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制作技术》求取 ⇩

第一章 固定及固定液1

固定1

固定液2

单纯固定液3

(一)酒精3

(二)福尔马林4

(三)升汞5

(四)铬酸6

(五)重铬酸钾6

(六)醋酸7

(七)苦味酸7

(八)四氧化鐭8

〔附〕组织软化法9

混合固定液9

(一)Carnoy氏液9

(九)加热固定9

(四)Orth氏液10

(三)Müller氏液10

(五)Zenker氏液10

(二)Bouin氏液10

(六)Helly氏液11

(七)Heidenhain氏‘Susa’液11

(八)Altmann氏液12

(十一)Mann氏液13

(十)Flemming氏液13

(十二)Aoyama氏液(附DaFano氏液)13

(九)Champy氏液13

〔附〕固定剂性质及用法简表15

目次16

第二章 脱水及透明17

脱水17

(一)乙醇17

(二)醋酮18

(三)二氧已环18

(五)环己酮19

b.叔丁醇19

a.正丁醇19

(四)丁醇19

(六)2-乙氧基乙醇20

透明剂20

(一)二甲苯20

(八)石炭酸21

(七)亚尼林油21

(六)木馏油21

(五)柏油21

(四)氯仿21

(三)苯21

(二)甲苯21

(九)俄立干油22

(十)松节油22

〔附〕脱钙法22

(一)硝酸22

(五)Jenkin氏液23

(四)5%三氯醋酸水溶液23

(二)盐酸23

(三)硫酸23

(六)电解法24

第三章 包埋25

石蜡包埋法25

〔附一〕纸盒折法27

〔附二〕金属包埋框27

急速石蜡包埋法28

(一)Lubarsch氏法28

体液及碎屑组织的石蜡包埋法29

(二)Henke-Zeller氏法29

火棉胶包埋法30

(一)普通法30

(二)迅速法31

〔附〕火棉胶包埋常法简表31

二重包埋法32

(一)Kultschitzky氏法32

(二)Brown氏法32

明胶包埋法33

〔附〕明胶包埋法简表34

冰冻切片及附贴35

第四章 切片及附贴35

(一)二氧化炭气法36

(二)氯乙烷法36

(三)冰冻切片附贴法37

石蜡切片及附贴37

日本式附贴法39

〔附〕Mayer氏蛋白甘油的配制法40

(二)Weigert氏火棉胶贴法42

(三)Fol明胶附贴法42

(一)蛋白甘油附贴法42

火棉胶切片及附贴42

第五章 封固43

甘油44

甘油明胶44

香胶或树脂45

(一)加拿大香胶45

(二)‘Distrene80’46

(一)Clarite(NevilliteV)46

合成树脂46

(三)大马树脂46

(二)攸伯拉46

第六章 染色及染料48

染色的历史48

染色的学理49

媒染剂及促染剂51

(一)媒染剂51

(一)酸类52

分化剂52

(二)促染剂52

(二)氧化53

(三)媒染剂53

染料的分类53

天然染料54

(一)胭脂55

(二)苏木素58

(三)俄西印62

(一)美蓝63

(甲)盐基性染料63

(四)靛63

合成染料63

〔附〕天青65

(二)硫堇66

〔附〕硫堇蓝67

(三)甲苯胺蓝67

(四)沙黄O67

(五)俾士麦褐68

(七)烷紫69

(六)烷绿69

(八)结晶紫70

(九)盐基性复红71

(十)中性红72

(十一)Janus绿B72

(十二)孔雀绿73

酸性染料73

(一)苦味酸73

(二)酸性复红74

(四)刚果红75

(三)橘黄G75

(五)伊红76

(六)藻红77

(七)亚尼林蓝78

(八)烷蓝78

(九)苏旦Ⅲ79

(十)苏旦Ⅳ79

(十一)硫酸奈耳蓝79

〔附〕染料溶解度表80

(十二)台盼蓝80

第七章 染色法82

单一染色82

(一)明矾胭脂法82

(二)苏木素法82

(三)Heidenhain氏铁苏木素法82

(四)硫堇法82

对比染色法83

(一)苏木素、伊红法83

(二)胭脂、亚尼林蓝法84

三重染色法85

(一)Flemming氏法85

(三)Neumann氏苦味酸、胭脂法85

(四)Heidenhain氏苏木素、偶氮胭脂法85

(二)Rhamy氏冰冻切片法86

(三)Mallory氏法86

(四)Masson氏法86

特别染色法90

胶质纤维染色法90

(二)Masson氏Ponceau酸性复红、光绿法91

(三)Mallory氏结缔组织染色法91

(一)van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法91

(四)Unna氏沙黄、水蓝、鞣酸法93

弹性纤维染色法94

(一)沙黄染色法94

(二)Taenzer-unna氏俄西印法95

(三)Weigert氏来复红法96

网状纤维染色法97

(一)Bielschowsky-Maresch氏银染法97

(二)Agduhr氏组织块银染法98

(三)Foot氏银染法99

〔附〕银染法的物理化学100

脂肪及类脂质的证明102

(一)中性脂肪的证明102

(二)胆?的证明104

(三)卵磷脂及脑磷脂的证明105

(四)髓磷脂的证明107

肝糖的证明107

(一)碘法107

(二)Best氏胭脂法108

(二)龙胆紫(或烷紫)染色法109

(一)碘反应及碘硫酸反应法109

类淀粉物的证明109

(三)多色性美蓝染色法110

(四)Bennhold氏刚果红染色法111

〔附〕淀粉样颗粒染色111

透明蛋白的染色111

角质素染色112

粘液的染色112

(一)Hoyer氏硫堇染色法113

(四)Mayer氏粘液胭脂染色法114

(二)Merkel氏结晶紫染色法114

(三)Unna氏多色性美蓝染色法114

纤维蛋白染色115

Weigert氏法115

钙质的证明116

(一)Grandis-Mainini氏法(尿红质法)116

(二)VonKossa氏法116

尿酸的染色117

(一)Best-Fraenkel氏法117

(三)Roehl氏法117

(二)美蓝苦味酸之尿酸梗塞染色法118

(三)美蓝苦味酸之单钠尿酸盐染色法119

色素的证明120

(一)含铁血黄素120

普鲁士蓝反应,滕氏蓝反应,Hueck氏改良法121

(二)橙色血质123

(三)胆色素123

(四)消耗性色素123

(七)疟原虫色素124

(六)类脂色素124

(五)褐色素124

浆细胞染色125

(一)Unna氏多色性美蓝染色法125

(二)Pappenheim-Unna氏法125

(三)Jadassohn氏法126

细胞内氧化酶反应126

(一)Schultze氏法127

(二)Graff氏法127

(一)联苯胺法128

细胞内过氧化酶反应128

(二)Cowdry氏联苯胺改良法129

细胞内Dopa氧化酶的证明129

Bloch氏Dopa反应129

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染色131

神经节细胞、尼氏小体染色132

(一)尼氏原法132

(二)硫堇染色法132

(二)Golgi氏急速法134

(一)RamònYCajal氏法134

神经原纤维染色134

(三)Bielschowsky氏法135

(四)Donaggio氏法135

神经轴染色136

(一)胭脂染色法136

(二)Schmaus-Chilesotti氏铀胭脂染色法136

(三)Bielschowsky氏银染色法137

(一)Weigert氏原法138

髓鞘染色138

(二)Weigert氏铁苏木素法139

(三)Kultschitzky-Pal氏法140

(四)Weigert-Pal氏法141

(五)Spielmeyer氏冰冻切片法142

(六)上条氏简易法142

Marchi氏变性髓鞘染色143

神经胶质染色144

(一)Weigert氏法144

(二)Mallory氏磷钨酸苏木素法145

(三)Holzer氏神经胶质染色法146

(四)Anderson氏神经胶质纤维染色法147

(五)RioHortega氏碳酸银法148

Globus氏改良法,Kanzler氏改良法148

(六)RamōnyCajal氏氯化金昇汞法150

染色液配制法152

(一)L?ffler氏美蓝152

(二)龙胆紫亚尼林水溶液152

染色法152

(三)龙胆紫石炭酸水溶液153

(四)石炭酸复红溶液153

(五)石炭酸美蓝溶液153

(六)石炭酸硫堇溶液153

(七)多色性美蓝153

a.Unna氏配方153

b.Goodpasture氏配方153

一般染色法154

(一)L?ffler氏美蓝染色法154

a.Zieler氏法155

(三)多色性美蓝染色155

(二)龙胆紫染色法155

b.Frankel氏法156

c.单一多色性美蓝染色法156

(四)Gram氏染色156

a.Weigert氏改良法156

b.Brown氏法157

(五)石炭酸硫堇染色157

Nicolle氏法157

切片内各种细菌之分别染色158

(一)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158

(二)魏氏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158

(三)流行性感冒杆菌、百日咳杆菌158

(四)Koch-Week氏杆菌158

(五)麻疯杆菌158

(六)脾脱疽杆菌158

(七)鼠疫杆菌159

(八)肺炎杆菌159

(九)鼻硬结杆菌160

(十)马鼻疽杆菌160

(十一)结核杆菌161

(十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162

(十三)Ducrey氏杆菌162

(十四)淋病双球菌162

(十五)脑膜炎双球菌162

(十六)肺炎双球菌;链球菌162

(十七)放缐状菌162

(十八)梅毒螺旋体及雅司病螺旋体163

(十九)回归热螺旋体164

(二十)疟疾原虫165

(廿一)黑热病原虫165

(廿二)赤痢原虫166

病毒包涵体166

(二)天花病毒167

(三)狂犬病毒167

(一)沙眼病毒167

〔附〕巨体标本之色泽保存法169

(一)Kaiserling氏法169

(二)Pick-Jores氏法170

第九章 组织内微生物及原虫的170

附录:中英名词对照171

1952《病理切片制作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星若著 1952 医务生活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神经组织切片技术指导(1994 PDF版)
神经组织切片技术指导
1994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片道切符(1995.09 PDF版)
片道切符
1995.09 早川書房
切片材料的染色方法-电镜技术(1976 PDF版)
切片材料的染色方法-电镜技术
1976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药饮片切制规范(1975 PDF版)
中药饮片切制规范
1975
中药饮片切制规范( PDF版)
中药饮片切制规范
生物显微制片技术(1991 PDF版)
生物显微制片技术
1991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黑白胶片冲洗和再制底片技术(1986 PDF版)
黑白胶片冲洗和再制底片技术
1986 北京:新华出版社
化石制片技术(1987 PDF版)
化石制片技术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实用生物学制片技术(1989 PDF版)
实用生物学制片技术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组织切片技术(1980 PDF版)
组织切片技术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药饮片切制工艺学(1998 PDF版)
中药饮片切制工艺学
1998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拓片、拓本制作技法(1999 PDF版)
拓片、拓本制作技法
1999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植物材料的薄切片超薄切片技术(1981 PDF版)
植物材料的薄切片超薄切片技术
198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植物制片技术  第2版(1978 PDF版)
植物制片技术 第2版
197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单片微机控制技术(1994 PDF版)
单片微机控制技术
1994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