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统计与评价》求取 ⇩

目 录1

结论(刘云嵘、徐佩珍、高尔生)1

第1篇计划生育一般统计方法5

第1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高尔生、业治慧)5

第1节资料的收集5

一、资料的种类和内容5

二、资料来源及收集方法6

第2节资料的整理15

一、原始资料质量检查15

二、分组设计16

三、整理表16

四、归组汇总16

第3节统计资料的质量评价17

一、统计资料非抽样误差的来源17

二、资料差错的检测方法18

三、资料的质量评价19

四、人口普查数据年龄和性别的正确性检查22

五、误差及不全数据的统计处理25

第2章计量资料统计方法(周家仪、洪立基)27

第1节平均数27

一、算术均数27

二、几何均致28

三、中位数30

第2节标准差31

一、标准差的意义31

二、标准差的计算32

三、标准差的应用33

第3节正态分布33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33

二、正态分布的特点34

三、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34

第4节均数的抽样误差35

一、抽样研究及抽样误差35

二、均致的抽样误差及标准误35

第5节总体均数的估计36

第6节t检验37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37

二、t检验38

三、假设检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2

第7节方差分橱Ⅰ43

一、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及基本思想43

二、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43

三、配伍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45

四、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47

第8节方差分析Ⅱ49

第9节相关与回归52

一、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52

二、直线相关52

三、直线回归55

第3章计数资料统计方法(詹绍康)58

第1节相对效及其应用58

一、相对数的种类58

二、相对数应用的注意事项59

第2节率的标准化60

一、直接法计算标准化率60

二、间接法计算标准化率62

第3节相对数分析及差别的统计学检验63

一、比例(及率)的抽样误差和总体比例(及率)的可信区间63

二、样本比例与总体比例差别的统计学检验64

三、两个样本比例差别的统计学检验66

四、多个样本比例差别的统计学检验69

五、样本比例的趋势检验70

六、配对四格表资料分析72

七、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检验73

八、两个标准化率差别的统计学检验74

第4章非参数统计(洪立基)76

第1节非参数统计的一般概念76

第2节 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76

一、符号检验(Signed test)76

二、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77

第3节非配对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78

第4节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79

第5节配伍组资料的秩和检验80

第6节等级型资料的秩和检验82

一、两个样本比较82

二、多个样本的比较83

第7节 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83

一、完全随机分组资料84

二、配伍组资料85

第8节等级相关86

第5章交叉设计统计方法88

x 五、SYSTAT164

六、国内医学统计软件164

第2篇计划生育调查和研究方法167

第8章实验和试验研究设计(洪立基)167

第1节实验(试验)设计167

一、实验研究中误差的来源与控制167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i68

三、研究设计三要索174

第2节常用设计方法176

一、配对设计176

二、成组设计177

三、配伍组设计177

四、交叉设计177

五、正交设计178

第3节 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试验182

一、动物实验研究182

二、临床试验183

第9章现场调查设计(刘云嵘)194

第1节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194

一、明确调查目的194

二、确定调查对象194

三、选择调查类型194

四、确定观察指标195

五、拟订调查项目和编制调查表196

第2节现场调查的实施200

一、培训200

二、试点调查201

三、正式现场调查201

四、调查资料的现场审查201

第3节误差的来源及控制202

一、设计阶段202

二、现场调查阶段202

三、资料整理阶段203

四、数据分析阶段203

第4节随机应答调查和分析技术203

一、基本原理及步骤203

二、随机应答技术模型的类型205

三、应用注意事项208

第5节现场调查设计实例208

第1O章抽样设计和样本含量(詹绍康)217

第1节抽样设计217

一、简单随机抽样217

二、系统抽样219

三、分层抽样220

四、整群抽样224

五、两阶段抽样226

第2节样本含量228

一、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含量229

二、对率(百分数)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含量230

三、对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作统计学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232

四、非配对设计时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学检验时所需的样本含量233

五、配对设计时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学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234

六、对两样本率(百分数)的差别作统计学检验时所需的样本含量234

第11章定群研究(李瑛)236

第1节定群研究的定义、分类及应用236

一、定义236

二、分类236

三、应用237

第2节定群研究设计239

一、前瞻性定群研究设计239

二、回顾性定群研究设计243

第3节定群研究的资料分析244

一、人年法244

二、孕产妇死亡率分析246

三、标准化率与比的分析248

四、危险度分析254

五、多元分类分析257

第12章病例-对照研究(詹绍康)262

第1节病例-对照研究设计262

一、危险因素262

二、指示病例262

三、对照263

四、暴露资料265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266

第2节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266

一、四格表资料分析267

二、四格表资料的近似分析270

三、几个四格表资料的联合分析274

四、多个暴露水平——2×k表资料的分析278

第3节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281

一、配对的四格表资料分析281

二、1:M配比资料的分析286

三、对几批1:M配比资料的分析288

四、对照数M不相等时的1:M配比资料分析291

第3篇计划生育分析与评价294

第13章描述性统计指标(李瑛、高小刚)294

第1节一般人口统计294

一、人口数294

二、性别年龄构成296

三、出生率298

四、死亡率300

第2节婚姻统计306

一、结婚年龄307

二、结婚率309

三、婚姻状况313

第3节生育率统计316

一、一般生育率316

二、年龄别生育率317

三、总和生育率319

四、终身生育率321

五、胎次渐进比323

六、妊娠率、平均妊娠数和平均活产数324

七、平均产次及产次比,平均孩次和孩次比325

第4节人口再生产统计327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327

二、人口再生产率328

三、平均世代间隔年数329

第5节节育统计330

一、节育率指标330

二、避孕效率简略计算方法333

三、人工流产统计335

第6节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统计337

一、人事统计337

二、政策执行情况统计338

三、宣传统计339

四、避孕药具统计339

五、计划生育费用统计340

第14章寿命表法及其应用(高尔生)342

第1节寿命表的编制342

一、符号及指标342

二、简略寿命表的编制343

三、实例345

四、寿命表指标分析346

第2节单终止寿命表法348

一、寿命表分析法适用范围349

二、单终止寿命表法编制349

三、分析方法与指标350

第3节 多终止寿命表法352

一、资料整理352

二、总累计带器率和累计终止率的计算354

三、原因别终止净率计算355

四、原因别终止粗率计算357

五、累计带器率的曲线配合和平均带器时间的计算358

第4节小样本资料的寿命表法360

第5节寿命表法结果的统计学检验363

一、u检验363

二、Log-rank检验363

第15章生育分析(高尔生、陶建国)367

第1节趋势分析法367

一、概述367

二、实例367

第2节 因子分解法368

一、概述363

二、出生率的因子分解368

三、因子作用大小的分析372

四、应用的注意点373

第3节分子分析法374

第4节Bongaarts模型375

一、概述375

二、已婚系数375

三、未避孕系数376

四、不人工流产系数377

五、不哺乳系数378

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分析379

第5节避免出生数的估计381

一、利用出生率和生育率估计382

二、用避孕有效时间来估计386

第6节出生间隔分析391

一、概述391

二、指标与计算方法391

三、出生间隔影响因素393

第7节模拟分析法394

第8节生育率影响因素394

一、生物学因素395

二、行为学因素395

三、婚姻及生育经历397

四、夫妇的社会经济及人口学特征397

五、社会背景状况397

第16章避孕效果分析(高尔生)399

第1节避孕效果与效率399

一、避孕效果399

二、避孕效率399

第2节Pearl指数399

第3节寿命表法400

第4节夫妻保护年400

一、粗夫妻保护年401

二、标准夫妻保护年405

三、资料要求和来源407

第5节生育过程分析408

一、生育周期408

二、人工流产减少的活产数409

三、避孕对活产数的影响409

四、考虑IUD脱落时的活产数减少410

五、IUD应用与产后不孕期重叠时活产数的减少411

六、避孕效率与妇女一生人工流产总数412

七、性别偏爱和生育总数412

第6节 节育手术质量评价413

第17章计划生育费用效益(效果)分析(董恒进)415

第1节 目的与意义415

第2节基本分析方法415

一、费用415

二、效益与效果416

三、费用效益(效果)分析的表达方法418

四、敏感性分析418

第3节实例分析420

一、计划生育费用420

二、计划生育效果424

三、计划生育效益425

四、计划生育费用效益(效果)分析426

五、国外研究情况427

第18章计划生育评价(高尔生)430

第1节计划生育评价概述430

第2节计划生育评价的目的和应用430

第3节计划生育评价的重要概念431

一、计划生育评价模型431

二、计划生育目标432

三、进展评价和成就评价433

四、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433

第4节计划生育评价分类434

一、按目的分类434

二、按工作过程分类435

三、按服务分类436

第5节计划生育评价内容437

一、婚姻评价437

二、节育评价437

三、人工流产评价438

四、哺乳评价438

五、生育评价439

六、意愿评价440

七、人力评价440

八、费用效果(益)评价440

第6节计划生育评价的步骤和方法441

一、说明目标和提出问题441

二、构思评价设计441

三、评价信息的收集计划441

四、收集评价信息442

五、信息资料的分析处理442

六、评价报告442

第7节计划生育评价需注意的问题442

一、综合评价442

二、各项目评价的特殊性442

第19章人口预测和人口规划(舒宝刚)444

第1节人口预测的一般概念444

一、人口预测的任务444

二、人口估计、人口预测和人口预报444

三、人口预测的内容444

四、人口预测假设的建立445

五、人口预测期长度445

六、预测资料的修改445

七、预测结果的报告446

第2节人口预测方法446

一、预测方法的分类446

二、数学模型法446

三、组成法449

第3节年龄组人口数的移算449

第4节出生人数的预测451

一、实际生育率法451

二、标准生育率法453

第5节 死亡人数的预测455

一、根据粗死亡率推算死亡人数455

二、根据性别年龄组死亡率推算死亡人数456

三、死亡率变动的估计问题456

第6节净迁移的预测457

第7节影响人口预测结果的因素457

一、方法的选择457

二、预测涉及的地域范围457

三、资料的直接性458

四、预测的假设和参数的确定458

五、其它因素458

第8节人口预测结果分析458

一、总人口数458

二、出生数和死亡数458

三、人口老年化指标460

四、人口构成460

第9节人口规划465

一、人口规划的意义465

二、人口规划的主要内容466

三、人口规划的分类466

四、人口规划的编制方法466

附Ⅰ 常用统计用表469

附Ⅱ英汉词汇对照501

附Ⅲ 汉英词汇对照510

1992《计划生育统计与评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尔生等主编 1992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计划生育(1963 PDF版)
计划生育
196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计划生育(1975.06 PDF版)
计划生育
1975.06 北京人民出版社
生育意愿调查报告( PDF版)
生育意愿调查报告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教育统计与测量基础和教育评价(1998 PDF版)
教育统计与测量基础和教育评价
1998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计划生育学(1993 PDF版)
计划生育学
1993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劳动计划与统计(1991 PDF版)
劳动计划与统计
1991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计划生育服务站评估(1992 PDF版)
计划生育服务站评估
1992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优生优育与计划生育(1996 PDF版)
优生优育与计划生育
1996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计划生育统计与规划(1985 PDF版)
计划生育统计与规划
1985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价(1991 PDF版)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价
1991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评价(1990 PDF版)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评价
1990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银行计划与统计(1989 PDF版)
银行计划与统计
1989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计划生育与免疫(1986 PDF版)
计划生育与免疫
1986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计划生育学(1984 PDF版)
计划生育学
1984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李中梓医学全书(1999 PDF版)
李中梓医学全书
1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