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法教材 第1册》
作者 | 黎锦熙,刘世儒著 编者 |
---|---|
出版 | 五十年代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51 |
出版时间 | 195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5621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绪言1
(1)语法是甚麽?(2)为甚麽要讲语法?1
注:(一)词位(二)词形(三)词序(四)句法与词类3
(二)字和词8
(1)字(2)词(3)单音词(4)复合词(基本词类)8
(5)词是单位(6)划分词儿(实例)(7)练习(实例)11
本课教学目标 参考14
(三)句子15
(1)句子的定义(2)主要的成分15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16
(4)围绕中心(图解)(5)初步析句(实例)17
(6)标点符号(7)(8)练习20
本课教学目标 参考22
(四)短语23
(1)定义和分组23
第一组——形名(主从)短语(“的”字)23
第二组——副动(主从)、动宾短语24
(2)句中看短语(实例)(3)掌握中心25
(4)练习(实例)(5)练习(出错的例)28
本课教学目标 参考30
(五)主要的成分(1)——主语(上)32
(1)主语的定义 主语的种类:32
(2)用实体词——名,代,动和形(看作名称)32
(?)名词(定义,再分类——抽象名词之一)32
(?)代名词(定义,再分类——‘他称’的性别问题)33
(?)动词用作主语(抽象名词之二,即散动第一种)36
(?)形容词用作主语(抽象名词之三)37
(3)用短语和子句(句子形式)37
(?)短语38
第一组〔注意〕形名:‘形附’饰名词38
第二组40
(甲)副动:‘副附’饰散动40
(乙)动宾:散动带‘宾语’42
(?)子句(句子形式)44
(?)子句中插“的”字〔注意〕抽象名词,主语性的‘领位’46
(4)例题(5)练习(实例)49
本课教学目标 参考51
一、平列连词(和,跟,与,同,以及……)53
(六)主要的成分(1)——主语(下)53
(1)复式的主语(连词)53
二、选择连词(或者,或)〔注意〕连词的定义58
三、连词不用(顿号和逗号)59
(2)主语的省略61
(?)主语不说62
一、对话省 二、自述省62
(?)主语承前66
一、复谓语:(甲)顺承(乙)倒接66
二、承前省:(甲)同位(乙)异位69
(?)主语不要72
一、时间,天象和气候72
二、空间(“有”字构成的‘无主句’)76
三、人类社会(泛指)(“是”字构成的‘无主句’)79
四、代理者83
(甲)‘领位’代本名83
(乙)‘的’字代本名84
(3)变式的主语:一、修辞上 二、语法上(副位夺主)87
(4)例题(5)练习(实例)89
本课教学目标 参考91
(七)主要的成分(2)——谓语(上)92
(1)谓语的定义 谓语的种类:92
(2)用述说词——内动和外动(带宾),同动(带补),形92
第一组 内动词〔注意〕‘使动性’的外动用法93
(?)动词93
第二组 外动词,宾语95
〔注意一〕从‘词义’的包含,内动用作外动97
〔注意二〕动宾结构的复合外动98
〔注意三〕从‘词义’的引伸,名用作动;新兴的‘化’99
(?)同动词,补足语(定义)99
一、表决定的(是,等於,叫,算……)100
二、表推较的(像,似,如……;“同外动”的理论)101
三、表存在的(有):同外动例〔注意〕分见第(六)(十二)课102
同内动例(或带数量词)105
(?)形容词(形述)108
一、形容词作谓语(从‘词义’的活用,名、动用作形述)109
〔注意一〕有的要带“补足语”(或“宾语”)111
〔注意二〕‘使动性’的外动用法(附‘意动性’例)112
二、形容语作谓语113
形名短语113
副动短语;动宾短语114
三、形容句作谓语(主谓结构的复合形述;说明文)116
(3)图解(骨干成分的公式)120
(4)例题(5)练习(实例)121
本课教学目标 参考122
(八)主要的成分(2)——谓语(下)123
(1)复式的谓语(平列式、承接式;连词)123
(?)平列式123
一、并行的(连词:又,也…;新兴的‘和’)123
二、选择的(连词 或;相消的;疑问的)129
三、正否的(连词:疑问的;审决的)131
四、进层的(连词:而且,甚至,还……)133
五、转折的(连词:可是,但,…;让步的)134
〔附〕动、形(形述)的叠用法之一136
(?)承接式(连词:就、於是,才、然後,所以)136
〔注意〕‘复谓语’和“复式句”的区别法139
(2)谓语的省略140
(?)对话省(?)承前省140
(?)判断省:“是”字省143
连“主”省146
(省略“有”“是”及其他动词的‘无谓句’)148
(3)例题(4)(5)练习150
本课教学目标参考151
1954《中国语法教材 第1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黎锦熙,刘世儒著 1954 五十年代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语法教材 第4册
- 1954 五十年代出版社
-
- 初中语文教材新探 第1册
- 1983年07月第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学语文教材研究 第1册
- 1979
-
- 英语教材 第1册
- 1976
-
- 语文补充教材 第1册
- 199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法语阅读教材 第1册
- 1987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基础英语教材 第1册
- 1960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中国语法教材 上
- 1953 五十年代出版社
-
- 语文补充教材 第1册
- 195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中学实验教材 英语 第1册
- 1984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基础德语教材 第1册
- 1960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汉语教材 第1册
- 1973 北京外国语学院
-
- 中国语法教材 第3册
- 1954 五十年代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