7482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前言 乐黛云1
第一部分文化相对主义与多元文化5
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与局限 [美]杰拉尔德·吉列斯比5
文化相对主义与“和而不同”原则 乐黛云12
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学价值 [印度]阿米亚·杰夫18
“无法沟通”的神话27
——文化相对论的符号学批判 丁尔苏27
相对主义的挑战和理解“他者” [罗马尼亚]保罗·柯奈阿34
西方、东方与多元文化中的文学经典 [荷]杜威·佛克马45
关于多元文化主义及其局限 [匈]M.S.马斯扎克58
欧洲中心主义与比较文学史 [加]马里奥·J.瓦尔德斯67
钱中文74
文化转型期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主义74
第二部分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85
误读作为文化间理解的条件 [澳]瓦尔特·F.法伊特85
比较文学,不可通约性与文化误读 [美]约翰·波宁106
历史和文化的文学“误读” [美]约翰·纽鲍尔118
文化的传递与不正确理解的形态131
——18世纪儒学与欧亚文化关系的解析 严绍?131
小说误读与文化素材141
——法国、北非和安第列斯群岛 [法]让·贝西耶141
对话理论,文学类型和151
跨文化解(误)读 [比利时]H.梵·高普151
酒神精神的东方视域160
——现代中国语境中尼采审美主义思想的160
内涵与意义 张辉160
[巴西]塔尼亚·佛朗哥·卡瓦利亚尔187
拉美的文化对话或文化误读?187
第三部分文学形象与文学翻译197
试论他者“套话”的时间性 孟华197
文化对话:形象间的相互影响208
[丹麦]斯文德·埃里克·拉森208
“比兴”与中国诗学意义的动态生成 王宇根221
伏尔泰的弟子塞南古笔下的中国235
[法]贝阿特丽斯·迪迪耶235
文化上的对话还是误解244
——对50到70年代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244
几点探讨 [法]让-马克·莫哈244
重写神话257
——谢阁兰与(桃花源记》 秦海鹰257
两位飞行家:邓南遮与徐志摩 [瑞士]冯·铁268
——从短篇到长篇 [日]田中隆昭282
《源氏物语》与《长恨歌传》等唐代传奇的表现方法282
《喜福会》里的汉语 [美]斯蒂芬·P.桑德鲁普289
第四部分后现代与文化身份303
后现代性与全球化 王宁303
后现代时期美国文坛的政治批评:一种误读策略 韩加明315
“文化身份”的重要性327
——文学研究中的新视角 [荷]莱恩·T.塞格尔斯327
徘徊在误读与悟读之间348
——中国语境与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 陈跃红348
地方性的还是全球性的?361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宋伟杰361
拉丁美洲自述文学:一个后殖民主义文学范式369
[加]玛丽亚·艾丽娜·德·瓦尔德斯369
附录作者简介376
1999《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乐黛云,张辉主编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文化的传递与嬗变 中国文化与教育
- 1990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象形文字入門
- 1962.11 中央公論社
-
- CIS:企业形象设计与文化营销
- 1995年10月第1版 石油工业出版社
-
- 热传递学
- 1977
-
- 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 世界文化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
- 199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传递现象
- 1990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文学,民族的形象
- 1989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
- 文学中的妓女形象
- 1990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 形象逻辑与文艺创作
- 1994 北京:宇航出版社
-
- 文化现象学
- 1991 长沙:湖南出版社
-
- 一百个文学形象
- 1986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 化学热力学 经典化学热力学的传统探讨
- 198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传递现象导论
- 1996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传递现象
- 1983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